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对世界180个国家的出口数据,采用事后反推法算出中国出口的2518种产品的质量指标。我们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在逐年缓慢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出口目的国的发展水平正相关。在得到产品质量指标的基础上,对照生产率的出口干中学效应,检验产品出口是否带来质量升级即质量的出口干中学效应。使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我们发现,先前出口经验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存在质量的出口干中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通过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在"干中学",是否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科技进步,这是一个需要实证检验的命题。本文以河南某市部分县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科技进步的数理模型,确定了承接业转移的判定系数,实证研究表明:不同县市产业承接转移程度与科技进步判定系统大小基本一致。因此,将干中学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结合起来,是提升中部地区科技进步以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付小玲 《商场现代化》2006,(30):178-179
新经济增长理论从内生角度对经济增长原因的解释是有说服力的,本文的研究表明,新增长理论的主要思想对诠释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是有效的,差异技术溢出和模仿等增长促进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区域平衡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詹雯 《物流技术》2012,(15):417-419
从物流英语的需求因素来看,专业物流英语的翻译与通用物流英语的翻译都非常重要。从"干中学"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该模式下的物流英语需求,并以图解法对该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价格月刊》2009,(9):97-97
江西省余干中学,余干县唯一省属重点中学,创建于1923年,已走过86年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资金来源。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来到中国的不仅仅是资金,而且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我们不仅要把这些国外的资金运用好,更重要的是通过吸收和学习伴随外资而来的先进技术,通过自己“干中学”,通过各种外溢效应实现对外国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最终实现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的质的飞跃,走向科技兴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叶莉  郭继鸣 《现代财经》2004,24(3):28-31
本文从内生技术进步层面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理论入手,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进而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分析考察了中国将外商投资存量作为产生外溢效果的知识栽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终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后进国家经济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桁林 《财经研究》2003,29(11):3-9
干中学”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后进国家尤为如此。但是,它在其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到底是“干中 学”,还是“开放”在起作用?具体的经济机制是什么,却是含糊不清的。本文指出了两点主要特征,首先,“干中学”是与资本积累过程联系在一起的,迅速地实现赶超速度是伴随着资本积累增长过程而实现的。其次,“干中学”使得资源配置有利于技术模仿,长期来看,不能鼓励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因此,“干中学”增长机制的作用是历史的、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要素禀赋结构及其比较优势决定经济发展的具体产业与发展方式;另一种观点主张应该改变某些要素的相对价格,为企业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与制度环境。科学地评价一种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劣,必须从动态而非静态的角度,看它能否为社会、企业与个人提供学习技术、培育人力资本的制度环境,也就是说能否使技术学习、能力开发与产业竞争力提高形成良性循环,获得跨期的净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0.
陆铭陈钊  杨真真 《经济学》2007,6(2):443-468
本文中的策略性劳动分工模型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有时不选择分工,并造成社会产出损失。由于在高技能部门里存在“干中学”效应,低技能者如果背离比较优势而从事高技能部门的生产,就可以在未来分享劳动分工收益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谈判地位,甚至可能逆转自己的比较优势。然而,这种个人理性的选择却可能导致社会的产出损失。这个模型的一个意外而合理的含义是,在策略性的劳动分工决策中,如果未来一期由交易关系瓦解而造成的损失足够小,那么,交易成本的减少也可能导致当期分工的恶化。但我们的模型也包含了交易成本下降可能促进分工这一既有理论中的特殊情况。这个模型有助于理解在国际贸易、国内区域间分工和家庭内分工中广泛被观察到的低效率现象及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