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时下正值用卡高峰,不法分子通过不法手段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卡号、有效期、CVV2(信用卡卡片背面后三位数字)、手机动态验证码等核心信息后制作伪卡,再通过网络支付盗刷银行卡资金等诈骗案件高发。为了将盗刷风险降至最低,持卡人需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留意银行提供的安全信息及警示案例,避免陷入盗刷陷阱。  相似文献   

2.
2005年,在经历了美国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引发的震惊和国内银行卡短信欺诈案件带来的不安后,正逐步接受和熟悉银行卡的国人在安全用卡、保护持卡人自身信息安全方面的神经紧绷起来。与此同时,利用磁条卡安全漏洞进行银行卡欺诈的案件仍不时侵害着持卡人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安全用卡,在与伪卡、盗卡交易的博弈中保护持卡人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使用卡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得到合理的解决,让持卡人有个放心、安全的交易环境?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银行业处理争议交易的专家,他们在介绍了争议交易的处理机制的同时也对持卡人安全用卡提出了中…  相似文献   

3.
2005年,在经历了美国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引发的震惊和国内银行卡短信欺诈案件带来的不安后,正逐步接受和熟悉银行卡的国人在安全用卡、保护持卡人自身信息安全方面的神经紧绷起来。与此同时,利用磁条卡安全漏洞进行银行卡欺诈的案件仍不时侵害着持卡人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安全用卡,在与伪卡,盗卡交易的博弈中保护持卡人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使用卡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得到合理的解决,让持卡人有个放心、安全的交易环境?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银行业处理争议交易的专家,  相似文献   

4.
方明彦 《时代金融》2013,(6):182+234
当前银行卡被盗刷案件呈现多发态势,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防范银行卡盗刷案件的发生,对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持卡人加强安全用卡知识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强自身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减少银行卡盗刷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不法分子针对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方式层出不穷,从最初在ATM等终端设备上或自助银行的门禁系统上安装复制器和摄像头,盗取卡号和拍摄密码后“克隆”伪卡,在ATM上做手脚制造吞卡事故,到不久前的安装山寨版ATM骗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等。近日,一种新的银行卡诈骗方式又浮出水面:不法分子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为诱饵,在持卡人不明真相进行网购时,  相似文献   

6.
吴昊 《中国信用卡》2009,(16):54-56
随着银行卡业务迅速扩张和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银行卡犯罪也相伴而生,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及短信和电话转账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根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2006年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上披露的信息显示,2005年我国共发生银行卡诈骗案件1835件,涉案金额6697.03万元。从犯罪手法上看,银行卡诈骗主要有以下5种常见手法:短信诈骗;利用黑客软件、网络病毒盗取客户银行卡号、密码;“网络钓鱼”,即在互联网上设立假的金融机构网站,骗取银行卡号、密码;使用高科技手段在ATM上做手脚进行诈骗;用假卡大宗购物行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林林总总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中,大多都是因为持卡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作为一本奉献给持卡人的读物,《中国信用卡·生活版》建议大家多了解一些安全用卡的常识,以提高银行卡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并掌握反银行卡欺诈的技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银行卡业务迅速扩张和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银行卡犯罪也相伴而生,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及短信和电话转账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纠纷民事案件不断增多,特别是不法分子窃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和密码,伪造银行卡,并使用伪卡盗取持卡人资金,持卡人发现资金被盗后起诉银行要求赔偿损失的案件,发案势头迅猛。与此同时,伪卡欺诈类案件还出现了对银行尤其是发卡行越来越不利的局面。一是欺诈防控难度  相似文献   

