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秦佳良  贺明华 《技术经济》2020,39(10):138-144+154
本文以转型管理为重点,回顾了对可持续性转型的一些批判和质疑。虽然这些质疑促进了理论进展,但潜在的认识论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阐述了对转型管理及其隐含复杂性范式的一些批判是如何建立在对复杂性的解构主义认识上,这对复杂系统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影响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提出了质疑。对转型管理的批判需要认识如下几点:(1)转型管理需要解构力(迄今未充分说明);(2)同时具有“超越”解构主义的明确追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重构方法”作为转型研究的认识论基础,这种重建方法分为三个方面:(1)超越 “是”和“应该是”,倾向于“可以是”;(2)诠释性和自反性研究;以及(3)可持续性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2.
3.
小农技术创新采纳受供需双方相互作用的影响,但目前关于小农技术创新采纳的研究较少考虑供需双方的关系。商业模式可以连接供需双方,所以本文从商业模式的视角出发,采用非概率抽样策略对10家农业技术供应商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等领域的文献考察农业技术供应商的商业模式,探讨影响小农技术创新采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小农有潜力为以他们为目标客户的农业技术供应商提供宝贵的市场机会;农业技术供应商的价值主张需要兼顾投入和人力资本才能吸引小农;农业技术供应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农的问题,因此必须扩大关键合作伙伴关系;农业技术供应商提供完整的产品服务系统会促进小农技术创新采纳。  相似文献   
4.
以往文献对于吸收能力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组织层面,缺乏个人层次的探讨。回归吸收能力概念本质,从个人层面出发,将知识吸收分为识别、同化和应用3个阶段,通过采集与分析上海、重庆、西安、广州、长沙等地的113份技术主管有效问卷数据,探讨个人知识吸收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知识识别有助于探索式创新和挖掘式创新的实现;个人知识同化导致了探索式创新和挖掘式创新之间的差别,探索式创新需要个人同化能力,挖掘式创新则不需要;个人知识应用对双元创新均无作用。结论可为企业管理者以鼓励员工正确定位知识吸收,促进企业双元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产业知识基础视角,对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进行研究。将产业知识基础分为分解型产业知识基础和合成型产业知识基础,提出产业知识基础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线性规划模型,采取熵值法,对上海与其它23个省、市、自治区的分解型产业知识基础和合成型产业知识基础进行横向对比,然后对2003-2015年上海产业知识基础存量进行纵向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合成型产业知识基础在全国的优势并不显著,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主要由分解型产业知识基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对于共性技术, 以往文献都专注于共性技术开发成功之后的扩散和商业化研究, 本文聚焦于共性技术的构建, 在形式化设计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存在域描述符(D) 对于共性构建的重要性;借助 C-K 设计理论, 从数学知识结构和技术知识结构(蒸汽机设计和 MEMS 设计) 两个方面探析了共性构建; 讨论了共性技术如何得到提升。研究为C-K 设计理论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强调共性目标不是只归为一种(而是多个已知或部分未知) 解决方案的存在域。共性构建能够处理技术——市场双重未知下的不确定性, 隐含的经济管理推理为动态技术系统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秦佳良  余学梅 《技术经济》2023,42(3):126-141
为揭示企业在追寻数字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管理难题及现有研究热点、厘清数字创新中领导力与管理的发展脉络与研究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3—2022年的研究文献,借助科学知识图谱,对数字创新中领导力与管理问题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热点主要涵盖了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变革型领导的影响、数字创新的实现等三大主题;热点演化由最初关注于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及管理,转向为管理者通过引导企业新发展实现数字技术的价值提升,最终发展为数字创新反作用于领导力与管理,对企业领导与管理提出新要求,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热点演化路径经历了理论构建、组织变革、转型发展与数字领导4个阶段。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平台管理、数字领导、数字创新实现三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调节定向起源于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其法则网络跨越了个体、团队和组织,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解释组织现象,对管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调节定向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多层视角出发,总结了组织管理中与调节定向相关的研究,如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和战略管理等,特别关注了个体与情境之间的调节匹配,指出如何根据环境调整激励策略。此外,本文强调了集体调节定向的作用,认为集体调节定向有助于认识工作场所的激励过程。最后,本文从多层调节匹配、社会影响、动态机制和个体差异四个方面为未来调节定向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风险管理是新技术开发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技术的认可度受到次要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些利益相关者不容易被识别,他们担心的问题也难以解决。传统通过估算概率来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法不起作用,需要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方法来理解并解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问题。在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研究与实验开发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风险和社会判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利益相关者的风险认知不同,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概念模型认为,当不完全信息程度低时,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具体技术创新的态度是“标准”的,次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潜在危险”的。  相似文献   
10.
设计导向包括用户共情、协同发散、迭代、多重表征四个维度。本文在资源基础观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认为设计导向可以帮助新产品开发团队通过减少常规和认知惯性来开发更多的创新产品,并对此进行了验证分析。本文以数字化产品及其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调查问卷数据,实证探究了设计导向、产品开发(实用性和新颖性)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以及任务复杂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新产品开发团队是面对简单任务还是复杂任务,设计导向都与产品实用性呈正相关;但只有在面对简单任务时,设计导向才与产品新颖性呈正相关;产品开发在设计导向和产品长期利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主要是由产品实用性带来的。本文为新产品开发团队有效运用设计导向原则,开发更多具有长期利益的产品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