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1992~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类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体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呈现出以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体,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的格局。中国出口的商品基本以低质量产品为主,而进口的商品则以高质量产品为主,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衡量指标中的G-L指数、Br ü 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 & McDowell边际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我国出版产业文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衡量.结果表明,我国出版产业文化产品主要以产业间贸易模式为主,且逐渐增强:其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但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与促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Bergstrand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和GHM分析方法,对2001年至2009年中韩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结构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结论认为,中韩双边初级产品以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为主,工业制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波动上扬趋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进行低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则是低质量的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并存,两国仍然处于低水平的贸易合作层次。为提升中韩产业内贸易水平,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内贸易规模、水平及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整体产业内贸易发展比较缓慢,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模式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部分纺织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其中低质量垂直型占绝对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的层次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地位不断提高。但在产品质量上,中韩两国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中国在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上占主导地位,使得我国获得的实际贸易利益有限。因此,应采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外资利用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培育规模经济,实施规模经营战略;改善现有中韩贸易结构等措施促进中韩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GL指数和GHM方法对中韩产业内贸易的结构性特征展开实证分析发现: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格局基本保持一致,并朝着高级化的方向发展。但在产品质量上,中韩两国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并且中国在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上占主导地位,反映出我国实际获得的贸易利益有限。因此,必须大力提升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水平,改善中韩贸易结构,促进中韩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我国在产业内贸易方面,出口产品以低质量为特征,进口产品则以高质量为特征,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活动。对我国2001年至2003年产业内贸易的跨部门计量分析显示,我国产业内贸易对劳动要素的弹性略大于对资本要素的弹性,我国产业内贸易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并成为了其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展文化产品贸易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为美国。首先分析了中美两国间文化产品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认为中国对美文化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硬件上,中美两国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其次,通过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计算公式实证分析了中美两国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认为中美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典型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9.
我国桃产品出口战略研究——基于产业内贸易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S分类数据,对1992-2007年我国鲜桃及桃加工品的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程度、Bruehl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和Thom&McDowel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指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桃产品贸易中的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而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垂直型产业贸易。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桃产品出口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1992-2003年间的数据,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结构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进行检验。首先将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两类,考察了产业间贸易、两种类型产业内贸易结构的演变。然后探讨了贸易结构的这种演变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贸易结构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具有增加趋势;产业间贸易比重略低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比重,但呈现减少趋势;水平产业内贸易比重一直较小。我国垂直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程度密不可分,并且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运用Grubel-Lloyd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 & McDowell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发现在1996-2006年间,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从发挥区位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和实施产品差异化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与泰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zhar-Elliott法对2000-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但仍具有十分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征,同时产业内贸易类型呈现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格局,各类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入超式的产业内贸易居多,但已出现向出超式产业内贸易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肖  黄蕙萍 《商场现代化》2008,(14):265-266
近年来,我国产业内贸易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笔者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的垂直型结构效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般性的结论: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虽然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仍处于低级阶段并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流向结构、主体结构和方式结构上。针对该问题,笔者也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机会.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依据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上升,取得一种动态的比较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局部领域的高科技创新,超越要素禀赋分工基础,与发达国家进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文章指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扶持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期通过技术积累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主要集中在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区分研究上。理论研究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解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而比较优势与完全竞争则可以解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经验研究基本上证实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比较优势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分别计算了园艺产品从1997-2007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园艺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我国园艺产品11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园艺产品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引发的贸易增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Grubel-Lloyd指数、Bruelhart指数以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判断对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越南等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的大米贸易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目前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的大米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并且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基于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中国需要优化水稻产业结构以加速发展产业内贸易;应当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投入,尤其是要依靠科技力量缩短要素禀赋差异的影响,改良品种和生长环境,以提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同时也要发展大米加工和包装产业,使产品精细化,提高附加值,以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8.
唐玉婵 《商业研究》2006,(3):164-170
以中日与中新的产业内贸易相互比较,探析中国未来与发达国家和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前景和对策。分析和计量中日和中新的产业内贸易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提高现有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的广度与深度都应拓展。而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加强现阶段传统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上,与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水平产业内贸易也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考察了2002~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纺织服装总体产业内贸易发展缓慢,水平不高,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各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低不一,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导。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且有显著增强趋势;人均收入差异对我国纺织服装VIIT起到正向作用,且影响显著;地理距离对中国纺织服装TIIT、HIIT和VIIT起到了较显著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纺织服装TIIT、HIIT和VIIT正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贸易不平衡与我国TIIT、HIIT和VIIT显著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贸易开放度对我国纺织服装TI-IT、HIIT和VIIT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新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解释相似要素密集度假定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而新Heckscher-Ohlin理论则认为比较优势与完全竞争可以解释不同要素密集度假定下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将产业内贸易区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分别进行研究使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更为密切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