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主要统计源,对美国化学会旗下开放存取期刊ACS Omega的载文量、影响因子、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基金资助机构、被引频次、国际合作、论文处理费、被撤稿论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CS Omega的发文量和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受到中、美、印等国科研工作者的广...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5-2015年世界黑果腺肋花楸研究文献趋势,排名前10位国家、研究机构、核心作者、期刊、学科。结果表明:近10年来,国际黑果腺肋花楸研究论文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从研究国家、研究机构及出版物等综合来看,波兰与美国黑果腺肋花楸研究论文的综合影响力最高,是全球研究合作网的中心。美国的《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与《FOOD CHEMISTRY》是刊载黑果腺肋花楸论文质量较高的期刊。而中国对黑果腺肋花楸的研究处于起步中,在论文发表量与论文影响力方面仍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立保护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保护地管理也成为全球生态和环境研究领域的焦点。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得到1990-2020年间与保护地管理相关论文1083篇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主要内容有文献基本特征、研究能力、知识基础与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1)保护地管理领域的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呈上升趋势,保护地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是该领域研究的主流学科,《海洋与海岸管理》是发文量最高的期刊,《生物保护》是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不同国家或机构在保护地管理领域的研究实力有所差异,美国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其研究强度和学术影响力也有较大优势,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机构;最知名的作者Hockings也来自澳大利亚;(3)在保护地管理领域,具有高被引频次和高中介中心性的10篇论文发挥了关键的演变和推动作用,对后续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4)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保护地管理领域热点问题主要围绕共同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种群、森林、海洋保护等方面展开;(5)关键词爆发分析表明,保护地管理领域的前沿问题主要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地治理机制及效果、共同管理影响评估、保护绩效指标构建与评价和保护地管理挑战探究等。最后,探讨了全球保护地管理研究对于中国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土地科学》期刊影响力分析及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土地科学》期刊近年来的影响力现状,提出未来提升期刊影响力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近年来,《中国土地科学》期刊影响力逐年提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国际影响力指数、即年指标等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土地科学领域内保持了较高的办刊水准;《中国土地科学》高影响力论文在选题上普遍聚焦国家战略和土地科学学科发展需求,高影响力作者在本刊发布的成果比重较小,高影响力研究机构发表的成果要数量与质量协同,国家级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影响力较大。研究结论:跟踪高影响力研究团队及重大项目,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加速期刊与新媒体融合,探索期刊英文出版模式,适时扩大载文量,是进一步提升《中国土地科学》影响力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5.
实现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国际上学者们对碳中和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特别是对我国而言,在2020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后,碳中和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收录的碳中和相关文献为基础,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碳中和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从文献发表时间与数量看,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后,文献发表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国内外发文主力机构是高校等科研院所,作者间发文量存在差异,大部分作者发文较少,机构间合作和作者间合作都比较多。(2)从研究主题看,中外研究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碳足迹、碳排放和碳中和等,研究热点可分为碳足迹的测算、低碳产业链和政策框架三个方面。(3)从主题词演变看,碳中和的研究趋势与生态保护的议题变化密切相关,国内外的研究相互影响。基于此,文章指出,未来的碳中和研究应加强多学科的交叉交融,向着多国合作的方向深入发展,注重碳补偿技术和碳交易市场研究,进一步为实现更高目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旅游现已成为生态学与经济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以1991-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SCIE、SSCI、AHCI、CPCI-S、CPCI-SSH和ESCI六大文献收录数据库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工具从研究特征、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和知识基础等方面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和分析,重点梳理国际森林生态旅游相关研究的演化主线、研究热点及趋势,并结合当前中国森林生态旅游实际现状,提出了未来可拓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自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后,为了深入了解草原生态补偿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机构、文献、作者的科研动向和影响力,通过分析得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方法 文章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搜索到关于草原生态补偿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1)研究领域内发文量总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16年达到发文量峰值。