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提高了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要素集聚和分散的自由流动中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不同层级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建中,应发挥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彬  王媛媛 《财经研究》2023,(11):95-109
文章在城镇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以2006—2020年全国地级市为样本对“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进行评价,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方法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的产业升级,但西部地区除外;(2)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升级效应提供了支持,围绕城镇化关键要素的人力资本配置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对此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中介效应显著,且受到人力资本配置的强化影响,该中介效应在中部地区的趋势不明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呈现突出的“规模偏向”特征,由此产生的“虹吸效应”挤压了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依托城镇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空间。文章结论为发现中国转型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并为新趋势下由产业升级的空间失衡和城镇化“功能鸿沟”可能造成的区域差距扩大给予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沈实  杨宏 《经济经纬》2023,(4):15-25
基于2004—2020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可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是新发展阶段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整体呈西北>东北>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华东的分布格局。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单门槛效应;在人力资本积累门槛条件下,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向、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升级门槛条件约束下,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U形作用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不同门槛条件约束下,新型城镇化对处于不同分位点的共同富裕影响存在差异。应着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人力资本流转机制,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时期坚持绿色发展,要求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严重缺乏、相关制度供给不足、发展思维定式及政府政绩评价指标不完善等问题,是制约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应加快产业转型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依托"一路一带"战略,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全球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推进技术创新;增进人力资本积累,夯实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基础;大力开展环境治理,推进生态补偿有序进行;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强化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法律保障等,从而有效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理论分析劳动力跨地迁移影响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借助239个城市劳动力跨地迁移指数与2011—2020年中国产业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力跨地迁移显著推动国内产业振兴,主要是经由提振技术创新投入、助推技术创新外溢以及强化人力资本集聚三项路径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福利水平可以显著提升劳动力跨地迁移对国内产业振兴的积极影响效能。研究立足于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视域,明确劳动力跨地迁移与产业振兴的关系,并从劳动要素配置、社会制度保障视角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镜鉴。  相似文献   

6.
毕艳秋 《经济论坛》2014,(12):70-71
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背景,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分析新疆产业转型升级,发现新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针对新疆的基本现状,提出了改善新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是一个工业大省,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广东工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瓶颈.尤其是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提高工业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跟工业产业的显在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跟竞争力的关键--竞争优势系数都成高度正相关,但对潜在竞争力指标即竞争优势系数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对显在竞争力指标的作用.竞争优势是一个产业持续扩张的能力,由此我们认为一个产业要想保有持久的竞争力,就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投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这对产业人力资本的积累、升级、配置并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现阶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是影响人力资本需求侧的主要因素.在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进入绝对下降时期,产业人力资本必须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规制主要通过需求、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传导机制等三种途径影响产业升级,本文对上述产业升级路径的传导机制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0年我国30个省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动态面板估计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我国在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上应考虑区域间的差异性,并适度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和推进市场化改革,从而为环境规制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双赢
提供必要的政策思路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人力资本的知识外溢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以下结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促使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而被强化;从不同区域来看,相较于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城镇化作用更大,而产业结构转型滞后阻碍中部地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使用人力资本的代理指标以及外生冲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依然稳健。基于此,本文提出提高劳动者群体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以实现更高水平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改善产业金融投资环境 加速高科技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民 《经济师》2003,(12):10-10,12
高科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制高点”。大力发展我国高科技产业 ,应从发挥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转换升级有效性效应、加大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开发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微观配置效率、进行风险投资等方面入手 ,全面改善产业金融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特点,对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模型和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调整,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城镇化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作用效果. 研究发现,城镇化将从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带来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和人力资本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并最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通过人力资本积累这一途径,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郑涛  杨如雪 《技术经济》2022,41(2):1-14
基于1997—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时序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如何影响产业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具有正向效应,且对冲击韧性的正向效应更强;从中介效应角度,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对产业韧性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存在技术创新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进而增强产业韧性的间接效应,且对断裂韧性发挥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从门槛效应角度,产业韧性能够做为门槛变量,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中发挥门槛效应,高产业韧性水平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研究结论为高技术制造业增强产业韧性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增长的逐步深入,人力资本积累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将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联系起来,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发现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各国应密切关注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只有人力资本积累不断提高,才能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演变,才能使发展中国家不断进入更高级的产业,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似文献   

15.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失衡、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脱节、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等问题,影响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通过推进产业结构演进、促进产业功能升级、引导产业空间转移、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及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措施,加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互补性资产又是技术创新成功商业化的条件之一。将互补性资产作为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结合技术壁垒的特征对不同产业进行分类,从中得出后发国家进行产业升级的4条不同路径,最后通过对我国移动通讯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汽车产业、数字影音播放产业、服装产业的例证对比,发现技术壁垒的高低与各种互补性资产的获得性会影响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人力资本结构因素纳入到贸易开放与发展中国家内部收入差距关系的分析框架之中,通过理论推理和实证检验考察了贸易开放、人力资本结构对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机制、条件与力度.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对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不但与其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类型有关,还与该国的产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本(人才供给)结构密切相关.就我国而言,人力资本结构升级速度慢于贸易产品结构升级速度,是贸易尤其是出口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孙文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170-172,218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和程度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衡量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即产业高加工度系数、产业信息化发展指数、产业能源消耗产出比,服务业比重等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5—2008年的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对产业高加工程度、产业信息化指数、服务业占GDP比重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并能显著降低工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剖析龙头企业、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和城镇化6个影响因素通过交互作用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归纳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替代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单一因素不能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模式可概括为龙头企业引领型、政府主导型、产业推动型、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推动型、政府主导下的龙头企业引领型、政府主导与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推动型6种驱动模式;在一定情形下,“经济基础”与“城镇化+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城镇化”“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城镇化+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果为揭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