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资股权进入与中资银行绩效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被外资参股的16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10.0软件利用这16家银行来自bankscope数据库的2005-2007年面板数据对外资银行股权进入与中资银行效率的联动效应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股权比例对反映被参股中资银行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和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AE)、净利息边际(NIM)的影响不大,外资银行股权进入的作用仍然非常有限,不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可能显著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外资机构抛售中资银行H股所带来的影响,并探索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多元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丽美 《金卡工程》2010,14(2):245-246
中国加入2003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面对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带来的压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2003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完成股份制改造,除农行外纷纷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许多中小商业银行也先后引进外资入股.本文从外资参股中国目内银行的动因、现状等出发,分析了外资入股中资对中资银行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重点针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引起的关于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考查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对外资八股中资银行的相关限制性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外资入股对中资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保持足够的金融控股权,又能与外围战略投资者实现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首先从外资入股对中资银行效率的影响人手,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结合银行效率理论和财务评价体系,借助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实证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外资入股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不是很显著的结论.并且,据此提出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扩大引进外资数目、改革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健全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等建议,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和中资银行的决策层更好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选取16家上市银行2008-2013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五个主要的效率指标:技术效率、技术水平、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化。随后按照外资参股比例的高低分组,运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治理等因素对商业银行以上五个效率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资参股比例较高的商业银行而言,较窄存贷差的宏观环境能凸显其技术优势;中等外资参股水平的银行需增加人力投入以获取效率提升;对于低外资参股比例银行,应扩大所有者权益,找到资金投入的合理规模。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主要定价模型,分析比较了适合外资参股的市盈率(P/E)、市净率(P/B)和现金流折现(DCF)等模型及其扩展。研究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定价问题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加快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有三年以上外资参股的银行面板数据,就引入外资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外资股权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引入外资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增加了银行的利润,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引入外资的力度,适当放松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加强外资机构对中资...  相似文献   

7.
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模式和治理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分析外资并购我国银行业股权的不同模式,分析对我国银行的利弊,认为外资银行持股中资银行部分股权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造成国内银行商业机密泄露,并认为资本金的增加并非银行重组效率提高的关键,而应以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为着眼点,引入国际通行的银行公司治理规范和管理专家来提高我国银行重组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外资参股中资银行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资参股国内商业银行的特点分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多以来,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步伐骤然加快。2001年12月,汇丰银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分别参股上海银行8%和3%;2002年9月,加拿大丰业银行参股西安商业银行12.4%;10月,美资基金新桥资本集团入股深发展,并可能取得第一大股东地位。随着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数量的增多,其特点也日益明朗。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资参与方战略参股的目的明显增强,外资参股主体的实力也明显提高。如花旗银行是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汇丰银行的母公司汇丰控股是全球第五大和英国最大银行,其自身也为香港最大银行;加…  相似文献   

9.
<正>与历史悠久的外资私人银行相比,兴起不足10年的中资私人银行似乎"资历尚浅"。但实际上,多家中资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因为产品上存在很大短板,"外资行在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比不过中资行"。Peter现就职于一家财富管理公司做客户经理。2010年留学回来后,他先后在某家知名外资银行私人银行部和一家中资银行私人银行部工作了5年多,最近才离开。他说,"不后悔从私人银行跳槽出来"。他觉得自己工作过的两家机构,外资行做得很  相似文献   

10.
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风险管理变革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四清 《中国金融》2004,(23):48-49
中国银行业进入了深层次制度改革阶段,中国政府与监管当局积极鼓励国际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使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中资银行改革重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汇丰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收购上海银行、交通银行的部分股权,恒生银行投资收购兴业银行的部分股权,其他地区性银行也引进了一些国际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11.
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法律监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以新设投资监管为主,而外资参股方式的准入监管却相当薄弱。本文从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动因分析入手,指出现阶段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对外资参股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围绕银监会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展开评析,重点剖析了外资入股比例、股权转让价格、对被参股银行的监管以及机构混业监管方面所存在问题和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应法律监管的若干建议和措施,即严格限定外资入股比例,进一步细化外资入股的程序规则;合理确定入股价格,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以新设投资监管为主,而外资参股方式的准入监管却相当薄弱。本文从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动因分析入手,指出现阶段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对外资参股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围绕银监会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展开评析,重点剖析了外资入股比例、股权转让价格、对被参股银行的监管以及机构混业监管方面所存在问题和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应法律监管的若干建议和措施,即严格限定外资入股比例,进一步细化外资入股的程序规则;合理确定入股价格,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3.
田美玉  黄晴 《时代金融》2008,(12):60-62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有许多银行都纷纷引入外资参股,外资并购的交易额不断扩大,并购速度呈加速发展状态。本文运用现在主流的效率分析方法——DEA方法,通过分析2000年到2007年我国9家不同性质的引入外资参股银行的实际数据,计算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探析引入外资参股对我国银行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金融》2013,(1):62-63
<正>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深入,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研究中外资银行竞争状况,探讨中资银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概述目前,外资银行主要是采取设立代表处、代理处、中外合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附属行等形式进入我国市场。截至2011年末,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家银行在我国设立209家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我国设立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245家分行)、2家合资银行(下设7家分行,1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6个国家和地区的77家外国银行设立94家分行(见表1)。外资银行在我国27  相似文献   

15.
外资并购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策层面来看,管理层对外资银行参股国内股份制银行已有明确的政策导向。2002年9月3日,在“2002年世界华人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若谷表示,央行鼓励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小银行;而次日发表的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课题组报告“进一步发挥现有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更指出:要通过充分引进民间资本和适度引进外资来增强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实力。关于民营资本和外资参股国内银行的管理办法也正在制定中。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中国外资》2004,(3):1-1
<正> 中国的银行业,再也不是昔日的四大国有银行一统天下了。从性质上来分,有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从范围大小来分,有跨国银行、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从资本来分,有独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等。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3年12月31日开始实施,仅仅两个月时间,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就已呈“山雨欲来风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这一时间表的临近,外资金融机构大举进军中国金融行业的势头正愈演愈烈。截至2004年10月末,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设立了223家代表处。而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更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新景观。目前,南京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9家中资商业银行已先后获准吸收境外投资者入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考虑。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引进外资的开放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外资银行进入后的竞争压力,本文通过分析几种不同改革思路后认为,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产权和公司治理,两者紧密相连,产权改革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公司治理,私有化和引入外资都是可供选择的产权改革方式之一,理论上不存在何者更优.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国有独资所有权结构为多元投资结构,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不改变所有权性质的多个国有投资主体的单一所有制和引进包括国有、民营、外资参股的多元所有制.鉴于我国银行业目前的特点,外资参股并不是一种最优的选择,引进外资银行的正确策略是:独资优于合作,合作优于合资.  相似文献   

19.
海外     
《首席财务官》2008,(4):15-15
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控股获批民生银行入股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UcBH Holdings Inc.,UcBH)于3月上旬获得银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由此中资银行在美国本土收购金融机构股权将迈出首步。据民生银行发布的公告,银监会同意其参股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持股比例为4.9%。  相似文献   

20.
禄雪焕  程茜 《征信》2021,39(6):78-86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背景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对国内金融风险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从银行资产规模、外资持股比例和银行盈利能力三个角度,分析梳理了外资进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门槛效应机制,基于2009-2018年全国3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面板门槛回归.研究发现,银行业外资进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当银行资产规模、外资持股比例以及盈利能力比较高时,银行业外资进入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当银行资产规模、外资持股比例以及盈利能力比较低时,银行业外资进入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会加剧银行风险.因此,国内大中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强的商业银行都应当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国内银行业应当坚持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也需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