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28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财政金融   7554篇
工业经济   1857篇
计划管理   10433篇
经济学   6563篇
综合类   2448篇
运输经济   991篇
旅游经济   71篇
贸易经济   6402篇
农业经济   2940篇
经济概况   644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4篇
邮电经济   247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625篇
  2022年   470篇
  2021年   686篇
  2020年   671篇
  2019年   668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556篇
  2016年   658篇
  2015年   1142篇
  2014年   2774篇
  2013年   2417篇
  2012年   3126篇
  2011年   3512篇
  2010年   2969篇
  2009年   3217篇
  2008年   3869篇
  2007年   3495篇
  2006年   3413篇
  2005年   3768篇
  2004年   1830篇
  2003年   1673篇
  2002年   1011篇
  2001年   846篇
  2000年   802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绿色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双重作用下,产业协同集聚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影响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以及更高的拐点值,且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及绿色技术进步“双引擎”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可为如何依托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引入关系数据范式,利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不断缩小,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全样本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缩小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有力途径。分区域考察显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驱动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驱动作用尚不明显;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大于北方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改善对缩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地区差距均存在显著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8—2018年非枢纽城市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高铁开通对非枢纽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提高了非枢纽城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其高质量发展.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非枢纽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二线和三线非枢纽城市企业,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对资源密集型企业以及一线非枢纽城市企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拓展了高铁建设的经济后果研究,丰富了非枢纽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献,对高铁建设的规划布局及其经济分布效应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2020,(4):4-7
当前,根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决策部署,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国务院领导下,人社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地方人社等部门也积极推动政策的细化落实,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精准施策,为推动复工复产和各类群体就业保驾护航。为宣传推广各地在推动政策落实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反映基层部门、企业和一线工作者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问题,传递有关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建议,中国就业促进会秘书处制作了《抗疫复工进行时》专刊。本篇以"亮点与创新"为主题,对专刊一、二期中各地人社部门复工复产新举措进行节选刊载,供各地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5.
6.
7.
姜亮  张梅梅 《会计之友》2021,(10):37-41
当前我国税收政策更新速度快,所涉部门多,仅靠财务部门人工搜集、分析、组织实施效率低下,导致企业错失应税减税机会,因此税收政策文本的实时学习和自动分发成为加强企业应税管理、降本增效的首要任务.文章设计税政文本挖掘系统来实现税政文本自动学习和分发:首先,分析税收政策文档;其次,利用分词系统和TF-IDF算法提取每个文本的特征,用贝叶斯、决策树和随机森林三种分类器进行文本分类,并将结果与人工标注结果进行对照;最后,计算三种分类算法的混淆矩阵、准确率和召回率.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文本识别正确率最高,税政文本挖掘系统采用该算法进行识别和自动分发,据此部署部门协同工作,能显著提升公司财税管理工作的全局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8.
杨谱  刘军  常维 《财经研究》2018,(2):44-57
户籍制度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障碍.那么,当前我国的户籍扭曲程度几何?户籍制度放松对经济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政府评估户籍制度改革的空间和经济效益.文章在Hansen和Prescott(2002)的两部门劳动力流动模型基础上,将工人分为农业和非农户口,引入户籍扭曲因子,构建两部门两类工人的户籍扭曲模型;然后,使用1984?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度量户籍扭曲程度,并对2013年我国户籍制度逐渐放松过程中经济变量的变化进行模拟;最后,文章建立了包含"农业与非农"和"本地与外地"户籍差异的省份异质性户籍扭曲模型.研究表明:(1)经济和户籍制度改革的不同步导致了1984?2013年我国户籍扭曲程度呈现倒"U"形变化,且相较于韩国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2)以韩国为参照,若2013年我国户籍制度完全放开,经济达到均衡时,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的就业人数将分别下降58.83%和上升26.92%,工资率将分别上升19.44%和下降6.77%,社会增加值将增长15.33%,这说明社会经济效率将得到提升,贫富差距将缩小.文章丰富和完善了户籍扭曲的理论模型,从减少劳动力流动摩擦的视角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资讯·名刊     
《浙商》2020,(2):13-13
不平等错觉即使在一个两极分化、假新闻和社交媒体盛行的世界里,有些观点仍然是共识。比如,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这种观点激励着民粹主义者,他们说,自私的都市精英把机会之梯从普通人那里拿幵了。在发达国家,随着房租和房价的飙升,人们越来越难以负担住在就业机会最多的大城市。与此同时,老工业的衰败在特定的城镇造成了明显的贫困。但是,不平等程度其实比你想象得要低的多,财富和收入差距也并非表面上相差那么大。不过,确实需要更多正确的措施来让经济变得更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