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185篇
经济学   50篇
综合类   192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14篇
贸易经济   49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的迷失从根子上说是有些中国作家和艺术家社会背叛的结果,从美学上说,不但是席勒当年所批判的恶劣倾向的沉渣泛起,而且消解了人对自己的尊严的捍卫和对自由的追求。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的重建就是要求中国作家和艺术家精神寻根,按照美的规律创造。  相似文献   
2.
晁歌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4):9-13,38
作者对战争年代中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沙可夫的领导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沙可夫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品质出色地领导了苏区、延安和晋察翼边区的文化事业和戏剧运动,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胶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专家提出了很多保护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方法措施。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然后介绍胶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最后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出路一与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契丹民族经济文化方式的不同、自然资源及材料选择的便利、民族风俗习惯的惯性和人类求同心理的趋向,以及与中原汉族文化艺术的交流,使契丹民族包装器物在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艺术特色的同时,表现出一定的汉族文化风格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充实了中原包装艺术。  相似文献   
5.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设计表现类课程是有一定要求的,近年来,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该课程体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从整体上对专业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从设计发展的历史及学科构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设计表现类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表现类课程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如何当好企业领导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提出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有现代企业领导者,而当好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以人才为根本,抓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努力提高企业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同时要强化创新意识,开拓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实施"课题制"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着重对"课题制"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育与美术的基础课教育的手段及方法是完全不同的,目前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有许多不合理的结构和内容,为了使艺术设计教育能更好地发展完善,在现阶段应着手建立基础课教学的新秩序,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服务于大众的艺术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艺术促进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是公共艺术赖以生存的地方,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本文将对我国当今的公共艺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将目前城市和公共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公共艺术作品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Creative cities and culture-led development discourses have come under increasing scrutiny as elite-centric economic development agendas tend to trump ‘civic creativity’ ideals as imagined by Charles Landry. In South Africa, culture-led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policy tends to primarily mimic that of the global North, largely focusing on culture as a catalyst for economic and property development. Public art commissioning processes tend to focus on decorative projects as part of urban upgrading, which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ensuing gentrifica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urban poor. In contrast to focusing on these kinds of regeneration strategie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Dlala Indima, a hip-hop-led graffiti project in a rural township in the Eastern Cape of South Africa. This article situates graffiti as a critical social and spatial practice to argue that this case challenges normative cultural planning paradigms. Dlala Indima's work i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cultural development by and for young people who are usually marginalized by the mainstream practice of culture-l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ject challenges dominant creative cities and culture-led development discourses in three ways: first, it challenges the normative processes of regeneration; secondly, it grounds participatory practice; and finally, it shifts participation from ‘tyranny to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ubuntu of hip-hop, the notion of ubuntu being based on the communitarian notion of ‘ubuntu, ngubuntu ngabantu’—‘I am because you 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