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沈刚 《经济》2011,(9):32-33
美国财政部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598万亿美元,较4月底增持73亿美元,约占其总债务的8%。美债危机发生以后,作为持有上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国,很多人担心我国持有的外汇资产缩水,甚至担忧由此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美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表面和深层次原因,分析了美债危机对世界及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立足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敦促美国尊重我经济利益,维护我国美元资产安全;切实推进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推进我国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中美贸易:巨额顺差背后的利益流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美贸易出现巨额顺差,但是其背后却是整体贸易利益的流失.本文在对利益及其流失渠道探讨的基础上,从贸易利益的直接流失和转流失两个层面展开分析,指出贸易条件恶化和在华美资公司的转移价格和巨额利润汇回是我国贸易利益流失的主要表现,并对其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必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元的汇率走势也出现不稳定的态势.鉴于美元在中国贸易和外汇资产中的重大影响,美元的疲软或者是强势都会给我国的资金流动造成显著的影响.本文就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美元汇率走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中美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文章利用增加值贸易体系重新测度了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并通过对双边总值贸易进行价值增值分解刻画了贸易利益在中美之间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高估了中美贸易失衡,两国的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严重错配,分工地位的差距导致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在机电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转变单纯追求出口规模的贸易发展方式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提高中国对美出口获利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李锋  石金普 《时代经贸》2010,(10):55-57
低利率时期,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和贸易保护等形武向世界各国转移经济风险,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其外汇资产安全和经济稳定也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通过讨论美国对中国以贸易途径转移风险的各种形式,揭示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并对此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低利率时期,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和贸易保护等形式向世界各国转移经济风险,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其外汇资产安全和经济稳定也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通过讨论美国对中国以贸易途径转穆风险的各种形式,揭示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并对此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关系资产与顾客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顾客价值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价值创造已超越了传统产业经济的假设和模式,关系资产成为影响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对顾客价值常见的几个概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在介绍关系资产特性的基础上,阐明了关系资产在顾客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并从利益关系、互动行为和价值创新3个方面探讨了关系资产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美经贸关系始终是全球经济的热点问题。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一直以美元资产为主,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占比高达70%。美国国债的自身优势也使之成为中国外汇管理的重点选择,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发展服务贸易 成就贸易强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粤 《时代经贸》2005,(3):37-41
2004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尽管服务贸易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服务贸易的逆差趋势不但没有得到改变,反而在逐年增强。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56亿美元,2001年服务贸易逆差593亿美元,2002年服务贸易逆差678亿美元,2003年逆差进一步扩大到857亿美元,2004年全年贸易逆差预计超过100亿美元。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其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呈阶梯状递进。服务贸易以其巨大的贸易利益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受到所有贸易大国的重视。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也必将成为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1993年~2009年中国对105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应用动态VAR模型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及进口之间均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创造型的,但这种创造效应还较为有限。因此,应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发挥其与贸易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1994年1月到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用ARDL框架下的协整方法,对中美贸易的收入弹性和实际汇率弹性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后发现:第一,我国对美进出口的收入弹性都是显著的,并且我国对美国出口的收入弹性约为我国从美进口的收入弹性的6倍,但是我国对美进口和出口的实际汇率弹性都是不显著的。因此,文章认为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没有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无法改善美国的对华贸易收支。  相似文献   

13.
标准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标准主导国际竞争的时代,标准化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变量。本文选取1991-2010年的样本数据,在利用单位根检验对变量平稳性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国家标准增量、外商直接投资额、人民币汇率和我国出口贸易额等变量的长期均衡进行了分析并作了误差修正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额和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正相关,而我国国家标准增量在短期内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抑制作用,在长期内则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ina has received massive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after experiencing capital flight earlier in the last decade. The present paper offers estimates of capital inflows into China through the misinvoicing of trade after having outlined a model describing how trade prices could be manipulated by firms. In fact, the widely perceived undervalued Yuan has fueled expectations of a future r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currency. In a panel gravity modeling framework, we show that, China’s export and import prices for some commodities are sensitive to the non-deliverable forward exchange rate for the RMB in Hong Kong. In light of the evolution of this rate, which has rather systemically reflected anticipated r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currency, it is contended that the persistent Chinese trade imbalances may actually camouflage hidden ‘hot money’ inflows. Our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for export over-invoicing and import under-invoicing.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国互补型的直接贸易关系紧密,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国内收入水平的下降、美元贬值以及物价水平波动易通过直接贸易溢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形成冲击。研究发现,危机通过收入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的溢出较弱,而通过价格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了明显溢出,并且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冲击较大。出口贸易对美国价格水平变化冲击的响应强度、持续时间和衰减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Jamaica has shifted gradually from an 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to a much more export-orientated approach. Policy in the 1980s has been based around changes to the real exchange rate, foreign trade liberalization, fiscal incentives to new investment, particularly foreign investment, and selective support through various subsidies. Performance has been mixed, however, with only the garment sub-sector of manufacturing achieving significant export growth. Furthermore, the heavy involvement of transnational firms in the new industrial investmen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long-run viability of the form of export promotion currently being pursued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Johanso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内日本对华累计直接投资和日本对华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关系,并日本对华累计直接投资对日本对华出口和进口产生不同的影响,且累计直接投资与日本对华出口之间存在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从中得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中国进入"世界市场"时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郭慧敏 《产经评论》2012,3(5):149-160
本文梳理了欧债危机对出口贸易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从出口的目标市场、细分商品分类以及贸易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外需冲击是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出1:2贸易的最主要因素,国外需求对于我国总体出口的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分别为2.1和3.1,说明欧债危机引起的国外需求下降对总体出口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2)汇率和融资成本因素在本轮欧债危机中,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则相对较小。(3)外需冲击对不同目标市场、不同产品类别以及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国外需求是我国出口贸易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强  王孝松 《经济评论》2012,(3):145-155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转移效应以及东亚转移效应在不同技术分类下的不同表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中国对东亚的投资开放度和加权实际汇率两个指标来度量东亚转移效应,并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东亚转移效应是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因素;东亚转移效应显著存在于高技术和中技术产品上,低技术产品和初级产品则不存在显著的东亚转移效应;高技术产品上的东亚转移效应要明显大于中技术产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助于减少中、低技术产品顺差,但对高技术产品顺差几乎没有影响。为有效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国须审慎对待人民币升值,稳步、有序地推进汇率制度改革,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并坚持走出口多元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是忽视国际循环,而是追求国际循环更高质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与相同人均GDP时期的日本、韩国和欧美国家进行比较发现,同发展水平下,中国的生产、消费和对外贸易等的规模均远大于这些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种规模化发展模式不仅促成了国内大循环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和消费需求潜能,而且可以通过出口贸易、对外投资、进口消费和外资引进等多条路径向其他国家释放"工业化红利",加速全球特别是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助推国际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中国规模化经济视角探讨中国全球工业化的贡献,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