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86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81篇
经济学   67篇
综合类   71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13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7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刑事涉财产执行程序因采取移送执行模式而被误认为不存在申请执行人,使得刑事涉财产执行程序及其衍生的案外人权益救济程序过分依赖执行法院的职权主义。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追缴或责令退赔违法所得并返还被害人判项、责令被免予刑事处罚的被告人赔偿被害人损失判项的执行程序中,案外人权益救济程序原则上应以被害人为申请执行人,并参照适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案外人权益救济制度。其他刑事涉财产执行程序应以检察机关为申请执行人。除非出现被执行人逃避执行或者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排除执行请求等特殊情形,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检察机关通常无须现实参加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2.
3.
物权法是否应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引起了学界广泛争议.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所指涉的独立于债权合意的物权合意根本不存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不利于保护出卖人利益、增大了法律适用难度且其功能可被善意取得制度和公示公信制度替代,物权立法不宜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  相似文献   
4.
批评的艺术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类灵魂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类灵魂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会犯错误。作为一名管理,在错误面前,你可能要忍不住大发雷霆,而狂风暴雨过后,你可能会沮丧地发现,你的“善意”并没有被对方所接受,甚至,换来的结果可能让你追悔莫及。由此看来,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古人云:“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可见,批评是要讲究技巧和艺术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柜面的“善意”退票现象时有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付结算的顺畅。  相似文献   
6.
7.
《商》2015,(46):240-241
善意取得在法律上的定义是无权处分人把财产给予另外的第三人,并且在取得相应的财产时是无恶意的,并对这部分财产的取得进行了对价、登记或者交付行为,这样这部分财产所有权以及其他物权将归第三人所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动态交易安全的制度被称为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在平衡静态与动态安全的利益上是通过保护物的安全交易进行的,并且该制度更加注重保护动态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牺牲静态安全的。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有特殊主体的存在,而夫妻就是特殊的主体之一,在夫妻双方的财产上有两种: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在这样情况下就存在夫妻双方对外关系中的第三人,在夫妻双方财产的分配上,如果一方直接与第三人进行交易,没经过或者取得夫妻另一方同意,那么第三人在交易中是否还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呢,这个问题在商品交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郑云霞 《商》2014,(21):215-215
无权处分问题因其复杂性而被称为"民法学上的精灵"[1]。自合同法颁布以来,关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息。我国《物权法》原则上采用债权主义的变动模式,基于此,"有效说"更为合理。本文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相关理论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部门,对于我国《公司法》中的担保条款的理解和适用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各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公司法》第16条的规范性质、第三人是否有审查义务及审查义务的限度等方面。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认为违反《公司法》第16条构成越权代表,人民法院应根据《合同法》第50条关于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的规定,通过区分债权人在合同订立时的善意与否来分别认定合同效力,更好地为公司对外担保法律效力的判定方式指引出了相对明确的方向。文章认为,公司担保中争议最大的方面是公司对外担保,因此在该问题的处理上,可以从平衡双方利益原则出发,明确交易相对人“善意”的判定标准,规范违规担保的民事责任,进而保障公司担保交易中各方的利益,完善公司担保制度,促进商事交易。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任理论,从不同角色视角探究各信任要素对分享经济行为意图的影响。通过构建分享经济信任机制概念模型以及实证检验发现:从需求方视角来看,对个体(供给方)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平台善意的信任以及对产品能力的信任对需求意图产生积极地影响。从供给方视角来看,对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和对平台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供给意图有正向的影响。需求方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供给方则更看重对平台的信任。通过进一步比较还发现,需求方对平台和个体(供给方)的信任聚焦于善意信任,但供给方则是侧重于对平台和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