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52)
哈贝马斯所说的合法化危机存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危机的特点是全面的,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合法化危机其实就是统治的合法性危机,对此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来解决这一危机。合法化危机理论的提出对于我们应对经济危机和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2015,(2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人是一种意识的生命,人可以能动的表现自己,人从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审视自己,从而产生愉悦感,也就是美感。本文从提出、实践、内涵、意义四个方面探讨研究了马克思的"按美的规律建造"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商》2015,(30)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结晶,同时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实践论、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创造性结果。毛泽东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概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共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4.
主权货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存在内在风险,这是特里芬难题所揭示的,是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而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实行其新殖民主义的手段,这种货币霸权,理论上严重地背离了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在现实中又造成世界各种地区动乱、金融危机乃至战争。本文从马克思的货币起源为分析起点得出货币的本质,指出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所出现的问题是马克思货币理论要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以实现对马克思货币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谢志铭 《消费导刊》2009,(15):224-224
本文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句子具体含义、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以及马克思理论等三个角度上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哲学视野中“自然”的社会一历史性质。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不仅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而且提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途径,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在今天仍然能够蛤我们以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启迪。 马克思充满生态智慧的自然现,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合理美系,主张把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功利主义与超功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消解了当代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启示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马克思的实践中介的自然观,为我们解决当代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阶段性目标,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已成为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要实现这一指标,就必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通过建构“理想沟通情境”,实现理性主体在现代社会中的“理性沟通”,从而克服现代性由于片面强调工具理性产生的人的“异化”,达成人内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区别又相互统一。福柯关于话语权力的思想,如权力决定知识的产出、权力决定主体间不平等等,可以推翻哈贝马斯“理想沟通情境”发生所需的“交往资质”、“平等”、“效用宣称”等相关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被称为“新左派哲学家”,他在继承马克思、卢卡奇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基础上,于1946年的《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现状,提出“虚假需求”批判理论,对人的存在与解放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将通过对马尔库塞“虚假需求”批判理论的内涵、提出背景及内容研究。这对我国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义在于应得"通常被视为是分配正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这一原则却受到不同正义观的质疑和批判。通过对应得的基础的进一步追问,因而形成了道德应得论、劳动应得论和以互利原则为基础的应得论。而罗尔斯和马克思则进一步否定了传统的应得论。而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应得原则和运气均等原则将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从不同角度对"正义在于应得"观念提出的修正和挑战,有利于对正义的理论问题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如何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物质观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作为一个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也有与其哲学相适应的物质观。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物质"一词最初的由来,再阐释了"物质"概念的演化过程,然后将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的物质观作比较,最后着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精华”。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旋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模式也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由“斗争哲学”、革命理论的前视域向真正实现研究主题的根本性转换。因此,我们对于如何发掘和阐释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理应成为这种转换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价值论在世界市场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索,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供学术界讨论。本文分五部分:一、一种存在已久的错觉;二、创立“国际价值”的科学概念;三、国际交换可能使双方互利的原理;四、国际交换可能增加一国价值总量的原理;五、李加图不能认识“国际价值”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马克思不仅运用劳动价值论科学地分析一国内部的复杂经济现象,而且将劳动价值论应用于世界市场,独创性地建立了国际价值理论,从而使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李加图的不成熟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成本说”是根本无法同马克思的价值论在世界市场应用的原理相比拟的。我们着重研究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有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是“颠倒”黑格尔“用头立地”的唯心辩证法为“用脚立地”的唯物辩证法。阿尔都塞则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结构性“根本改造”的结果。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的总体观、因果观不同。  相似文献   

14.
林婷婷 《商》2013,(8Z):173-173
“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对人性正常化的解读,海德格尔对“诗意地栖居”的阐释是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人性异化现象的人性根底。本文以人类主体性为核心来审美观照“诗意地栖居”中所包含的合理人性因素。诗性与人性的共通性才是“人诗意地栖居”存在的审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报纸的有机运动”概念是马克思于1843年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提出的。本文紧抓“报纸的有机运动”在历史语境中论辩武器的性质,分析这一概念所隐含的两个前提——从业者之自由与素养,探讨马克思在该文中的理想化新闻生产观,阐述这一思想对当下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价值转形问题与斯拉法的“标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转变为生产价格这一“转形问题”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论题。本文在回顾“转形问题”争论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斯拉法的“标准体系”来充当“不变价值尺度”,从而为解决“转形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理性主义的特点,寻求社会的评价尺度和客观标准;沿革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本位思想,关注人的生存条件,将人始终放在交往理论的核心,考察的是马克思笔下的"现实的个人";继承了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尤其是在现代语境下对人的异化的批判转向了文化批判,这是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在求同存异的现代,研究交往理性的现代意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莹  边海晶  边然 《品牌》2014,(11):295-295
在西方的现代哲学中,交往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和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而交往理论则是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研究并提出的一种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以语言为媒介来更近一步探索交往的行为和方式。本文将对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论进行浅要的介绍,并将这一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的现代哲学中,交往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和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而交往理论则是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研究并提出的一种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以语言为媒介来更近一步探索交往的行为和方式。本文将对哈贝马斯提出的的交往理论进行浅要的介绍,并将这一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依据对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正反经验的总结反思而做出的理论创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五个方面研究论证了"初级阶段论"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原理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