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在当前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职住分离程度明显增加的现实背景下,空间失配的相关研究有其重要价值与特殊意义.为此,从空间失配内涵的发展变化、理论基础、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和中外比较5个方面对失配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概括而言,空间失配以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社会学和劳动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居住—就业机会的空间关系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与其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围绕假说检验、失配程度的度量和失配原因的探讨展开,规范研究则可分为住房歧视和搜寻—匹配模型两种思路.研究发现,中西方对空间失配的研究在城市空间重构背景、对劳动力市场的重视程度与政策建议上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国外"空间失配"及相关研究为基础,根据国内日益显著的"职住分离"和通勤量上升现状,提出了"居住粘性"这一观点。本文认为居民在面临居住选择时,会因为与特定场所之间的联系而在居住行为上产生一种"粘性",从而造成其居住流动性受限,最终发生"空间失配"现象;同时,利用调研获取的杭州市微观数据实证支持了这一论点,得出居住时间、产权性质、家庭结构、归属感、接送小孩、对自有住房的偏好等是影响"失配"的主要显著因素。本文揭示了城市"空间失配"的微观机理,对指导个体行为决策、完善城市管理及制定公共政策等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核心即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1991~2010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弹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从供求理论看收入水平与汽车产业供给是推动私人汽车增多的根本原因;(2)人口的规模效应一直是所有因素中对保有量推动作用最强的;(3)住房消费的挤出效应、收入分配不均以及就业改善在不同收入阶层中的不对等是限制私人汽车消费的主要原因;(4)90年代末至20世纪初经济危机的爆发、政策制度环境的改变促使各相关因素弹性值的变化路径发生根本转折,2002年起所有因素的弹性值都步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