(2)作者靳乐山、胡振通、孔德帅发文量较多,杨光梅、陈佐忠、李玉新等作者发表的文献对该领域学者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但作者、机构之间中心性较低,还需加强合作。(3)综合分析热点和前沿,主题词较少,研究范围较局限。(4)应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区域的草原生态补偿治理办法、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与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结论 拓展研究范围和深度,各地政府根据地区差异性对当地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相关进行探索完善,创新研究方法,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科学情报机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文献数量、学者数量、文献发表期刊分布、发文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及关键词等方面对数据库中1988—2015年洪涝灾害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评估洪涝灾害的研究趋势。结果显示:1988—2015年洪涝灾害在其领域内发展迅速,无论是文献总量、参与研究的作者数量还是研究内容上都随时间呈上涨趋势;洪涝灾害相关论文主要覆盖的学科类别是"水资源",Natural Hazards为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学术期刊;美国是洪涝灾害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学术力量方面,洪涝灾害相关研究力量以高等院校为主,其中中国科学院为该领域研究发文量最高的科研机构;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知,与洪涝灾害相关的科学问题研究中,"洪水管理""气候变化"和"模型"是未来研究热点,将高新技术广泛使用于洪涝灾害的研究领域,控制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农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利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Web of Science为统计数据源,以1981到2014年间可持续农业研究领域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年代分布、被引频次、研究机构、基金资助级别等方面统计分析,以揭示国内外可持续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了解新型职业农民领域研究的发展变化,明确研究方向,文章以2006—2022年为检索区间,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发现该领域2012年发文量快速增长,发文作者较为集中且数量很少,以独立发文学者为主。研究机构集中在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和师范类院校,以机构内部合作为主,跨机构合作较少。同时,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该领域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领域研究的思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VOSviewer、AE、COOC等文献计量工具,基于4374篇来自于WoS网站八种农业经济领域知名期刊2011-202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Article),分析了近十年来国际农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演变、高被引论文的主要观点、国际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国家/地区、机构、个人、期刊的学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是国际农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国内外的秸秆肥料化利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整体分析,总结秸秆肥料化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国秸秆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采用Gephi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主要对1999—2019年国内外有关秸秆肥料化利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2006年以后外文文献呈快速增长趋势,而2016年以后中文文献进入基本稳定阶段。(2)外文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为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和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中文文献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3)外文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Agronomy Journal,其中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单篇平均被引频次最高(52.5次/篇);中文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农业工程学报》《农业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专利分析揭示全球秸秆利用技术的研发现状与态势,为中国秸秆产业创新技术发展提供情报支撑。方法 文章利用Derwent Innovation(DI)、德温特数据分析软件(Derwent Data Analyzer,DDA)、incoPat等专业分析工具和平台,对申请年截止日期为2020年的全球秸秆利用专利申请趋势、专利布局、重要申请人、技术发展态势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1)截止2020年,中国秸秆利用发明专利数量为5.36万件,占全球的76.80%,居第一。美国希乐克公司专利申请量居首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列第二、第三位。中国专利申请呈“小而散”的特点。(2)中国秸秆利用专利布局主要在国内,涵盖了“五料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各领域,且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专利为主。(3)对全球排名前50申请人类型分析表明,国外申请人以企业为主,中国申请人类型则以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主。(4)中国秸秆利用专利授权率20.49%,转让与许可专利比例仅为5.56%,与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美国73.67%)。结论 中国是秸秆利用专利申请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专利质量、核心专利以及专利转化方面仍存在高价值专利少、专利转化水平低等一些问题,因此建议:(1)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促进校企合作。(2)密切关注国际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动态,增加自身核心专利或高影响力专利的数量。(3)发挥中国在秸秆肥料与秸秆建筑材料等利用技术方向的专利优势,加速专利向产业转化。  相似文献   

14.
