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亮 《魅力中国》2014,(9):218-218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采用“讨论法”,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施展各种才能提供了锻炼机会;为教师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了一种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2.
孙冬琴 《魅力中国》2013,(11):131-131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发展的。课文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矗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朱俊景 《魅力中国》2013,(10):283-283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发展的。课文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矗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良信 《魅力中国》2011,(10):149-149
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开发与提升,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房珍 《魅力中国》2010,(25):227-227
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应成为广大教师研究、思考的一大课题。我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结合研究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申爱华 《魅力中国》2009,(22):231-231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创新教育的最佳素材,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之中,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素材这将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席卷全国的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强烈冲击下,所有的中学历史教师都面临着对传统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本文试着从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宝民 《魅力中国》2010,(25):218-218
识记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历史知识,识记能力是学好历史科目的基础。由于缺乏正确的识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传授识记历史知识的方法,造成学生对所识记的知识易忘易混,甚至对历史科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把知识点讲清楚,然后让学生勾划在书上就行了,而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提高识记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永真 《魅力中国》2011,(21):268-268
在新课程下,我们中学历史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要更加严谨,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独生子女,面对挫折往往不知所措,此时我们教师对其自信教育则迫在眉睫。那如何在中学历史课程中进行自信教育则是个缓慢渗透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坚持下去,利用科学的方法.就肯定能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座谈法对海南省部分大学、中学从事体育研究及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了调研,从新课程理论实施的可行性入手,旨在了解体育新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考"3+X"改革的推行,使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其中在文科综合考试条件下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将历史与政治、地理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就是中学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石莉萍  王毓高 《黑河学刊》2013,(1):138-139,143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有关民俗文化的内容大量出现在中学历史教材当中,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如何让民俗文化走进中学历史课堂,可采取适当结合课程内容,传授民俗文化知识;合理利用活动课,渗透民俗文化知识;加强实践教学,体验和感知民俗文化知识等。民俗文化进中学历史课堂,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够促进中学历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科整合,进一步推动历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潘玉凤 《魅力中国》2010,(33):348-348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在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按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理念、方法来组织实施教学。本文就新课改以来在教学第一线的实践,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如何采取对策优化历史教学两个方面粗浅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历史教学出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支进存 《发展》2011,(10):175-175
中学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识记、理解、分析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思维能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促进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谢树伟 《魅力中国》2014,(17):209-209
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知识串联法、开放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史海永 《老区建设》2009,(18):57-58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情绪性特征。文章结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探讨了中学教师行为情绪性特征及学生行为情绪性特征,将对指导现阶段中学历史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也逐步开展。这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重大举措,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相当大阻力,给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也提出很大的挑战。高中历史教师要把握住新教材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依据史料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使我感到中学历史教学要着重在“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中学历史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两大部分,前者是感性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理性升华,由此探索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扩展历史思维能力的三部曲。一、打车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因为历史基础知识是教材中用以展示历史面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线索。如何才能使学生记…  相似文献   

19.
吴可 《魅力中国》2010,(18):102-102
历史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接触那些内容枯燥的年代啊、时间啊、时代背景等课时,就出现厌倦情绪。教学中,我把历史知识通过趣味性、通俗化的故事形式,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娱乐”中轻松学习历史,这会比单纯化的讲述和阅读,效果要好的多。故事的讲述形式多样。有时让学生自己讲,有时老师讲;有时学生在台下讲,有时到台上讲;有时让学生主动讲,有时老师点名某同学讲。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历史教学中,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找到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的故事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成绩,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席宇红 《老区建设》2012,(14):62-6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中学历史教学培育学生人文精神,需采取的举措是:认真贯彻历史教学新理念,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