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为了系统地分析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潜力。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阐述了农业资源台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农业资源遥感监测数据源与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研判了当前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潜力。结果 (1)农业资源台账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资源清单、农业资源评价两个方面,具有空间与时间两种属性。(2)农业遥感数据源向着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其监测技术向着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应用、智能分类、多维海量数据高效计算的方向发展。(3)遥感技术可对农业资源清单中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信息进行获取,对农业资源组分评价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评价也有很大潜力。结论 总的来看,农业资源台账建设内容不断丰富,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台账建设中的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其应用潜力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高效开展农业资源台账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24-25日,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了2008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座谈会。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张天佐巡视员到会并讲话。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承担国家农业功能区划课题研究任务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应用部以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的部分专家也应邀出席。会议强调,做好2008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重点抓好农业功能区划、特殊地区农牧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探索、农业资源监测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是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30周年,为进一步稳定农业资源区划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农业资源区划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决定设立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光荣榜,对长期从事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进行表扬和鼓励。在对各地推荐人选进行认真审核的基础上,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确认从事农业资源区划工作30年以上人选48人,从事农业资源区划工作20年以上人选505人。在2010年4月召开的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座谈会上,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向荣登光荣榜的553名同志颁发的荣誉证书。为进一步扩大影响,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资源区划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根据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的安排,现将入选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光荣榜人员名单予以刊登宣传。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认识西部农业的现状,明确西部大开发中农业发展的思路,提出重点建设项目,为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决策建议,2000年4月27日由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和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联合举办的"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发展对策"研讨会在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召开.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8~9日,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2009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座谈会。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刘北桦副司长到会并做讲话。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海南省农业厅、西藏自治区农牧厅也派员参加。承担国家农业区功能区划课题研究任务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及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资源与农2009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座谈会在贵州召开$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文章全面总结了2009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分析了当前及"十二五"期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最后,从谋划"十二五"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思路、高度重视农业资源区划研究工作,继续加强农业资源监测与评价工作等七个方面,明确了2010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国家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07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农业功能区划研究工作。11月25~27日,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区、市)农业功能区划研讨会。承担2007年农业功能区划试点任务的7个省(区、市)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负责同志以及全国农业功能区划研究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部分非试点省(区)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应邀参会。为便于各地农业资源区划部门及时了解情况,及早谋划本省农业功能区划工作,本刊特编发农业部总经济师、发展计划司司长、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主任杨坚在研讨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杂志是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全国农业资源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学会联合主办的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投资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区域规划、区域开发、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外动态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探讨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机制与农业计划和农业资源区划的关系和影响;推动农业计划和农业资源区划学术理论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之一,曾荣获第三届全国优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杂志是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全国农业资源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学会联合主办的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投资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区域规划、区域开发、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外动态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探讨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机制与农业计划和农业资源区划的关系和影响;推动农业计划和农业资源区划学术理论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之一,曾荣获第三届全国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杂志是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学会联合主办的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投资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区域规划、区域开发、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外动态,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探讨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机制与农业计划和农业资源区划的关系和影响;推动农业计划和农业资源区划学术理论发展;普及有关基础知识。《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杂志共有22个栏目,即农业计划、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农业价值评估的操作困境及思路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4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农业价值评估面临的操作困境,以及解脱评估操作困的思路;一是明确创新方向与目标;二是多学科的支持与配合,三是理论与科研相结合,四是加强必要的基本建设;五是提高研究群的计旦分析素质。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seeks first of all to examine statistically the “desirable size” of milk production in the U. K. under the policy laid down by Government of confining the industry to a narrowly defined liquid market. A basis analysis of trends and seasonality in monthly milk output is presented demonstrating the changes in seasonality over the years and its irregular variations.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liquid sales and total output between weeks in the trough months forms the basis for calculating liquid trough requirements over and above average daily sales. From the trough requirement an annual requirement is calculated from the trend analysis suggesting a need for 2,285-2,416 m. g. to satisfy the market in all circumstances. Finally, certain major assumptions of the analysis which themselves are considered topic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spelt out and some consideration given to the concept of the desirable size of industry itself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的消耗特点,从土地资源的供给力、非正常消耗率的角度,阐明了节约用地和严格控制土地资源消耗的紧迫性.系统地提出了土地资源消耗方式转变与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的城市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试述大连城市化特征、存在问题及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湖南省20年来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省情大调查;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提出了建设农业强省的若干思路等六项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宏观规划调控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人口城市化,区域土地制度创新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宏观层次的规划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秋季霜冻是影响内蒙古大豆优质丰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了揭示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合理布局大豆生产,减轻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方法 文章利用1981—2010年内蒙古119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初霜冻发生日期,结合内蒙古不同地区大豆成熟期和种植面积资料,根据大豆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从霜冻灾害的危险性、脆弱性、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评估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风险,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4个因子对霜冻风险指数的贡献,建立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 从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来看,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麓和阴山北麓偏南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霜冻发生较早的地区,山地众多,霜冻发生强度频率较高,占全区总面积的36%。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偏南和西部地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4%,主要原因是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初霜冻发生日期相对延迟,有黄河和西辽河的经过,灌溉面积占耕地比例较高。结论 在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条件下,优化调整种植制度,在内蒙古东南部低风险区扩大优质大豆的种植面积,东北部高风险区应尽量选育和推广早熟抗寒品种,减轻霜冻带来的损失,助力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实现大豆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阶段是客观存在的.同样,现代农业也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本文在诸多专家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各时期的政策背景农业生产形势,结合《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 ~2015年)》提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等几大现代农业发展量化指标,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经济复苏阶段、高速起步阶段、波动上升阶段、整顿调整阶段和全面提升阶段,并概括描述了每一阶段的主要特征.通过对现代农业的历程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的不协调状态的4种表现,即粮食连年增产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不协调、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增长速度不协调、农业GDP在国家整个GDP中的比重与国家用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比重不协调、农业科技进步率的连年提高与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下降不协调.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扬中市产城融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城融合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针对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促进产城融合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有效路径。文章在分析国内外产城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概念与内涵作了界定,并从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两个维度选取了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指标,建立产城融合评价体系,并以扬中市为研究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扬中市各乡镇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加以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扬中市各乡镇产业与城镇发展现状基本相融,部分乡镇存在着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其中市中心所在的三茅镇达到了产城融合发展较好的水平,其它乡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影响以其为中心逐步递减,其次各乡镇内部均存在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将是促进扬中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