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验以自制泡菜为原料,通过平板涂布、划线分离、革兰氏染色和接触酶试验得到3株乳酸菌,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utum)1株,并对其胞外多糖产量进行测定,筛选出产胞外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分离出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可为研究、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提供原料,并为后续胞外多糖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在奶酪成熟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研究从新疆伊犁地区3个县采集了3份样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观察单菌落形态及革兰氏染色结果筛选出8株疑似乳酸菌。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S-3为乳明串球菌,B-9为乳酸乳球菌,D-2为格氏乳球菌,D-12为嗜热链球菌,B-6为鼠李糖乳杆菌,D-14为干酪乳杆菌,S-7为瑞氏乳杆菌,S-4为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3.
镇远陈年道菜是黔菜中著名的腌菜制品,使用食用盐和棒菜作为原料进行发酵。本文通过对发酵前期样品中乳酸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得到2株菌株,通过对菌落形态、微生物个体形态、生化特性的鉴定,所得菌株分别为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相似文献   

4.
从苗族腌汤中分离纯化到9株乳酸菌菌株,通过菌落形态、个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表明,其中3株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2株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3株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1株为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植物乳杆菌LP-ONLLY用于生产具有高益生茵活茵和高稳定性能的发酵乳制品的可行性,本研究测定了其酶活和凝乳能力,制备了益生茵酸奶、活性发酵乳和发酵乳饮料并评估了保存稳定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P-ONLLY应用于益生茵酸奶、活性发酵乳以及发酵乳饮料时,均具有风味良好、后酸控制较好、高活茵稳定性的特点。该菌株作为益生茵,其活菌及代谢产物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开发发酵乳制品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植物乳杆菌LP-ONLLY用于生产具有高益生菌活菌和高稳定性能的发酵乳制品的可行性,本研究测定了其酶活和凝乳能力,制备了益生菌酸奶、活性发酵乳和发酵乳饮料并评估了保存稳定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P-ONLLY应用于益生菌酸奶、活性发酵乳以及发酵乳饮料时,均具有风味良好、后酸控制较好、高活菌稳定性的特点.该菌株作为益生菌,其活菌及代谢产物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开发发酵乳制品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素是由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的通称,目前已报道的有40多种,它们分别由乳球菌、片球菌、明串珠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链球菌、肉食杆菌等属的菌株产生.由于乳酸菌素具有高效、无毒的特点,并对多种食品腐败菌和致病菌有抑制或杀死作用,因此可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另外,乳酸菌素不同于其它抗生素,细菌不会对其产生抗性,它比抗生素能更快更有效地杀死细菌,且用量少.目前,有关乳酸菌素的研究已引起食品及医药领域的人士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泡菜中筛选出一株产共轭亚油酸菌株,经初步鉴定为乳酸杆菌。以该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间歇诱变法,通过考察微波功率、间隔时长、微波时长对致死率的影响,确立最佳微波诱变方案:微波功率为400 W,间隔时长为8 s,微波时长为16 s。经微波诱变后,筛选到5株正突变菌株,CLA产量最高者为L4,该株CLA产量为48.85μg·mL~(-1),与诱变前产量34.55μg·mL~(-1)相比提高了41.4%。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发酵乳杆菌grx08、干酪乳杆菌grx12及鼠李糖乳杆菌LV108为实验菌株,对其真空冷冻干燥前后发酵性能、代谢关键酶及细胞膜通透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冻干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发酵特性上凝乳时间延长而粘度值下降,凝乳时的酸度及p H变化不大。细胞的代谢关键酶β-半乳糖苷酶及乳酸脱氢酶总酶活性均较冻干前有所减弱,冻干后乳酸菌胞内Ca2+浓度增大。冻干后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可能是导致发酵性能改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含有0.3%CaCO_3的MRS分离培养基,从鳄鱼肠道分离得到1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命名E02,通过形态观察,并进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为乳杆菌。以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黑曲霉作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测其发酵产物抑菌活性。通过用乳酸调节与原发酵液相同pH的MRS液体培养基,并与原发酵液作抑菌活性对比,进行抑菌活性物质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E02发酵产物的抑菌物质主要是酸,只有少部分是其他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从酱菜中筛选出的优质乳酸菌进行形态学观察、探究其最适生长pH,并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的乳酸菌株。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菌数测定,采用革兰染色法对乳酸菌进行观察,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菌在不同PH培养液中OD值。结果:从酱菜中提取出的乳酸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最适生长pH为6。最终分离得到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的LD-1乳酸菌。结论:酱菜含有乳酸菌并成功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加工番茄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工艺制备番茄汁,添加从酸奶中分离鉴定所得菌种,驯化制成复合发酵剂,研究优化发酵番茄汁的加工工艺。发酵菌种鉴定结果为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法优化获得了制备发酵番茄汁的最佳工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时间14 h、发酵剂添加量1‰、发酵温度37%,发酵终点PH值3.96。  相似文献   

