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和美国是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两大经济模式的典型。在2007年前后的金融危机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在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危机前,受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美国宏观调控不力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而我国在政府主导下的频繁调控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恰恰反映了两国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调和,进而对各国的危机应对政策和未来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爆发后,关于美国流动性对全球流动性,尤其是新兴国家流动性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焦点,而对中美两国流动性传导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构造超额货币比率来反映中美两国流动性状况,并采用VAR模型对中美两国流动性传导机制研究.研究显示,总体而言,美国流动性是中国流动性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但是在次贷危机期间,中美两国流动性却具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这也表明流动性的偶发性传导机制与非偶发性传导机制同时存在于中美两国之间.  相似文献   

3.
结合中美两国1992q2-2015q1季度GDP(SA)数据,应用DCC-GARCH和VAR方法实证考察中美经济脱钩问题。研究发现,中美经济并没有脱钩,而是处于全球生产分工网络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美国经济波动对中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要显著大于中国,美国经济仍是中美经济关系主导;理论上,中美经济周期关联性传导渠道可能有三种:一是国际贸易渠道通过直接效应与滞后效应从正反两个方向产生作用,二是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因其充分的流动性成为中美经济周期联动性的重要载体,三是全球产业分工渠道通过产业梯度与反梯度转移、离岸外包与逆向外包产生周期关联。本文试图对当下脱钩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和深化,并以详实的数据有力的驳斥了"中国是国际经济波动之源头"的论调。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基于CCF检验法的新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市场呈现出一体化趋势,证券价格的国际联动关系日益显著。有鉴于此,本文主要着眼于中美两国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应用EGARCH模型与CCF检验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主要结论为:(1)EGARCH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中美两国股票市场具有持续性与非对称性特征;(2)通过CCF检验法,发现了中国股票市场对美国股票市场的单方向波动溢出效应的新证据。另外,在较弱的显著水平下,本文还发现了美国股票市场开始影响中国股票市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证券价格的国际联动性将会提高,中国股票市场全球化的表现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5.
中美货币政策协调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有利于减少各国福利损失,说明了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而后以中美两国利率政策为例,实证分析了次贷危机前后中美货币政策的联动性.结果表明,中美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美国利率上升和下降对中美利率协动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次贷危机发生以后中美利率联动程度加大,体现出危机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性的加强.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其货币政策具有全球意义,因此应加强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的长效机制,这对于确保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和健康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在南美洲的地缘经济格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复杂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度日益提高,大国间的地缘经济博弈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南美洲虽然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的"外围地带",但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区位和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拓展方向的战略定位,使其成为中美两国地缘经济博弈的重要地区。文章从投资与贸易两个维度来刻画地缘经济联系的强弱,探讨2000—2015年中美两国在南美洲地缘经济博弈的时空演变和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与美国对南美洲的经济依赖明显低于南美洲国家对中美两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双边均呈现出不均衡的相互依赖。(2)从时空演进上看,相对于美国,中国在南美洲的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增强呈现出由南向北扩展的趋势,这主要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南美洲内部呈现南北差异。(3)中美两国在南美洲地缘经济博弈中,在贸易与投资领域呈现出不同特征,中国侧重于通过投资的方式与美国进行博弈,并从2010年开始在投资方面比美国更具优势,而美国则更加注重保持在南美洲已有的贸易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美经济失衡是美国长期坚持美元霸权战略的产物,也是中美两国金融发展差异的自然反应,同时还是国际生产中心向中国转移过程中,凸显的国际生产中心和国际货币体系错配后,加深了中美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影响程度的结果。该文认为: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进行调整,如,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推进制造业中心与人民币国际化同步进行、坚持资本输出与产品输出并重发展战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逐步开放资本项目等。  相似文献   

8.
