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慧爽 《水利经济》2018,36(2):62-67
为准确描述我国公民水素养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水资源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水素养,在科学素养、环境素养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包含有水知识、水态度、水行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的公民水素养多层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李克特量表分别确立各级指标权重和设计调查问卷,并以北京市为例对公民水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通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知识、水态度、水行为在水素养评价中各自的权重为9.14%、21.76%和69.10%;水知识、水态度得分相对较高,而水行为得分则相对较低,表明以水行为核心的水素养提升任务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原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慧爽 《商业时代》2014,(15):129-131
  相似文献   
3.
市场行为中的默契合谋能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现存的关于生产同质品和差异化产品的经验性研究经常能发现默契合谋的证据.在现实经济的默契合谋行为中,不同的成本结构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或者不同的行业、产业分析,也直接影响着合谋和背离合谋所得的利润,对合谋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垂直差异化的不同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结构下,企业参与竞争的不同竞争类型(古诺竞争和伯川德竞争)对合谋稳定性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区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区域增长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密切的区内经济联系有助于中心城市增长极的扩散和经济辐射。市场一体化水平决定区内经济辐射的有效性。周边城市在接受中心城市产业辐射的同时,更多的是利用中心城市吸收外来资本的优势,创造自身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条件,凭借地理、开放的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的有利条件,提高接受辐射的能力,弱化中心城市对其资源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5.
一个行业的竞争力和绩效水平往往要受到行业进入条件和容易程度的影响。对于进入者而言,制约进入的根本技术因素是最低质量标准。在差异化产品市场中,无最低质量标准的限制且进入成本较小时,进入者无论是以高质量进入还是以低质量进入,所获得的利润是一样的,而在内生最低质量标准限制情况下,在位者和进入者达成竞争均衡时的利润有很大的差异,最低质量标准改变了在位者和进入者的质量选择,在位者是高质量产品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小于在位者是低质量产品企业时所获得的利润,因此,如果在位者能够自由选择质量,在位者有可能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进入者可能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这导致产品市场的竞争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为企业创造开放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产业集群的普遍发展和明显成功,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区域品牌,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思路.文章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区域品牌可实现的产权类型,结合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与不同产权成本收益的分析,得出一些符合现实的结论,并对区域品牌产权动态发展趋势做出推测,为区域品牌产权方式的选择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产业集群内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外部性、产业集群升级、新产业集群形成等问题不能通过产业集群本身来解决,所以政府引入就成为必然。政府应对产业集群的新形势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与转型,但是在政府建设过程中又必须注意“结构锁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Marshall提出完全竞争与垄断的分类,到Robinson、Chamberlin的不完全竞争分类中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开启了第一次垄断竞争革命,第一次垄断竞争革命模型虽然设计完美,但却没有受到广泛的推崇,直到20世纪70年代D-S模型的提出及以后它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扫除了多经济领域中的技术障碍,从此掀起了经济研究中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革命,即第二次垄断竞争革命。D-S模型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空间经济理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1991~2006年全世界164个国家工业化演进与劳工环境变化的关系,并与中国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劳工环境在不断改善;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中国劳工环境状况具有优势。中国劳工环境的改善需要与工业化水平保持一致,不能脱离生产力与产业结构水平人为地提高或降低劳工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劳工环境的改善,但产业结构对劳工环境的改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整个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是实现中国劳工环境持续改善的有效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要素禀赋论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刚性及其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趋势并且不断加快.文章从要素禀赋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刚性,提出破除国际产业转移障碍的对策是:国际产业承接国的政府和企业应该着力培养制度环境,使内部市场经济趋向良性循环,降低产业转移刚性和障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进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动态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