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7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财政金融   239篇
工业经济   201篇
计划管理   860篇
经济学   1475篇
综合类   1009篇
运输经济   39篇
旅游经济   85篇
贸易经济   626篇
农业经济   507篇
经济概况   102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可通过提高企业竞争这一路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产业和制造业产融协同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加剧产业内部企业创新竞争,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且金融业在创新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应鼓励区域企业创新竞争,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客观揭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为科学推进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创新途径、综合战略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GIS空间分析与地统计方法等方法,探测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村单位面积GDP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提出不同贫困化地域类型的扶贫政策措施。[结果]影响川西北高原藏区农村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素包括到主要交通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年均温度和海拔高程等,各因素对贫困村经济发展分异的解释力分别为80. 76%、12. 82%、8. 82%、5. 45%和3. 96%;贫困村经济发展贫困化的分异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可归纳为交通区位约束型、自然环境约束型和经济区位约束型等三大类型;农村贫困化驱动机制下的贫困村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亟需因地制宜、科学推进、讲求实效,有序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结论]精准扶贫应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尤其加强贫困村交通、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农牧业产业培植,注重多种扶贫模式的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We analyse the effect of a large scal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name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esund bridge, on the local and supra-regional economy. We employ the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 to construct counterfactual regions that mimic the trajectory of Malmo and Southern Sweden without treatment. Our results point to a positive effect. However, placebo tests in space and time only reveal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t a larger regional leve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pillover effects are eminent.  相似文献   
5.
The main objective of our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direct impact of pro-growth economic policies on employment creation globally and regionally, as evidence has countered policy-makers’ expectation that output growth leads automatically to job creation. We innovate by using the ratio of employment to the population above 25 years as dependent variable instead of the customary employment elasticity. We apply generalized methods of moments’ econometrics o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and find that growth stimulates employment creation on average across 76 countries. The policies promoting private sector credit, investments, openness, services, education spending, tertiary enrollment, and a fixed exchange rate are the ones that create employment. Larger government size undermines job creation, while policies promoting FDI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ail to stimulate employment. However, we establish that the effect of pro-growth policies on employment varies significantly across regions, with evidence of weaker links between economic policies and employ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onvergence patterns among China's provinces using GDP data for the period 1952–97. We analyze convergence behaviour on the basis of Markov chains proposed by Quah (1993 ) and the generalized entropy decomposition proposed by Shorrocks (1980, 1984 ). Both sets of results show similar evidence of convergence within the pre‐defined geo‐economic sub‐regions, but no evidence is found of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sub‐regions. This finding has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JEL classification: C33, E20, O47.  相似文献   
7.
以长江三角洲构建中国首个无障碍旅游区为例,提出旅游消费再生性、强关联性、跨区域性等特性是促成旅游竞合的天然机理,论述了作为市场力量的旅游消费是催生区域旅游竞合机制,促成旅游企业竞合的重要推动力,最后提出构建旅游消费驱动下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竞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决定了美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平衡.本文分析了美国政府对落后地区经济的财政调节措施,这对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区域经济,推进西部大开发,一定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牛树海 《乡镇经济》2008,24(2):49-51
文章通过泰尔指数发现从1990年到2005年,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差距处于一个快速扩大的阶段。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农业产业化对区域差距缩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起主要作用,一是由于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还是比较低,农业收入还仅仅停留于农产品的买卖价格,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过低,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是比较弱,带动面小,限制了农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牡丹江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和十届四次全会报告中都提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结合三个报告和大牡丹江战略来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牡丹江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