13.
<正> 2.2.2 混合菌发酵与产酸的关系: 混合菌在提酶粗蛋白发酵中表现出的共生情况,对于有效选择最佳发酵提酶粗蛋白的混合菌相当重要 在提酶粗蛋白和麦芽汁提供充足的碳素、氮素和大量的生物素、维生素、矿物质的条件下,混合菌能加速干酪乳杆菌的生长并分解结晶蛋白质中的酪素,产生可溶性的蛋白和以蛋氨酸为主的氨基酸 同时,麦芽汁中含有大量的脯氨酸和缬氨酸,嗜酸乳杆菌在酸度的刺激下;嗜热链球菌在脯氨酸  相似文献   

14.
在鲜牛奶中加入红皮洋葱汁,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研制别具风格的洋葱酸奶产品。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进行热烫护色处理,以获得具有良好风味和色泽的洋葱汁。对蔗糖添加量、洋葱汁含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五个因素进行L16(4)5正交试验研究得出:蔗糖添加量12%、洋葱汁含量2%、接种量4%,在41℃发酵4个小时即可获得良好的洋葱酸奶。  相似文献   

15.
以荸荠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种对荸荠汁进行乳酸菌发酵,制备活菌型荸荠汁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荸荠护色、糖化、发酵工艺和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荸荠漂烫最佳工艺为时间80 s、温度70℃、柠檬酸浓度0.5%;荸荠糖化最佳工艺为时间80 min、温度70℃、酶量30 U/m L、pH7;荸荠发酵最佳工艺为时间30 h、温度42℃、接种量5%、乳清粉添加量6%;配方为每100 g荸荠汁乳酸菌发酵液添加8 g白砂糖、0.5 g柠檬酸钠、0.02 g黄原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新绛酵子为材料,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分离筛选出酵母菌,观察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进行美蓝染色鉴定。采用CTAB法提取酵母细胞核中的DNA,再利用ITS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凝胶电泳分析,测定该酵母菌菌株的ITS序列。然后利用Blast与MEGA软件得出:该菌株与酿酒酵母相似度较高,相似度为99.5%,属于酿酒酵母属。本研究为今后该菌株的特性和发酵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干制金针菇水提液为基质,采用纳豆芽孢杆菌进行发酵,探究发酵工艺的优化和发酵前后抗氧化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的金针菇水提液相比发酵前具有更强的DPPH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但两者ORAC值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 1 前言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寡糖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及少量的毛蕊花糖。这类低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其中以豆科植物的含量居多。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表现为: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抑制病原菌;防止便秘和腹泻;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可合成维生素:低能量或无能量;不会引起龋齿。 由于低聚糖在食品、医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具有极大潜力,因此,国外对低聚精的研究较深入,工业化程度也较高。尤其是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和生产起步最早,产量最高。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最先研究和开发了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副溶血性弧菌耐低盐或耐高盐菌株在不同盐度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测定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耐低盐和耐高盐能力,筛选出耐低盐和(或)耐高盐菌株和盐的含量,分别测定其在低盐、最适盐度和高盐APW中的生物被膜生成力、溶血素活力、产胞外蛋白酶能力。结果:在最适盐度(3%Na Cl)生长条件下,菌株生物被膜生成能力和溶血素活力最强,在低盐(0.6%Na Cl)或高盐(8%Na Cl)条件下能力明显减弱,而其产胞外蛋白酶能力在不同盐度培养条件下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旨在推测超临界萃取所得的陈皮油,进行微胶囊化工艺研究得到陈皮油微胶囊,以及本课题组从西藏开菲尔粒中筛选分离得到的一株新型菌株FX-6发酵提取物牛乳活性肽是否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为下一步得到陈皮油微胶囊牛乳活性肽复合物提供思路,以期得到一组既能保护胃黏膜又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的功能性的陈皮油微胶囊牛乳活性肽复合物配方,为开发安全、天然、稳定、无毒副作用的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保健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