10.
银行卡盗刷已成为银行和持卡人心中的隐忧. 近年来,全国各地及海外出现多宗银行卡盗刷案件,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却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有三种判决:一是银行承担全部责任,持卡人不承担责任;二是持卡人承担全部责任,银行不承担责任;三是银行和持卡人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至于判案结果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三种,它们的判案依据分别是什么?甚至如果判案结果是第三种,那么具体的举证责任该如何分配?而事实是,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可依,国家也尚未对银行卡盗刷此类案件单独立法,也因此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判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银行卡的诈骗犯罪可以说屡见不鲜,克隆卡、安装探头、张贴虚假通知等等,人们对这些诈骗伎俩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但不法分子们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发明”出更新的诈骗手段,近期浙江等地就发生了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使持卡人蒙受较大经济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银行卡的诈骗犯罪可,以说屡见不鲜,克隆卡、安装探头、张贴虚假通知等等,人们对这些诈骗伎俩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但不法分子们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发明”出更新的诈骗手段,近期浙江等地就发生了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使持卡人蒙受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广大持卡人有必要了解这些新的诈骗伎俩,以加强防范意识,维护自己的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银行卡和电子银行的普及,电子银行外部欺诈风险问题日益突出。银行卡克隆、电信诈骗、网络钓鱼、支付宝盗刷等案件层出不穷,给持卡人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影响了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公安机关、人民银行、银监会、商业银行等单位和部门采取了多种方式打击和防范该类案件,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风险事件仍不断发生。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防范和打击电子银行  相似文献   

14.
正春节来临,正值消费高峰时期,刷卡购物之余,务必对自身财务小心谨慎。岁末年初,不仅盗窃案件常有,银行卡被盗刷的现象也频发。最近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银行卡未离身,被盗刷7万元""半小时内银行卡被盗刷21万元"等,不得不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盗刷案件很多都是在"卡未离身"的情况下发生的,但钱到底是如何被刷走的?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大多由于银行卡被不法分子复制,通过破译密码,或是信息泄露被盗刷。为防止这样的案件,消  相似文献   

15.
近期,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频频出现银行卡遭盗刷的案件,有无故被网上消费、有卡未到手钱已刷走、也有卡片信息被复制等情况.面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以及其他更加便捷的刷卡消费方式,如何安全地消费,预防盗刷成了持卡人关心的问题.记者咨询了多位专业人士,为持卡人支招. 一、现象:多地频发银行卡盗刷事件 3月22日,深圳市民侯女士收到了"您的信用卡被激活,并取走了2000元"的短信,令侯女士纳闷的是,不久前申请了与借记卡绑定的信用卡,卡没到手,自己没有去银行提供相关信息激活,就被别人刷卡取现了.警方调查得知,侯女士所在工厂的保安,利用该银行"只需要提供办卡人的身份证号码,即可电话激活"的漏洞,激活并盗刷了信用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犯罪分子通过"克隆"银行卡,利用银行自助设备或POS等途径窃取客户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而且侵害了银行消费信贷资金和持卡人财产。本文介绍了伪卡交易和伪卡制作过程,对伪卡交易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发展,“克隆”银行卡犹如电魅般悄然出现并在2009年大规模爆发,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克隆”卡犯罪分子多通过在银行的自助仉具上加装盗窃装置,窃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卡号及密码并伪造卡片,在真正的银行卡与持卡人并未分离的情况下,通过取现或转账窃取卡内资金。“克隆”卡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及储户与银行资金安全,扰乱了金融运行秩序,引起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银行业采取严密措施不给“克隆”卡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公安部门协调人民银行等部门加大了查处和打击的力度。处理“克隆”卡案件的一个难题是,因“克隆”卡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应由谁承担,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是什么?对此,银行与银行卡储户各执一词,司法机关的判决结果不一,理论界也存在分歧意见。  相似文献   

18.
人明明在杭州,自己的信用卡却在温州被刷了数万元……这可不是短信诈骗而是确有其事!从2008年7月到9月,以徐万平、李净为首的犯罪嫌疑人通过伪卡实施刷卡计164笔.近60万元。不久.案件被侦破,浙江省系列银行卡伪卡大案犯罪嫌疑人李净等10人在温州落网。  相似文献   

19.
文竹 《中国信用卡》2023,(12):18-22
在互联网浪潮的不断推动下,支付生态快速变化,风险形势多变而严峻。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产业化、集团化、精细化特点,严重危害民众财产安全。在此形势下,信用卡风险发生了较大迁移,相较于传统的伪冒申请、伪卡、盗刷等,新型的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信用卡的主要欺诈形式,严重威胁客户权益。  相似文献   

20.
案件调查显示:银行卡特约商户风险防范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金融会计》2012,(9):31-34
信用卡诈骗案件影响恶劣,严重影响银行卡用卡环境,持卡人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同时此类案件仍处高发态势。因此,加大银行卡特约商户管理、防范特约商户风险,遏制不法分子犯罪势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