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高校银行贷款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丽娟 《经济师》2006,(4):110-111
高校银行贷款会带来财务风险。防范财务风险应从控制贷款规模、保证贷款资金使用方向、建立风险预警提示制度、规范贷款项目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等方面进行管理。现阶段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快速扩张的同时,高校财务风险日益凸现。高校贷款会带来学校财政风险、银行金融风险及政府财政风险。我们应从思想上构筑贷款风险防线、管理上提高贷款使用效益、制度上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方法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系统等方面入手,以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实际发生。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靖  罗健 《经济师》2007,(2):105-106
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具体操作的贷款、还款和风险防范的机制,大学生的个人信用体系有待建立。国家还应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证银行、高校和贫困生三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教育资金短缺日益成为阻碍高校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了银行贷款的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银行贷款办学一方面给高校带来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风险.本文通过对高校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高校银行贷款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的正确实施,关系到目前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的正常学习、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大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出已经十年,历经调整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机制缺陷,本文认为要实现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高校资助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十分必要。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多元化的资助贷款体系,实现资助贷款主体多元化、资助手段多样化、还贷方式的多样化,使资助贷款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二是建立资助贷款风险的顸警机制,建立“双重”环节的顸警机制,加强各参与方的良性互动;三是建立政策性资助贷款担保体系,通过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建立银行、担保机构与政府共担风险机制;四是完善资助贷款的激励一约束机制,强化风险主体的责任意识;五是完善资助贷款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贷款债务大规模形成是从1999年开始的,目前各方面估计不一,大约在2000亿~5000亿元之间。贷款债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高校合并、扩招、法规和行政推动、基本办学条件和本科评估考核、金融机构选择偏好、政府投入不足、高校自我约束不强等。对高校贷款债务风险程度的估计主要有高风险和风险可控两种观点。减轻高校财务负担、化解高校贷款债务风险的对策除开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贷款项目管理、稳定招生规模,重组贷款,继续增加财政投入等共识性措施外,还有一些具有体制取向的措施;如卖大学和卖资产、发行教育国债、土地置换、扩大捐赠、吸引外资、政府买单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高等学校为扩大招生规模,纷纷向银行贷款搞基本建设,高校贷款扩建成为一股热潮。贷款在为高等学校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为确保高校财务安全,规避风险,高校应重点做好筹资贷款的决策、资金使用控制和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和措施等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公立高校是高等教育这种准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成为了公立高校进行筹资的主要渠道。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大,公立高校银行贷款风险也不断增大。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公立高校的其他特性,当贷款存在巨大风险时,政府可能成为其银行贷款风险责任的最终承担者。文章认为,防范公立高校银行贷款风险转化为政府财政风险,应该从合理确定和控制贷款规模、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及强化校长经济责任制等几方面进行,同时,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进一步明确公立高校法人享有的民事权利、承担的民事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校贷款办学现象愈演愈烈,由此带来的高校财务风险问题日益突显,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以及银行的认识偏差.因此,要采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政府对高校负债的监管,拓宽高校融资渠道、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等措施来防范高校负债办学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高校利用贷款需要承受宏观及微观方面风险,为了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利用银行贷款的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监控高校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1.
高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银行贷款额度的控制与风险评价是当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热点.在分析评价现行高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所存在问题和银行贷款之本质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假设高校在贷款期限内每年只还利息,并改进了高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然后运用某高校的数据对改进后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银行和高校可适度放宽贷款的评价等级,为银行控制贷款额度和高校防范财务风险提供了量化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师生规模不断扩大和科研事业的逐渐发展,学校经费支出急剧膨胀与有限的财力之间产生巨大差距,故校方不得不通过贷款获取经济支撑.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高校普遍存在巨额贷款,而且正在不断上涨.所以,关注高校贷款,透析债务风险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以控制或者降低债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依靠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公共商品的社会组织和机构,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高校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如时贷款风险认识不足、贷款规模超出高校经济承受能力、不切实际地依靠贷款发展、盲目追求办学高标准等问题.必然产生还贷风险,特别是在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下,高校融资中还本付息的负担更重,风险更大.因此,本文从高校融资融资现状入手逐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行.2004年,国家对助学贷款政策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重大了改革,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负担;按照风险分担原则,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对开办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通过将高校纳入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系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效果虽然有了一定改观,但是还款违约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本文从现状和原因出发,结合国外的有关成功经验,多角度分析了风险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银行、高校、学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所采取的主要资助政策,但是近年来贷款学生的高违约率使国家助学贷款的施行陷入了困境.本文通过对银行、高校和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行为的博弈分析,建立了博弈模型.高校必须主动与银行合作才能更好地防范自身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风险,提出了高校在防范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中的角色定位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各个高校获得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高校财务状况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过度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投资决策失误、财务状况失衡、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方面。正确分析高校风险形成原因,有效防范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贷款问题已经连续数年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现已成为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巨额的贷款本患已对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所以,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控制贷款风险,以切实解决高校贷款规模过大的问题.教育部2009年首次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足可见问题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陈明凤 《经济师》2007,(6):123-124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贷款规模日益扩张,扩招与贷款正在形成恶性循环。再加上管理的滞后,高校财务风险日益凸显。如何防范控制高校财务风险,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分析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入手,充分认识风险,进而提出有效的对策来防范控制财务风险,以促进高校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俊忠 《经济师》2007,(5):104-105
贷款作为地方高校筹措办学经费的一种补充渠道,对促进地方高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贷款办学存在着诸多风险,对地方高校贷款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防范其对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是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经济师》2008,(11):115-116
随着高校连续扩招,办学规模急剧扩大,贷款规模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由于高校举债办学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危及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促进高校健康有序、稳定和谐的发展,是贷款高校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