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璐  魏克强 《发展》2009,(9):133-134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重视人个体的发展以及个性发展,将人文精神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开发个体的智能,才能提高其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全面提升人的自我实现价值。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21世纪的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而管理心理学则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如何学习、实践管理心理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东利 《魅力中国》2014,(5):214-214
教师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本文基于创新教育理念,审视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中学教师管理的有效路径。本文在阐述“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教师在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引进新的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教师管理体制等三方面具体阐释了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于教师管理当中。  相似文献   

4.
李克俊 《魅力中国》2014,(23):219-2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尊重人的首创精神。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国家才能昌盛不衰。因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就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本人就课堂教学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杨生效 《发展》2008,(3):100-101
以人为本 靠管理出效益 科学的人文性管理是学校文化的灵魂。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尊重、关心校内每个人的发展和需要。校长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此我校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始终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就是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才能,重视其发展,是实践“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组织的人本主义管理与自我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琦 《理论观察》2003,(2):20-21
学习型组织是采用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组织,人本主义管理有别于传统的硬性管理,是一种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达到促进人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目的。时至今日,人本主义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最高价值取向,其实现有赖于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即---通识教育.倡导和发展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综合素质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目前,通识教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进通识教育的发展创新,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思想体系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的表现形态,其整个思想体现了“依靠人,为了人,发展人”的理念,即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所以在践行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哲学思想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齐芸 《西部大开发》2009,(11):48-48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依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把具体的、现实的人作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造福人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最高价值原则,在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以及发展模式等基本问题中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发挥以人为本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以“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与服务,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获得了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了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余波 《魅力中国》2013,(25):363-363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德育观,建立和谐的师生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方面来阐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焦跟平 《魅力中国》2011,(18):58-59
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更是高校肩负的神圣使命。众所周知,管理育人是高校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无论德育研究领域还是高校管理工作研究领域,对管理的德育职能都已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是,在高校管理实践中,如何最充分地实现这种育人职能,却仍值得我们作更深入地探讨。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阐明“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科学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文明 《发展》2008,(7):128-128
流动人口管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面对目前流动人口管理行动层面人权保障尚待完善和落实的现状,找到流动人口管理中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途径,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建中坚持和认清这一目标,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营造出“以人为本”的法治环境,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流动人口管理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事业单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整合和开发,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其发展过程的监督,都应由人事管理部门参与和运作。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提升人的业务能力、技能水平、综合素质作为单位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的中心任务,注重把培养和积极性的发挥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从工作管理向工作服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教育、培养、造就人是其基本职能。一、树立先进性建设的正确理念,以人为本就要在尊重人才的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深远意义,才能更好地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深入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管理科学的规律性要求,其效果也就不言而喻。而作为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的统一战线工作,贯彻这一理念,更有其突出的必要性。“以人为本”,讲求的是尊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把“以人为本”做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凝结着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深沉思考,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晰了“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崭新境界。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5):I0019-I0019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根本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求真高中从建校那天起,就把“以人为本”作为学校文化之根基、教育理念之核心、教育管理之前提。它有着双重内涵:既要以全体学生为本,又要以全体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全面审视“以人为本”。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新世纪“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核心,公平正义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正义的和谐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