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多年来,黄土高原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创造出成功典型,特别是一批县在整体范围内取得了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推广。80年代后期以来中外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大规模考察研究提出了建设黄土高原的战略设想和具体建议。综合专家的建议和群众的实践经验,认为目前是大力开发治理黄土高原的千载良机,黄土高原应该并且可以在当代人手里实现第三次繁荣。  相似文献   

2.
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和模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美学观赏价值、民俗价值、科考价值、生态教育价值等指标权重较大.结合山西省中阳县进行了实证分析,对该县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该文将综合区划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两方面指标相结合,采用现代GIS技术,以内部特征相似性为依据,对研究区域黄土高原延河流域进行综合区划和评述,旨在探索现代区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黄土高原延河流域生态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吉县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学实验基地,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点县之一。1980年在完成人工林、土壤、草场、农作物品种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采取专题调查与综合考察,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地形图和航片,对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基本上弄清了全县农业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如土地资源的调查,除利用地形图、航片调绘、转绘、量算面积外,还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8个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样地,进行实地测量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河曲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黄河流域综合治理重要指示要求及"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将脱贫攻坚、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在广袤的丘陵沟壑区创造性实施"以社为基"的整沟治理,走"治山治水治权"综合改革之路,建成"形式各异、内容多样、产业融合、特色鲜明"整沟治理产业带,让不毛大山披上了绿装,让寂静山沟机器轰鸣,让贫穷百姓钱袋子鼓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针对中国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风沙区、西南岩溶区和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域,从环境支持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四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各区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和三江源区的弱度、较弱可持续性等级县数比例各为55.14%和87.5%,整体可持续性较低;其余三区强度和较强可持续性等级的县比重均超过或接近40%,可持续性相对较高。从空间上看,新疆昆仑山北坡绿洲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宁夏南部山区、青海三江源区和贵州南部岩溶山区是弱度土地可持续性的主要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以实施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设黄土高原的战略决策为宗旨,介绍了50年代以来围绕黄土高原建设方针而进行的讨论和争论,总结了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了目前治理黄土高原的难点和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基于黄土高原近30余年来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LUCC),分析该地区LUCC及其环境效应,为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地统计和趋势分析等。研究结果:(1)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结构整体上未发生变化,仍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但植被覆盖度提升显著;(2)黄土高原LUCC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影响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其中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3)黄土高原LUCC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及碳循环等生态环境过程将产生长期的影响,植被恢复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消极的作用。研究结论:黄土高原植被生产力已接近水资源承载力阈值,提升人工植被稳定性、促进水资源平衡仍为现阶段促进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汇聚了我国农业科技界大部分院士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自成立以来,先后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原党组书记蒋民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韩德乾,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宝文及农业部、中国科协等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已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开发、新疆屯河集团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及地方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的咨询、考察、研讨、规划和论证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正经历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并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新时期,农业连年丰收之后,过去很多从未遇到过的诸多农产品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势趋缓、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  相似文献   

10.
陕西黄土高原生态重建理论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治理数十年来作为区域治理的重大项目,始终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为之奋斗的科研攻关课题。本文着重就陕西黄土高原治理的社会战略地位、理论体系、生态重建趋向性进行阐述,探讨黄土高原生态重建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需要大的国土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力群 《中国改革》2004,(9):61-63,7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千沟万壑的侵蚀环境,不仅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水患的根源,也是农牧林业和非农产业、村镇和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根源。千沟万壑的侵蚀环境造成的生产力低下、居民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质量低和行政成本高,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居民贫困的根源。因此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特征入手,阐述了植被在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指出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恢复林草植被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黄土高原区的7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本、生态效益两方面构建退耕还林优先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RA-TOPSIS方法对省份进行优先排序,得到优先序结果为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青海、河南、陕西,为新一轮退耕还林优先区选择及工程资金分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作为我们华夏文明的摇篮,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优美的旅游资源。鉴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村经济系统先后经历了"繁荣—破坏—修复(重建)"三个阶段,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先导作用来发展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经济堪称当前的明智之举。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对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黄土高原旅游业发展的成就和不足,面对如何克服不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的问题,探讨了推进黄土高原旅游业顺畅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即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骤减,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农业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黄土高原土址侵蚀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少见的巨大水土流失区之一。它所流失的黄土不仅染黄了一条河一黄河,而且染黄了一片海一黄海。整个华北平原也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主要依靠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的。 这一现象向我们揭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说与黄土的形成同时发生,这是一个地质过程。何况黄土高原现在仍在缓慢地上升。它随着与海平面高差的加大,水土流失的势能也相应增加。可见水土流失的地质过程,并未出现减退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面临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是个涉及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大问题,何况黄土本身又有易被侵蚀的种种特性。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黄土高原有农业丰产的种种条件,也包含着一定的危险因素,切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5个重大问题:一是大力提高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三是坡地综合治理与合理利用;四是发展小城镇建设;五是发展具有当地资源优势的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苹果有黄土高原、渤海湾、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根据气候和生态适宜标准,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和渤海湾产区是中国最适苹果发展产区。甘肃省静宁县便是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产区的苹果产业大县。前不久,笔者来到静宁县采访,穿行在绵延壮观的苹果林海,充分感受到了苹果产业兴旺发展给静宁百姓带来的富足和喜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苹果已经成为静宁富民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甘肃、内蒙古两省(区)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前退耕还林还草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中心工作和热点问题。我们对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两地重点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情况及所碰到的政策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甘肃考察的重点是陇东的兰州、平凉、天水、定西4地7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土地;内蒙古考察的重点是阴山以北的乌兰察布盟4个旗(县),属于在的风蚀沙化区。这些地区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不同的生态地理单元,基本能够说明我国西部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另外,陇东基本属于人多地少的地区,而内蒙古基本属于人少地多的地区,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上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草地植被在黄土高原建设中的地位 从去年开展《关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建设方针》讨论以来,发表了不少好的意见。但是意见还不一致,有的主张“以林为主”、有的主张“以牧为主”、有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