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陶利斌  潘婉彬 《南方经济》2011,29(11):16-27
本文实证分析了香港联交所2006年降低最小价格变动单位(MPV)对股票日内买卖价差的影响。首次检验并拒绝了Foucault等(2005)提出的“收盘买卖价差假说”--他们预测在MPV降低后,收盘时买卖价差相对之前同时段会增大,并给出了若干解释。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MPV减少后,标准化买卖价差在开盘时变大,在收盘时则变小。这说明在降低MPV的情况下,限价指令交易者调整了他们的日内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确定上是否发挥了积极的议价作用。与已有的研究一致,发现了机构持股与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补偿为显著的负向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机构持股和对价调整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机构持股与股改预案调整的对价也为显著的负向关系。这说明,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起到为股东争取权益的积极作用。最后,用标准的事件研究法,对机构持股比例变量与机构持股哑元变量对董事会预案公告日当天的股票超额回报及三天累积超额回报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机构是否持股对股票超额回报的显著负向关系,并且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后仍然显著成立。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市场预期机构投资者将有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进而用脚投票,使得股价走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