冯跃 《经济问题》2012,(9):112-115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就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争议不断。1994年以来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并未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央政府基于国家发展水平就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期望建立健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减轻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美两国经济的本质性差异出发,通过刻画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的"循环路径",构建了包括央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斯塔克尔伯格及古诺模型,进而模拟出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对本国经济的间接贡献、合意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以及最优外汇储备投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风险资产的规模将影响外汇储备间接转化为美国对中国FDI的比例。同时,中国央行外汇储备规模及投资策略对危机时期的反应不足。改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的主要方法包括降低居民的相对风险回避系数,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居民消费,以及大力发展中国金融市场,降低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后危机时代为背景,在中美人民币汇率现实争端以及学术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IMF协定》关于"汇率操控"的定义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和对中美两国贸易实践的理论分析,得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政府"汇率操控"的指控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人民币贬值并不能带来中美贸易顺差。中美之间的贸易实践也有力地证明了美国对中国政府操纵汇率责难缺乏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美元主宰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的出口管制、美国的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等才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股票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的理论互动机理,选取中国内地、香港及美国三地股市和黄金、石油、铜三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VAR-TGARCH-AGDCC多元模型,从均值溢出效应、动态相关性维度来检验和比较股票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互动特征。实证结果显示:三类大宗商品市场中,黄金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分散功能,与股市的相关性持续较低;石油和金属铜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去金融化"进程加速,与股市的联动性在后危机时代显著上升。从中美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互动差异来看,美国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信息传递和互动关系最为明显,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联动特征相对微弱。这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的重要信号,同时也要求我们更加注重防范市场间的风险传染,加强金融监管,维护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底,美国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宣布旗下两只基金因次级贷款市场危机而倒闭,美国次贷危机最终爆发,其"蝴蝶效应"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度与广度还无法估量,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充分显现.但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3.
将中美两国股市从2007年1月到2009年12月按年度为标准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中美两国股市的联动性。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剖析两国股市联动性的内在机制。在剖析两国股市联动性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次贷危机的角度看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参平 《经济师》2009,(7):243-244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的金融海啸,在风起云涌的全球金融市场中,我们应该重新对中国的金融监管进行反思与审视。文章从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特点入手,分析和反思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基于规制基础的监管思路的弊病,提出对于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文佳 《经济问题探索》2014,(6):132-136,142
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体现出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新特里芬难题"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一个无法解决的制度性问题,国际上要求改革现行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当贸易逆差的守成大国,由于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困扰,很难承担许多相应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义务时,贸易顺差的新兴大国,由于相应经济结构和金融秩序的缺位,其货币尚无法成为全方位的国际储备货币。对中国来说,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所拥有的大量官方国际储备,使得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获得日渐广泛的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利益博弈的视角深入分析当今的货币格局、以及金融危机后中美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利益博弈,对于构建双赢的国际货币竞争机制、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美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两国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彝和合作博弈的收益进行的比较,以及就美国次贷危机时两国货币政策博弈均衡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货币政策进行协调的合作博弈均衡优于非合作博弈均衡.协调收益长期存在;中美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弈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向合作均衡改进的趋势,但这种状态是偶然的和不稳定的;次贷危机冲击使得中美货币非合作博弈的前景堪忧,中美货币政策协调不仅必要,而且现实紧迫.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股市间的联动性呈现出增强趋势.研究表明,相比印度股市,中国股市与世界各股市的联动性较小;中国与印度同作为新兴市场,所受区域因素影响更大,与亚洲新兴市场的联动要远大于国际发达股票市场;中国股票市场与世界各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有逐渐增强趋势,尤其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其动态相关系数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8.
此次美国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其国内内源性的原因,但长期巨大的中美贸易失衡的累积以及美国习惯性地通过经济霸主地位输出自身经济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中美长期贸易模式,比较其对于两国经济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此次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们因如何面对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19.
郑德珵  孙路  陈哲 《产经评论》2013,(6):128-139
在梳理国际主要股票市场间联动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1991-2011年数据,通过对各个时间区间的分析尤其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后比照,按照由表及里、由特征属性到变化趋势与影响机制的系统与动态分析的思想方法,对国内A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股市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1)2000年特别是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境内外主要股市联动性显著增强;(2)境内外股市相互冲击效果不断增大,传导速度加快;(3)在股市资金联动性不断加强的同时,波动幅度也随之扩大;(4)这种市场联动性内在机制是宏观经济(宏观)、资本市场政策和机制(中观)、行为金融情绪(微观)三位一体的互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的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后迅速蔓延至全球的主要金融市场,给各国经济特别是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场危机虽然对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中国金融市场影响不大,但中国应该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高度重视,借鉴美国经验,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中国证券化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