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潮汐式交通造成的交通拥堵对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逐年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从可变车道的角度来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潮汐交通进行研究.首先对可变车道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包括城市交通的特点、可变车道设置的条件、要素,之后分析了可变车道设置后对相关路段的交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对消极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俊伟 《大陆桥视野》2014,(6):95-95,97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内车辆过多致使交通拥挤,在城市道路设计和交通引导方面上我们必须考虑到多方面因素,本文对城市道路中的横断面设计作出简要介绍。从理论上分析了交叉口处产生交通阻塞的原因,结合具体工程提出在交叉口范围内渠化交通管理措施,讨论了渠化交通的适用原则、技术要求和应用方法,实现引导车流按一定路径行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冲突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真正实现人车分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也在持续增长,给城市的交通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各大城市都加大市政道路新建、改建的力度.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横断形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8)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随着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也快速增加,随之而来也给城市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众多问题,如小汽车占用城市空间日益增多;城市交通设施不堪重负;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等。文章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基于当前的共享交通模式,提出应广泛推广汽车共享、地铁共享、自行车共享,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节省城市空间,以缓解当前日趋严重的城市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量快速增长.小汽车数量急剧增加.这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应提供一种有效的交通模式,在满足居民合理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城市中心区路网的小汽车交通量,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本文通过对停车换乘设施的概念、停车换乘设施规划原则目标及停车换乘设施规划层次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家庭轿车购买能力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轿车产量280万辆,比2003年增长40%左右.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轿车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汽车大批量进入家庭,并且绝大部分轿车集中在大、中城市,停车难、行路难成为困扰城市交通的难题,如何解决停车难也成为网络热点话题之一。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但是增加容积率的同时却少有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停车库方案,房地产开发和商业地产开发在建筑中大多采取较原始的自走式停车库设计,占用土地较多,容纳车辆有限,很难满足停车需求。如今城市街头、住宅小区,因为缺少足够的停车位,日趋拥挤的马路停车成为普遍现象。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静态交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动态交通基础设施,我国机动车辆的保有量与停车位之比大约为5:1.也就是说停车位的满足率只有20%左右,全国供轿车停车的停车位缺口在400万个以上,而近几年新增轿车每年在200多万辆,每年需新增停车位240万个才能满足新增轿车停车的需求。在许多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凸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私人轿车的购买欲望。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现在的城市普遍遭受着城市交通“病”的困扰,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益严重。许多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专家一致认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国外的许多大城市都建立了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如日本20世纪60年代就精心策划用铁路把日益扩大的城市郊区和市中心联系起来,市内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铁和轻轨交通。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繁荣,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也担忧起来:不仅大气污染严重,而且城市道路上的各种污染也逐渐加剧,噪音、电、汽车的尾气等等已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生活。这些污染加剧了碳的排放,因此给城市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改善这种城市道路上的环境污染,正是笔者关注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城市中的机动化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城市的交通的规则与组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车辆的性能指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很多道路设计宽度都无法满足如今交通的需求.本文对城市道路中车道的宽度设计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的交通情况对车道的宽度设计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0.
汽车是人类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全球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目前全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达7亿量,粗略估计7亿辆汽车每年要排放约7亿吨的一氧化碳(CO),1.4亿吨的碳氢化合物(HC),0.7亿吨的氮氧化合物(NOx)。在造成大气污染的6种主要污染成分中,有4种来自汽车即CO,HC,NOx和铅,汽车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1/3。即现代城市环境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如北京在城区74%的碳氢化合物、63%的一氧化碳,37%的氮氧物皆源于机动车尾气。  相似文献   

11.
高帅锋 《大陆桥视野》2012,(14):160-160,163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内车辆越来越多,致使交通拥挤,在城市道路设计上我们必须考虑到多方面因素,重点在横断面设计上。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本文对城市道路中的横断面设计作出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和低碳交通实践,对城市低碳交通发展进行了理论阐释。依据城市低碳交通概念、福利经济学、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科学设置了指标阈值。提出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测度方法,并以中国6个典型城市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具有明显的绿色低碳价值导向作用和政策导向作用;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碳生产力较低、交通污染较大;中国城市急需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塑造城市低碳形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繁荣,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也担忧起来。不仅大气污染严重,而且城市道路上的各种污染也逐渐加剧,噪音、电、汽车的尾气等等已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生活。那么,如何改善这种城市道路上的环境污染,正是笔者关注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宜昌市机动车保有量急剧上升,目前已有机动丰量70多万辆,并以每年以近30%的速度增长,使城市中心区原有的交通容量变得不堪重负.本论文在深入分析市中心区交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多方式的交通发展理念,来创造和谐的中心区.  相似文献   

15.
郑秦燕  蔡丽 《城市建设》2011,(3):190-190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民间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市政道路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市政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工期要求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供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等因素影响,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控制,因此,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道路施工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及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城市道路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入手,提出了道路施工管理的机制建立,力图加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建设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除通畅、快捷、安全、有效组织交通等基本功能外,还应具备绿色、环保、亮化、美化城市的功能。然而,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噪音、污染等本质缺陷,与这种功能出现冲突。本文对城市道路路面白改黑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就施工方法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城市的急速扩大,人流物流的流量随之大量增加,地上交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地下交通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堵塞。但是在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的建设和使用中,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使用非常重要。由于地下交通工程的特殊构造特点使得其通风系统设计也比较复杂,既要保证地下交通空气的流畅,又要降低地下交通通风工程的能耗。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地下交通工程通风系统的设计和流动性分析,为提高地下交通通风系统的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的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造成交通拥挤、运输成本提高、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现阶段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中由谁来组织信息资源的投资、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如何组织在业界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国特点,在运营模式的分析和设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对于进一步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交通主要是道路交通。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本载体。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是带动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龙头,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道路建设滞后,使交通阻塞,必将阻碍经济的发展,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反之,完善的路网,通畅的交通,则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