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一个测度要素错配对总生产率效应的核算框架,使用中国工业1994~2011年两位数行业的数据,在行业层面上研究了要素错配对产出、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行业间的生产率增长和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均存在很大差异,2009~2011年要素错配引起的产出缺口约为29%,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提升中国工业增长效率的潜力很大。分行业来看,资源垄断性行业存在严重的资本和劳动错配;劳动配置效应比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劳动力不足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力过剩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分要素来看,资本错配程度更高,资本投入和资本配置效应对产出增长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要素效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演变是生产要素配置变动的结果。分析生产要素配置可以探讨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资本、劳动力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效率是产业间要素流动的内在原因,也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力。计算我国三次产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探索要素效率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探讨产业结构演变的潜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能源要素作为考察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因素,其配置是否有效与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判断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能源错配现象,厘清行业异质背景下能源错配影响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机制,基于2012—2017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度行业能源错配指数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能源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各行业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配置扭曲。(2)改善能源错配显著影响行业碳排放效率,但行业异质性使得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宏观角度及时调整行业能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约束,完善环境补偿机制、引导低碳创新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WIOT2016和ADB—MRIOT构建了我国2000—2020年分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在估算各行业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整体和分行业的要素配置效率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整体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农、林、牧、渔业的配置效率持续改善,而金融业的配置效率持续降低。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我国2000—2015年要素配置效率逐渐下降的主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明显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及最优配置水平之间仍有一定距离。反事实分析表明,配置效率改善具有较大的生产率效应,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在达到美国和加拿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时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可分别提升28.02%和25.23%,处于最优状况下可提升约37.3%。为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应进一步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在市场间自由合理流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资本要素在行业间的错配程度;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扭转制造业行业技术进步增速普遍下滑的趋...  相似文献   

5.
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要素流动、空间溢出、政府干预等视角,运用多步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互联网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互联网产业集聚能够有效缓解劳动力错配和资本错配;②互联网产业集聚和资源错配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表现为互联网产业集聚能够促进第二三产业协同集聚,从而抑制无效的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提升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质量,进而缓解劳动力错配和资本错配;③互联网产业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显著改善本地区和邻近城市劳动力错配,同时,改善邻近地区资本错配;④政府干预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互联网产业集聚对劳动力错配和资本错配的缓解在一定程度上受政府干预的影响。鉴于此,研究提出,长三角地区应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与产业协同集聚发展,发挥互联网产业集聚对要素流动量与质的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干预也要适度。  相似文献   

6.
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经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影子成本模型,从要素、时间和地区三个维度考察了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状态,并分析了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的时变趋势与地区差异。结果发现:(1)劳动力、能源两种要素与资本之间存在相对价格扭曲和配置扭曲,且在研究期间均经历了方向上的逆转,劳动力和能源相对资本的价格由偏高转为偏低,投入由过剩转为不足。(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具有明显差异,表明要素市场存在严重的地区分割。(3)要素的价格扭曲和非效率配置,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制约了整体经济效率的改进。改善配置效率,进而提升经济效率,必须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要素市场扭曲,这就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减少行政管制造成的扭曲,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和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王兴  刘超 《技术经济》2021,40(5):39-49
要素的优化配置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2006—2016年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劳动力错配的异质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机制存在异质性.专业化集聚与劳动力错配程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在专业化集聚程度较弱时,集聚能够改善劳动力错配;随着专业化程度逐渐深入,集聚开始恶化劳动力配置.多样化集聚对劳动力错配的优化强度随集聚程度加深减弱.产业集聚主要通过影响劳动力结构作用于劳动力配置.研究结论对改善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错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8-2016年中国29个地区面板数据,测度资本要素市场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程度,采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资本要素市场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均呈现显著的反向扭曲,且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更高;从全国层面看,两种要素市场扭曲在全国层面均对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分地区看,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东部地区存在负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东中西部地区均有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增。反事实计量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是造成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损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R&D资源错配并实证分析其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从理论上分析不同R&D资源错配造成绿色创新效率损失的具体机理,采用中国内地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测算R&D资源错配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R&D资源错配问题,R&D资本和R&D人力错配均属于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R&D资源错配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值为0.0614,损失率达26.4%。基于此,必须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R&D资本和R&D人力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是推动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资本要素在一国内部的空间流动与配置,是实现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重要途径。由市场主导的资本流动决定了资本自西向东的空间布局,而地方政府的竞争机制、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区域市场自由度、资本利润率的区域差异等因素进一步巩固了资本流动的这一特征,导致资本流动与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劳动力要素自东向西的相反回流趋向。资本流动和劳动要素流动在空间上的错置,严重削弱了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在中西部劳动力工资上行压力、资本投入缺乏效率、承接地政府之间的竞争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强化。要想提高产业转移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增长,必须改善资本要素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1.
汪浩瀚  徐建军  吕博 《经济地理》2019,39(9):129-137
以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首先测算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研发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进而构建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不同要素价格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比较其地区差异。结果发现:①资源错配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客观存在,东部资本要素和研发人员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程度高于东部。②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TFP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各类要素市场扭曲对该行业TFP增长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最大的是劳动力要素市场的扭曲。③不同地区要素市场扭曲对该行业TFP增长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资本要素扭曲对三大区域TFP增长均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劳动力要素仅对东部地区TFP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显著性,研发劳动力要素扭曲能提升东部和中部该行业的TFP,而抑制西部地区该行业的TFP。  相似文献   

