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建设信用社区是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全社会信用社意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信用社区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目前,主导部门不明、创建主体模糊、制度保障缺位这三大问题亟待解决,相关制度基础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为开展信用社区建设提供具体的、可供操作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
夯实财富储备,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全面考察了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动因,着重分析享受养老待遇和养老待遇水平对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享受养老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产生负激励效应;养老待遇水平提高会明显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可能性;个人负债占资产比重越大,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概率越高;配偶退休、年龄增大、健康状况差会显著降低退休人口再就业概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增加老年人口经济收入;养老保险制度应兼顾保障性和劳动力市场功能;构建老年就业服务体系,保障老年就业权利。  相似文献   
3.
失业保险之促进再就业功能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失业保险中,单纯强调其生活保障功能已经很难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必须探寻一种积极的失业保险机制才能应对日益庞大的失业队伍的挑战.因此,需要从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入手,发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再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通过失业保险的完善促进失业者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就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从理论上论证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的基础上,说明政府必须在当前再就业工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具体提出六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事业的采购活动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资金支出。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是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的必要前提,单位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而要做好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必须在这个连续操作系统中设立控制点,以保证各个控制点的有效作为。  相似文献   
6.
目前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淄博市为例 ,对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失业社会保险制度出现了统筹层次低、覆盖面较窄、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弱化等问题,需要通过适时提高统筹层次、扩大企业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完善失业社会保险促进再就业等措施进一步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8.
西方关于失业保险与失业持续时间关系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失业保险的存在会延长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造成长期失业。本文应用我国青岛市失业登记数据。对青岛市失业保险如何影响失业持续时间进行了经验研究。通过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寿命表估计和Cox回归发现。青岛市享受失业保险者的失业持续时间要明显长于不享受失业保险者,并且在享受失业保险者当中。享受24个月失业保险者要比享受12个月失业保险者有着更长的失业持续时间;另外,失业者的再就业风险率在失业期内是动态变化的。这说明。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同样对失业者的再就业行为具有负激励效应.延长了失业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吴江  王欣 《城市问题》2012,(7):59-64
以公共就业服务中对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的促进为主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着眼和立足于该过程中所呈现的现实问题与多种困惑,从公共就业服务视角努力寻求鼓励与促进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的有效措施。就公共就业服务的四种职能,通过满意度调查和相关年鉴数据的分析,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探究了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对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的促进作用。针对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及鼓励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的现实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就业与再就业促进措施及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就业政策,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反映计划经济的特点和固有弊端。改革开放初期,就业政策由表及里地推进创新,逐步以广开门路形成多元化就业格局,在新增劳动力中确立双向选择关系,全面促使劳动力合理流动,直至剥离企业富余人员。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就业政策的创新目标演变为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竞争就业机制。于是,就业政策从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制度入手,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