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从环新疆经济圈视角,在分析现有环新疆经济圈内的合作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新疆和各经济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构建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高效节能和安全等要素要求在物流中心建设中逐步凸显,成为物流中心建设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烟草物流中心的建设中,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以半自动、信息化为建设主线和特征的卷烟物流中心取得了巨大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为行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石家庄市烟草公司卷烟配送中心充分运用了先进的自动化设计理念和手段以及新的技术和装  相似文献   
3.
牛冬梅  刘庆岩 《当代经济科学》2011,(6):96-102,125,126
西部资源产业被赋予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如肯定市场化水平及私营企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绩效这一前提假定,则这种增长模式存在隐忧。本文利用西部12个省区1998-2008年分省面板数据,检验了资源开发战略对地区私营企业成长的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随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向资源产业集中,经济中国有企业的规模居高不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干预活动频繁、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地区制造业发展受到抑制,在客观上延缓了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和私营企业的成长,可能会伤害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地区产业结构、地方政府行为及企业家创新意愿三个变量刻画了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发展战略作用于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传导渠道.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国家动用东部市场化(新增部门)创造的财富持续补贴西部现行体制(存量部门)的方式取得的,最终引发了地区发展中的"体制补贴"矛盾.其政策含义是:新的发展战略应避免以牺牲(抑制)地区市场制度的演进为代价来换取西部快速发展,应在满足国家战略性需求与增强西部可持续发展潜力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市场环境、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早  刘庆岩 《经济学家》2006,(4):110-117
本文探讨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环境与企业家角色,主要的发现是:(1)以企业家学历刻画的企业家能力的贡献并不显著,表明以往研究中企业家私人活动的作用可能被高估,民营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论”缺乏合理的经验基础;(2)地区市场规模、地方政府行为等市场环境构成因素与民营企业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间接支持了韦伯的“只有在拥有了一套恰当的制度安排后企业家才能变得活跃起来”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与单纯强调"是否节约运输成本、靠近中心市场以利于技术信息获取"的静态自然地理决定论有所不同,本文提供了一个动态框架,认为应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解读自然地理差异对东西部民营企业发展绩效的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源于自然地理差异的人口压力、国家战略对民营企业构成的约束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这个意义上,民营企业发展绩效是内生于人地矛盾和国家发展战略变化的.理论逻辑延伸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对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家而言,企业发展模式与发展绩效似乎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这意味着,只有减轻西部民营企业面临的战略性约束,缩小东西部民营企业发展绩效差异的论题才可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环境与企业家角色。文章利用中国大陆28个省份1996-1999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对有关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种流行观点进行了检验。研究的主要发现是:(1)以企业家学历刻画的企业家能力的贡献并不显著,表明以往研究中企业家私人活动的作用可能被高估,民营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论”缺乏合理的经验基础;(2)地区市场规模、地方政府行为等市场环境构成因素与民营企业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间接支持了韦伯的“只有在拥有了一套恰当的制度安排后企业家才能变得活跃起来”的假说。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技术进步和经济、管理等相关变量纳入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动态“交易成本-代理成本”模型,刻画了我国大宗生产资料生产商自建渠道的行为理性,进而运用中国大陆2007-2012年间的分省面板数据从经验层面做了进一步的检验。文章的研究结论提示,面对新环境的冲击,生产商在利益驱动下具有较强的自建渠道冲动,传统大宗生产资料流通商必须依托技术进步成果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并提高服务附加值,否则,流通领域的服务外包并不会在政策制定者的倡导下自动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