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7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农村土地确权开展以来,解决了农户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建立了农户承包地地籍调查数据库。但土地确权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实践中各地积极探索解决途径。在接下来的土地确权工作中,重点应放在明确相关利益主体的收益边界。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着社会秩序的转换,权力的扩张推动自然社会秩序转换为等级社会秩序,越过“贫困陷阱”.理性的增加促进等级秩序转换为市场社会秩序,越过“中等收入陷阱”.但等级社会秩序转换为市场社会秩序不容易,因为等级社会秩序转换为市场社会秩序需要权力收缩,归还由权力覆盖的自由,如果没有理性增加,归还的自由会衍生暴力,使社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权力不收缩,等级社会秩序因资源配置不适当、社会创新不足、维稳成本太高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增加理性,转变等级社会秩序为市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韦鸿  陈凡 《发展研究》2013,(11):32-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今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上,提出第一代返乡农民工可以成为湖北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并分析了这一动力发挥作用存在的主要障碍,最后提出了综合配套机制改革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国295个城市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Estimation)验证了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严格稳健性检验下的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符合“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对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禀赋较优地区的推动作用要小于经济基础薄弱、无明显禀赋优势地区。这一结论为规模推广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战略,更好平衡区域发展、把握将来产业转移大潮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价格歧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名词,但定义令人不满意,通过对现有定义的综述,摒弃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和完全垄断厂商分析框架,比较归纳价格歧视产品的范围,打破了采取价格歧视一定产生好结果的观念.从市场结构、实施主体、价格歧视媒介、实施效果等方面分析价格歧视后,对其定义给予补充.  相似文献   
7.
韦鸿 《农业经济》2005,(11):29-30
2004年中央拿出了451亿反补农业,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2005年几个省又出台了全面减免农业税的好政策,中央提出明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减免农业税。且中央在2005年计划拿出55亿人民币对全国800多个产粮大县、按照提供的商品粮的数量、粮食种植的面积和粮食产量,直接补助到县。县里可以把这个补助用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农业等各个方面。中央为农民增收不遗余力。这些政策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全中国农民的福祉。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流的交易经济学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是:和谐社会是帕累托有效的;和谐社会是收入和财富分配严格公平的。冲突经济理论则分析人们面临各种利害冲突时如何通过某种机制而实现共赢,通过建立某种制度机制而实现共赢的过程就是社会和谐的过程。经济学视角下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思路为: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让市场制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配合市场、尽力促进初始收入相等,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建立和谐的解决冲突的制度及提高司法办事效率。  相似文献   
9.
论产权安排与经济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各相关产权主体的经济条件和具体环境界定产权 ,政府重点应放在产权保护上。政府保护哪些产权应根据如下原则 :(1)保护自愿交易 (无强制、欺诈 )中的交换价值或物品 ;(2 )保护资源及其使用中的增殖价值 ;(3)保护人及其不断提高的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必须保持有经济效率的产权安排。  相似文献   
10.
韦鸿 《乡镇经济》2009,25(10):11-15
日、关及西欧等国的农地制度设定中的经验在界定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等方面遵从了市场逻辑,能够很好地协调农地利用中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我国的农地制度在这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很多外部性行为,也限制了农业领域的“企业家才能”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