12.
全国农民工增速的放缓导致城乡劳动力配置改善的速度下降,日益突显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如何通过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研究发现,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阻碍了经济增长,消除地区差异能增加33.51%的经济总产出;尽管降低除一线城市之外的落户门槛不利于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但能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3.
测度了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性,分析了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以能源要素消费、独立资本投入、劳动力流动等为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可拓展随机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存在两业互动在中间品投入和行业及全消耗系数的碳生产率差异,且东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相对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改善存在显著结构性偏失,其现期效应以制造业劳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流动增加为前提,预测显示经劳动力流动和独立资本的两业互动投资可增加其碳生产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鉴"筛选-匹配"理论,基于微观个体优化互动行为机制修正Hersch(1991)测度学历误配程度的方法,重新测度开放条件下中国分行业的学历误配指数,并在此基础上验证行业工资上涨是否造成学历误配。文章研究表明:第一,简单的产出占比法不再适用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学历误配程度测定,修正后的行业学历误配指数可以通过行业的产品平均价格、劳动技能要素的边际产出和匹配成本计算得出。第二,在近年来出口贸易发展相对放缓和19岁以下劳动力就业参与度降低的环境下,行业工资的普遍上涨是造成学历误配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企业试图通过设立效率工资来筛选不同学历的劳动力,从而促使高学历劳动力向低技术工作集聚。第三,行业外来资金的流入有助于减轻学历误配,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并不足以改变效率工资筛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户根据家庭净收益最大化来优化配置劳动力,该优化配置决定了劳动力剩余状态;家庭净收益最大化使得兼业家庭偏好把劳动力投向非农行业,导致农业生产的中间要素和劳动投入相对不足。农业家庭根据净收益最大化来配置劳动力之后仍存在劳动力剩余。贫困地区非农工作机会少,加之农户受教育程度低,且多为少数民族,找到非农工作的机会渺茫,这就解释了我国城市"民工荒"与贫困地区劳动力剩余并存的现象,但劳动力剩余规模并不大。  相似文献   

16.
地方税收效率及公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经济及税收制度下,增值税和行为税收入比重提升会提高资本要素的产出效率;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比重的增加在提高资本要素产出效率的同时,却会降低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比重提高有助于提升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而后者同时会降低资本产出效率;资源税类收入比重提高将会降低资本要素产出效率;流转税、所得税、行为税和财产税占税收收入比重的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的总体产出的减少;我国地方税收收入具有显著的公平效应,其中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公平效应相对更强,资源税及增值税也具有明显的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资源错配理论,测度了内蒙古2012—2018年资源错配和GDP产出效率损失,分别计算了科技人力 资源、科技资本资源错配对GDP产出的作用。研究显示,内蒙古中部地区资源相对过剩,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源相对不 足;科技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缺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科技人力资源的错配相对科技资本资源对GDP产出拉动作用 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郭炜  曹姗姗 《经济师》2011,(10):18-19
文章参考Jeffrey Wurgler的方法,使用2003-2008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季度数据,测算各经济类型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发现私营企业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而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则处于低水平;各类企业的动态分析表明,资本配置效率显著地受到各季度宏观政策的影响;分行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国有企业起主导作用的行业其资本配置效率不高,不同类型企业中,资本配置效率较高的行业在分布上存在一定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上,政府支出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或)单个要素产出效率。本文采用面板数据随机系数模型对政府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支出规模大的地区,政府支出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会降低单个要素效率;而政府支出规模较小的地区,其政府支出可改善单个要素效率,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总体上,政府支出规模越大,资本和劳动的产出效率越低,说明政府干预会降低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因此,前者可适当降低政府支出规模,同时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而后者由于市场竞争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主体的自觉行动,其技术进步不需要扩大政府支出的激励,政府支出应主要用于改善资本和劳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Wurgler与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整体表现、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07年以来,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始终处于有效状态,并在变动中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趋势特征;在影响和制约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中,行业与制度变迁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宏观经济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企业微观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是制度变迁和行业调整的必然结果,但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会抑制行业资本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现阶段,由于制度变迁的影响力在持续减弱,宏观经济环境短期难以转好,因而只有行业内部各企业有效改善股权结构,显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遏制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的下滑势头,从而为信托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