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数字化贫困地理集聚特征及时空演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继增  陶旭辉  徐丽 《经济地理》2019,39(2):169-179
数字化贫困是我国现阶段呈现的一种新形态的贫困。文章基于数字平台、数字能力、数字行政、数字生活四个方面构建地区数字化贫困指标体系,测度了我国31省市区2006—2015年数字化贫困指数,并剖析其时间和空间层面的演变及原因。进一步,运用基于邻接、地理距离、人力资本距离和距离衰减空间权重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数字化贫困减贫呈现两阶段特征;②数字化整体呈现由赤贫向精英阶层动态演进的社会移动,地理上呈现由东向西的"贪吃蛇"式推进特征,并且在地理上呈现一条南北贯穿的"数字化鸿沟";③数字富裕地区对数字贫困地区的"空间极化效应"可能的衰减边界为160~200 km。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张熠  陶旭辉  宗庆庆 《财经研究》2021,47(5):94-108
流动人口的储蓄率和劳动供给远超过非流动人口.文章利用理论模型和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落户意愿以及居住地资产情况对储蓄和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落户意愿的流动人口会因考虑未来收入下降而储蓄率更多,劳动供给更高,这支持劳动跨期替代假说;而本地无房的流动人口储蓄率更高,劳动供给更多,这支持安家成本假说.流动人口的高储蓄率、高劳动供给行为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的原因:子女、父母未随迁的家庭和相对低技能的流动人口之所以更努力工作和更少消费是基于跨期替代,而携子女、父母举家迁移的家庭和相对高技能者则是为了能够解决安家成本以融入当地社会.对于前者,政府可通过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积极促进返乡人员就近就业以及返乡创业,减弱跨期替代的影响;对于后者,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提高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可及性,降低落户限制,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当年轻劳动力从低收入地区流向高收入地区时,低收入地区社会保障赡养负担和缴费率上升,实际收入下降,进而引发更多人口流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数据分析了三种社会保障区域协调模式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表现。分析发现,“区域独立”和“全国统一”模式均未能实现效率最优,前者导致各地实际费率差异和劳动力流动规模过大,而后者则过小,存在一个帕累托效率最优的“相互调剂”模式。然而,如果兼顾公平性,只需付出微小的效率损失就可以大幅增进区域公平,加大跨区域调剂力度的“公平—效率转换比”极高。实证数据显示,当前社会保障区域协调模式已接近效率最优,但仍需大力推进公平性。未来推动区域社会保障协调发展,应当加大调剂和统筹的力度以及对人口流入地区的社保稽核力度,并预防人口过度流动带来的区域发展失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