This themed issue of Land Use Policy builds mainly on papers presented at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d Use Issues and Policy in China under Rapid Rural and Urban Transformation’, conven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Beijing, China, in October 2012. The conference set out to share and promote new scientific findings from a range of disciplines that advance research on land use policy in China. The contributions to this themed issue provide conceptual–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takes on the topic, around four main areas of interest to both researchers and policymakers: nation-wide land use issues,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land engineering and land use, and land use transitions. Various land use issue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rapid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s in China, giving rise to formulation of new policies directly affecting land use. However, these have contributed to new land use problems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policies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constrained by the special ‘dual-track’ structure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view of this, this themed edition makes a compelling call for more systematic research into the 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land use policy. It also emphasizes the challenge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land use polic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绿色食品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分析,总结1990—2020年国内外绿色食品研究的总体特征。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机构方面,国内外的绿色食品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中国机构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主,国外机构以丹麦的奥胡斯大学、哥本哈根大学以及德国的卡塞尔大学为主。②在研究热点方面,中国研究集中在绿色食品的营销方式以及土壤对绿色食品的影响研究等,而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绿色食品的食品安全、营养品质及相应消费者行为等。③在研究前沿方面,中国是研究土壤环境(主要是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对绿色食品的影响,国外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品牌承诺对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的影响,以及年轻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国内外土地保护研究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检讨国内外土地保护研究成果的特点,为构建中国科学的土地保护机制,走出"布朗预言"发挥积极作用.研究方法:运用统计方法对中国期刊网和"银盘数据库"、荷兰Elsevier出版公司的数据库(英文)检索得到的2003年1018篇中文和96篇英文土地保护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统计,运用对比方法分析各类研究成果的分布特征和学科结构.研究结果:国内外土地保护研究在土地保护目标、研究方法、各研究领域的成果分布和成果的针对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研究结论:国外土地保护研究比之国内要深入细致,研究成果的分布也要平衡些,但距构建一门科学的土地保护学尚存在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1985~2015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土地整治研究的5 30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当前土地整治研究热点、作者群以及主要研究机构的知识结构图谱。[方法]文章采用了文献计量可视化方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1)自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以来,中国土地整治研究主要围绕"土地整理"、"土地整治"、"国土资源"等展开;(2)国土资源部、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是主要的研究机构;(3)《中国土地》是土地整治相关研究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中国土地科学》、《农业工程学报》以及《资源科学》是刊载土地整治研究论文重要的核心期刊。[结论]除了传统的土地整治视角下,建设用地减量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设置,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评价、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未利用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矿区土地复垦等研究外,在新的国内形势影响下,资源经济效益评价以及绩效评价等也是重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生猪产业是我国历来农业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旨在对生猪产业的研究进行全面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与现状,并揭示研究热点的演变以及预测未来趋势。方法 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两款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期刊数据库中1 783篇北大核心与CSSCI来源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近30年生猪产业研究的发展脉络依次为产能提升与市场治理、产业调整提质增效阶段和绿色健康转型3个阶段;有关生猪价格形成与波动以及猪肉质量安全两个主题在研究的准备、崛起、成熟期均保持较高热度,并且生猪价格形成与波动主题是高频引用与下载论文的重要来源。(2)核心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均呈现“核心—外围”特征,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紧密,他们主要以“地缘”与“学缘”的方式合作。(3)同一机构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其产业经济研究水平。(4)陈福生是生猪产业跨学科研究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结论 (1)未来作者间与机构间需要加强“跨学缘”“跨地缘”合作,提升研究效率。(2)拥有技术优势的机构可加强机构内跨学科合作以提升整体的学术影响力。(3)未来可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融入跨学科方法开展对生猪市场结构变化与社会福利、生产经营组织低碳决策行为、生猪种业振兴等前沿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科技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促进我国渔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渔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与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国际科技合作的特征,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我国渔业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风险,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渔业科研院所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学科领域和工作重点。本文建议我国渔业科研院所应在基础生物学、资源与生态学、病理与病害防治以及育种等重点领域,并围绕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利用国内投人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创新水平和完善合作机制引导科国际合作工作等方面加强国际渔业科技合作工作,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渔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