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林纾 《经济地理》2012,32(7):69-73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两岸还将就金融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事宜进一步磋商,双方经贸关系将实现完全正常化。在以全球产业调整为背景的后ECFA时代中,台湾工业转移将表现出新的特点,研究分析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和ECFA对两岸产生的不同影响,得出了后ECFA时代台湾工业转移的特点。研究认为大陆要承接台湾工业转移应以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为基础,并通过两岸产业合作主动参与国际产业调整。  相似文献   

2.
董彦良 《经济论坛》2012,(10):41-42,84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启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带动了一波台湾的经济成长。本文就ECFA对台湾产生的外部性因素、内部性因素、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与台湾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福建省与台湾地区产业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对台先行区的福建面临着政策普惠性带来的区域竞争.近年来闽台产业合作水平与领域不断提高和拓宽、合作平台陆续建立,但仍受福建投资环境与台湾地区政策的制约.因此闽台双方要努力构建合作基础和规范,福建需通过提高产业素质、完善产业链配置、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营造“亲商氛围”、完善人才体系来优化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台湾地区需正确认识ECFA的积极意义、继续放宽合作政策、做好产业定位,以此促进闽台产业在“后ECFA时代”的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ECFA的签署生效,海峡两岸已全面进入ECFA时代。ECFA不仅开启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契机,也掀开了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的新篇章。两岸信息产业的合作已成为ECFA时代的关键词。本文基于ECFA时代,分析了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的理论基础,指出了两岸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作的切入点,并进一步阐述了推进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正式签订为闽台区域金融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作为与台湾一衣带水且经济正迅速发展的福建省,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地域和经济发展优势,与台湾进一步进行金融合作呢?本文主要对闽台金融合作现状进行了简单回顾,分析ECFA为闽台金融合作带来的影响,并就ECFA下闽台金融合作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两岸关系进入后ECFA时代。ECFA作为两岸60年签订的一项最重要的协议,把两岸交流、合作推进到制度性合作的全新阶段。当前,大陆和台湾都在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已成为未来两岸产业合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正《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议的签署极大地丰富与完善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内容,标志着两岸经济大合作的持续深化和提升,两岸贸易自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取得了新进展。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顺利实施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新契机、拓展新空间。  相似文献   

8.
王俊  廖小文 《经济师》2011,(5):210-210,212
ECFA的签署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关于漳台如何以ECFA为契机,继续深化双方农业合作,文章从ECFA的签署对漳台农业合作的影响等角度分析ECFA对漳州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双重作用,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在ECFA下漳州农业发展的出路,提出了推动漳台签署具体的综合性农业合作协议、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农产品贸易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贸易分析GTAP模型及相关地区关税校准,本文分析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早期收获"和"全面实施"两种降税安排对两岸三地的经贸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早期收获计划将对大陆的贸易余额和贸易条件产生负面冲击,但长期动态条件下将显著促进两岸贸易、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ECFA全面实施的影响幅度大于早期收获计划;台湾地区的改善幅度大于大陆,香港地区作为两岸贸易中转港的地位显著减弱;ECFA对各产业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自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及实施以来,两岸经济关系逐渐步入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轨道。2012年8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又先后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以及《海峡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加快了两岸贸易及  相似文献   

11.
黄茹璐 《时代经贸》2011,(10):146-147
在全球贸易整合遭遇挫败,区域经贸整合兴起之际,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对台湾迈向东亚区域整合有相当正面影响,对中国大陆即将发布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实行亦极有助益。后ECFA时代,两岸的合作形式将从传统的加工贸易及FDI逐步深化为以。新型产业开发”和服务业贸易为核心的商业合作形式。通过对台湾零售业运营模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连锁便利业的经营特色和巨大的市场占有率。结合大陆与台湾在语育、文化、消费习惯上的相似程度,我们可以尝试探寻该项目对大陆的居民消费形态的影响,是否能够有效地拉动内需。本研究以个案的方式深入探讨台湾零售业的经营模式,并提出对大陆零售业发展改革方向及两岸合作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3,6(2-3):105-124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ASEAN+1, Taiwan had concluded with mainland China a special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in June 2010. This framework agreement provides an early harvest agreement of near-term tariff elimination, including detailed product schedule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from each side, with the final shape of fuller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goods and services taking years to negotiate and realize. The conclusion of the ECFA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cross-strait talks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s, even though it is by no means free from controversies inside Taiwan. The authors are therefore motivated by hot debates in Taiwan to reflect on the expected trade effect of the ECFA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actor of cross-strait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In particular, we examine with a proposed model and statistical robustness, the trend of Taiwan-based firms' localization in mainland China, driven in part by constant movements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which generates complicated and 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aiwan's investment-induced trade and structural shift in Taiwan's exports to mainland China. Based on our empirical findings, we reflect on the conventional views on the trade effect of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es tend to support a cautious view about the trade effect of the ECFA. Without deny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CFA and deepening 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hips, we argue that the impact of the ECFA should be interpreted in a wider context than just the trade perspective, a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and the existing evaluation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3.
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是产业合作实施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全球价值链成为影响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重要方面。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遵循“产业特征定位—产业位势比较—产业合作模式选择”逻辑链提出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模型,并以福建省主导产业中的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闽台产业合作模式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福建省针对闽台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决策中,化工行业需要采用垂直和水平产业升级合作模式,机械制造业需要采用垂直的产业协同和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理论拓展与实际应用,对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与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相互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运营支持,终端需求效应通过参与式合作有助于发展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本土市场规模效应。这就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机制、加快本土市场发展,鼓励本土企业根植于国内经济的创新,推动本土企业与外来资本联合研发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优势。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数理模型,利用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构建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省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且具有动态非线性递增效应;与东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相比,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大。就内在机制而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两条基本路径。进一步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从省际产业合作模式及其合作路径的选择出发,对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两省产业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①全国省际产业合作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企业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行业协会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苏鲁两省产业合作发展应选择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企业主导相结合的“三主导复合模式”。②根据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模式提出了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五条路径,即搭建一个产业合作平台、打破两个产业合作壁垒、建立三个产业合作机制、拓宽四个产业合作、实现五个产业合作对接,为苏鲁产业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红 《时代经贸》2010,(20):168-169
本文比较了江浙沪台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及两岸金融合作进程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和两岸金融合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ECFA框架下长三角金融合作的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1985-2000年分国家、分产业、分年度数据和混合Logit方法对反倾销申诉和措施中的政治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规模及沉没成本的角度选取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及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政治经济变量,发现政治经济因素在提起反倾销申诉和执行反倾销措施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规模越大,沉没成本越高的企业越具有能力和动力提出反倾销申诉。同时对政府越具有政治价值的产业,越有可能得到政府的反倾销支持。当考察对华反倾销申诉和措施时,发现政治经济因素表现得更为显著。通过加入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表明,对华反倾销裁定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