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现象比较严重。引发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原因可归纳为:劳动者与企业进行工资、劳动条件等“讨价还价”时,处于极不平衡的地位;我国政府运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劳动关系,尤其是约束企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力度还很不够;一些地方政府不能保证和维护劳动法律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人力、资金不够、工作方式单一;代表劳动者集体利益的工会组织尚未全面普及,而现有的工会又缺乏独立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劳动监察保护力量,改进劳动监察保护工作方式,改进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同时,还要引导工会发挥依法维权的机能,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创造舆论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陆续颁布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劳动立法与现实的矛盾不断凸现,在许多领域暴露出了问题,亟需进一步予以完善,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劳资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种基本社会关系,由此而引起的劳资矛盾以及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问题,在我国正处于一种令人很不乐观的状况。在许多以蓝领体力劳动者为主的制造企业中,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健康状况、人身安全、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严重违反了《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企业职工权益保护状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全球劳工形势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不利变化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和供需结构性矛盾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职工享有的权益处于较低水平,企业职工权益保护状况呈现出层次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强化企业职工权益保护,应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新型劳动关系,明确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工会、雇主组织的积极作用,平衡劳资双方的力量与权益.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逐渐回暖,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势必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企业并购必定会出现新的风潮,这是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在获取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的经营战略之一.但是企业并购看似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袁振兴 《经济论坛》2000,(15):13-13,7
人力资源是一种不同于物力资源的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依赖的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在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体系中,管理者要把劳动者与企业融为一体,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劳动者在企业中的权益。因为人力资源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于劳动者这个主体而存在并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劳动者对其享有权益。管理者要把人力资源纳入企业价值管理体系首先要确认劳动者权益的性质。   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的组织。产权学家詹姆森麦克林在《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及其所有权…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权益是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核心问题,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关键所在。以课题组对山西省私营企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劳动者权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主要结论为:私营企业中劳动者权益整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非正式用工形式、员工不能按劳取酬、工会职能边缘化、有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借鉴美国、丹麦、瑞典、日本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经验,目前应强化我国政府的指导作用,尽快完善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相关法律体系和监测标准,加强劳动监察。同时要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构建集体协商制、三方协调制。劳动者要提高其个人素质,增强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吴军 《经济师》2005,(12):24-25
现行的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确立是基于人力资本这个生产要素参与利润分配。一般人们认为以前都是物质资本在独享利润,随着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在生产要素中变为第一位后,它也应该参与利润的分配。不少学者认为人力资本应与物质资本一样,进入财务报表的权益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而文章认为劳动者权益会计尚未可行。这里主要是通过分析借款与资本的关系、工资形式的变化及具体操作的程度后得出。虽然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了,但也不必急着进入财务报表中。我们应加强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先使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一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是二十一世纪的战略资源。当今国力的竞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日益依赖于人的因素,人力资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本文以理论经济学为铺垫,探讨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归属。并要求会计这一经济信息系统不仅反映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而且应把劳动者视为企业的权益人,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新模式:劳动者权益会计。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与保护劳动者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高瑜 《经济论坛》2006,(12):81-81,88
2005年9月,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北京国际论坛在京成功召开,这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加入WTO背景下,如何很好地理解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当前法学理论界的迫切问题。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企业不能仅以营利为目的,也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到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拟在法学理论上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并突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国灿  李莉 《经济论坛》2003,(4):23-23,5
股票期权是公司授予经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才在未来特定期间内以约定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劳动者权益是指确认劳动者以自身人力资源投入企业而应享有的所有者权益。两种员工激励制度均是通过促进劳动者、出资者和企业三者利益的协调统一,激发劳动者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来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的改进。但是,两者在理论依据、激励内容、适用范围以及体现人力资源价值和人力资本权益的程度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股票期权制度与劳动者权益制度的区别1.构建员工激励模式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不同。股票期权制度的经济学依据主要是委托…  相似文献   

13.
齐香真 《经济经纬》2003,(6):149-151
劳动者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即工资,这是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用人单位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是一种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劳资矛盾,首行,要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其次,要对劳动者进行普法教育,使他们学会依法维护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第三,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其增强执行劳动法的自觉隆;第四,各级劳动部门部门和劳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担当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良法能得以有效实施是法治的基本内涵,《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项基本法,在人口流动性极强的市场经济当下,有关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正因为现行《劳动合同法》在劳务派遣单位的业务范围、资质审查、注册资本设立规范上存在缺憾,才导致实践中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而,有必要在立法中限制劳务派遣单位的业务范围,对市场准入实施许可制,完善资金制度,唯此方能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一、对第一层次劳动者权益影响分析 《劳动合同法》用来规范雇佣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一层次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身分使人质疑:通常劳动关系理论的根本观点在于劳资双方二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性,那么代表股东利益从事生产经营决策的高级管理阶层,其劳动者的身分首先值得商榷。第一层次的劳动者本人承担着股东利润最大的责任,为了谋取利润,节约成本自然是其工作的一部分,那么,对于企业重要生产经营成本构成的人工成本,必然属于其应该节约化的部分,就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无非是雇主以最小的成本充分发挥广大工人的生产潜能。  相似文献   

16.
濒临台湾海峡的福建省晋江市原是个贫困的农渔业县,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成为国内服装、鞋类、体育器械、玩具和食品加工业的一个重镇。1992年,此地在行政区划上撤县建市,标志着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人一个新阶段。制造业的增长、人口的聚集和城区的扩张成为该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到目前,全市原有户籍居民达103万人,外来农村迁移人口大约100万人(其中,外来登记劳动者80多万人),居民规模总计200余万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在目前这种条件下.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一项亟待解决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从制度上消除不合理的障碍,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津保护.既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转轨期我国劳动力产权残缺与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劳动力产权,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成为普遍的一种社会关系。作为调节劳动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劳动法,自颁布实施以来,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劳动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必须承认,任何法律法规都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种种弊端就相应而生了,要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各种弊端,从而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民工劳动关系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人格仍受社会歧视、劳资双方经济利益分配严重失衡、劳动权益屡遭侵害。文章分析了它主要与制度性原因(经济体制转型、基本经济制度转变)和工作性原因(政府工作失误导致政府失灵)有关,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