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1月我国启动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就未来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这两个战略必然形成互动。本文分析了西部与东盟发展经贸的优势所在,并指出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开发西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背景,运用企业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对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战略进行梳理,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对东盟市场投资是机会风险并存,因此采取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并重的方式进入东盟市场,发挥当地华人网络优势,把投资信息,投资领域以及驻外管理人员的培养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下广西物流发展战略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与东盟在"10+1"框架下,政治、经济、社会、地区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已全面展开,贸易往来取得不凡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为地区经济服务的中国一东盟大物流环境,区位优越的广西正处在物流区域的枢纽地位.广西必须重新设计和实施物流战略,建设适应东盟新兴经济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广西打造成涵盖大西南、面向大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在“10+1”框架下,政治、经济、社会、地区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已全面展开,贸易往来取得不凡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为地区经济服务的中国一东盟大物流环境,区位优越的广西正处在物流区域的枢纽地位。广西必须重新设计和实施物流战略,建设适应东盟新兴经济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广西打造成涵盖大西南、面向大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5.
东盟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贸易往来的加深,中国与东盟的物流需求越来越大,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一东盟物流区域。广西处在该物流区域的枢纽地位,但现阶段的广西物流总体上还处于落后、弱小、分散、自发的状态,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也不足以支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必须抓住机遇,重新设计广西的物流战略,建设适应东盟新兴经济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广西打造成面向大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6.
构建广西“战略支点”与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构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对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战略地位的提升将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深化,正视"战略支点"框架下广西对推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利弊因素和主客观条件,有助于广西在建设"战略支点"中实行有突破性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国西南与东盟的人均GDP差值、中国西南与东盟的平均市场规模、中国西南与东盟的平均市场规模差异、中国西南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程度、中国西南和东盟的国家接受的直接投资等五个变量,根据最终得到的模型结论,进一步分析了应通过扩大两地区市场规模、加快中国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为促进中国西南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又一重大攀措,是国家积极向东南亚地区开放,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作用,加强同东盟各国的经济往来的重要战略部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为与东盟毗邻的广西农业产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得广西农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构的地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东盟在21世纪之初决定携手建构自由贸易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地缘上的邻近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地影响着国家的战略选择。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地缘、政治地缘和人文地缘上的相连相近,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成为中国与东盟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组织的成立。此贸易组织的成立将形成我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我国将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于如何布局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能否利用东盟国家的优势资源进行资源互补的重要的方面,是否能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关键。因此应该有层次的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构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梯次战略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