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现状,总结了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的表现,提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的具体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为控制和防范我国证券市场交易行为中的不正当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概念、行为特征及其危害性 ,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内幕交易现象 ,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防范内幕交易行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析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监管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媛 《金卡工程》2010,14(2):221-222
中国证券市场产生以来内幕交易如影随行。伴随证券市场的发展,由于制度缺失和监管不到位,内幕交易愈演愈烈。本文通过探究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界定,分析我国现行法律监管的现状和实践情况,进而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法律监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洁 《金融纵横》2009,(12):35-39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是规范证券市场行为、防范证券风险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手段之一。然而,我国《证券法》作为规范证券市场的基本法律,对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却未明确规定,导致受害人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因此,加强对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实践出发,结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对内幕后交易主体的确定、因果关系的界定、主观过错的认定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对建立和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内幕交易在各国证券市场上都是禁止的。由于内幕交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内幕交易我国也频繁发生。本文通过内幕交易的国际比较,提出对我国内幕交易的界定和监管。这对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雯 《金卡工程》2010,14(8):203-203
内幕交易就是内幕信息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的违法行为。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严重侵犯了投资者的平等知情权和财产权益,影响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对于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是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平稳运行的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试讨论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特点、危害及认定标准,结合各国的相关立法与我国的法律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一些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7.
内幕交易是我国证券市场最为严重的违法行为之一,相比虚假陈述、操纵市场而言,内幕交易有完善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却没有完善可行的民事责任.本文在对我国内幕交易现状进行研究的情况下,对完善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提出些建议,希望我国证券市场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行业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出现了"黄光裕案"、"五粮液案"、"杭萧钢构案"等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违规案例,且呈愈演愈烈之势。9月7日,证监会发布《2011年上半年证券稽查执法情况综述》,介绍了上半年打击证券内幕交易、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本期财经热点关注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及其监管与防范。  相似文献   

9.
防范证券内幕交易是市场监管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前,并购重组业已成为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频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有少数公职人员卷入其中,内幕信息知情人士的范围也呈现愈加多样化的趋势。据此,监管方应当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披露效率,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惩处力度,运用民事、行政、刑事手段的合力共同打击这一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愈演愈烈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美日证券市场规范内幕交易规则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新兴市场。然而,内幕交易作为证券市场的违规现象,严重危害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已对禁止内幕交易达成共识并采取了种种措施。本文在对内幕交易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将美国和日本规范内幕交易规则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规范证券市场立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损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但由于内幕交易手法多样、甄别难度大等原因,监管内幕交易行为一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存在的难题。本文从内幕交易形成机制和监管的问题两方面分析如何全面、最优地进行监管,以减少内幕交易行为的滋生。  相似文献   

12.
内幕交易是证券法学界炙手可热、经久不衰的热门课题,关于内幕交易的各种概念、学说、理论被学术界翻炒得烂熟,解剖个案麻雀的精彩论著也不鲜见,但受制于案例、资料和相关数据的局限,少有学者从实证角度,系统性地研究我国内幕交易成案的总体特征。本文力图在传统证券法学研究途径之外,独辟蹊径,通过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等经济学科工具,对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查处的全部31起内幕交易案件加以实证分析,以期得出我国内幕交易案件的发案特征与规律,为打击和防范内幕交易违法行为,修订内幕交易法制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占先 《金卡工程》2009,13(2):25-26
内幕交易行为是一种证券违法行为,禁止内幕交易是各国证券监管的重要内容。随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各国证券市场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内幕交易行为随之日益凸现出跨境性、复杂性和技术性使之成为各国监管的难题。我国在加入WTO后,逐步放开本国证券市场,也将带来更多监管问题。本文将对跨境内幕交易监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新兴加转轨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多层次资本市场渐成体系,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渐显著。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制存在不足、违规成本低等原因,近期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案件呈加速上升的趋势,范围有所扩大,影响社会公平。集中力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行为已成了现阶段证券监管的重要工作。本文运用比较、规范和实证分析方法阐释了制约打击内幕交易的瓶颈因素,并结合实际尝试提出完善制度、严密监控、强化信息披露等打击、防范内幕交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吴习彧 《银行家》2005,(11):137-139
美国作家马歇尔在揭露华尔街内幕的一本书中写道:“内幕交易每天、每小时、甚至每 分钟都发生”。作为证券市场的天然副产品,内幕交易与反内幕交易的斗争将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始 终。对于刚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试点阶段,逐步走向规范、成熟的发展新时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来说, 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环境中,如何系统地通过宏观、中观、微观方面对内暮交易进行控 制,协调各系统的功能,发挥各系统应有的作用,以形成防范和控制内幕交易的强大整合力,将是 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增发等行为日益频繁和复杂,利用内幕信息进行非法交易并获利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作者通过运用经济学中效用函数理论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分析,指出作为理性人的内幕交易者,除了扩大内幕交易得益、降低内幕交易实施成本外,也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极尽所能地降低遭受处罚成本;而内幕交易者实施内幕交易的得益远远大于内幕交易的实施成本和所受到的惩罚,正是内幕交易行为频繁的原因。通过上述分析,作者提出了防范内幕交易行为的对策建议,即舆论监督和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7.
法律完备度与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执法者的行动策略和内幕交易监管制度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内幕交易法律的完备度,并寻找我国内幕交易监管有效性相对较弱的原因。通过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执法策略和制度安排的比较,发现内幕交易法律的不完备性将直接影响到内幕交易监管的有效性。一个国家的内幕交易法律越完备,其内幕交易监管的有效性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18.
内幕交易(Insider Trading)指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不对称的交易,以违法获取利益或逃避损失,其实质是使其他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并且违背了市场的公平原则,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是证券市场中所固有的一种顽疾。因此,打击内幕交易行为已成为全球证券监管机构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对内幕交易的概念作了概述,并且对禁止内幕交易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及法理学的角度对禁止内幕交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随后从比较与借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香港地区查处内幕交易方面的相关规则及其运行状况,利用香港严打内幕交易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阐述如何更好的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发现与监管,从而更好的维护中国证券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  相似文献   

19.
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而其中内幕交易的存在,更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内幕交易是指因地位或职务上的便利而能掌握内幕信息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该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买卖,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泄露该内幕信息,使他人非法获利的行为。内幕交易违背了公平原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 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股市的内幕交易行为更具普遍性、隐蔽性,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内幕交易者并非简单地利用内幕信息提前买入股票,而是通过操纵股价获取更大的暴利。本文通过对禁止内幕交易法律的国际比较,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的顽疾.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我国现行有关内幕交易的法律法规却对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涉及较少。学术界对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虽有涉及,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仍未达成一致。本文从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责任的重要性及现实紧迫性人手,尝试对该责任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因果关系及相应的诉讼程序方面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