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出现巨大差异。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利用夏普里值分解法分析各种微观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定量分析各因素对不同区域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1999—2010年,区域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显著并呈下降趋势;职业因素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最为主要且日益重要的因素,并且对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均有重要影响;受教育程度、年龄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明显,对于不同区域内居民收入差距各因素贡献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按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静态比较分析了城镇、农村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同时运用城乡差别指数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新变化。此外,本文还通过GE指数按组分解法讨论了城镇、农村、城乡之间对总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自从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伴随国家优惠人民政策的不断落实以及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新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不少,且收入也有所增加.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不建新股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居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是合理的,但如果差距过大控制起来就显得比较困难,并影响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且极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对新疆居民收入差距、因素进行分析意义极重.本文就深入分析影响新疆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并在此基础提出缩小新疆居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亭喜  苏旦 《经济问题》2012,(3):125-129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是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同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说,我国各省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三个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变动趋势,分析了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法作为调节经济之法,是在民商法对经济进行调节基础上的二次调节,相比于民商法,经济法更注重整体公平与实质公平。调节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必须重视发挥经济法的调节分配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光全 《生产力研究》2011,(12):108-110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分配差距状况与地区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是三大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所谓”两个差距“,指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二者虽有区别,但也是紧密联系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变化规律与趋势,存在着共同的原因,可以采取一些共同的对策。而且,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曾经计算199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统,取平均数后与当年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相比较,后者是前者的1-4倍,可见地区发展差距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之大。所以我们这里将两个差距放到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实际是国家-地区间委托-代理博弈过程,中国地区竞争力是影响区域居民收入分配与差距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决定地区居民固定收入分配及差距均衡,而且与地区生产成本、联合风险偏好、经济不确定和相关性因素共同决定地区均衡产出、剩余收入与总收入分配及其差距。调节中国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及其差距应当着力调节地区竞争力关系。  相似文献   

9.
居民收入分配规范函数及其福利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平  李恒 《财经研究》2006,32(8):17-27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有关于此的讨论也一直在继续,虽然国内学者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起来的研究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文章旨在将价值判断引入收入分配领域,得出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几个重要因素,并简要分析了各个因素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设计了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规范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利用阿特金森指数检验了居民收入分配效用,指出了现阶段调节国内居民收入差距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农村机械化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普及力度是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现总体偏低且持续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通常的年龄-收入驼峰型模式,我国在转型期出现了收入随年龄的增高而持续递增的独特模式。本文构建数理模型论证得出我国独特的年龄-收入模式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方向取决于健康寿命与总寿命的比值,认为该模式可能降低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定量测算表明,1995-2011年间我国独特的年龄-收入模式对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别约为16%~17%和2%~3%。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3.
满足消费最大化的最优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中国20年来的数据,估算了使居民消费最大化的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实际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不仅高于最优路径,而且偏离最优路径的程度正在扩大.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超过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而且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偏离最优路径,这说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抑制消费需求的强度更大.要扩张居民消费,就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缩小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本文的实证分析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方向和力度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可操作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4.
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城乡收入差距越小,说明城乡一体化进程越快,反之,越慢。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值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的城乡收入比超过了2,其中就包括我国。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和特征,利用1996-2011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国有经济占比、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的比例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文章结合实证结果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影响因素3个侧面对1997--2010年江西省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的时空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受1998年洪涝灾害影响明显;区域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缓慢扩大趋势,绝对差异呈现波动性缓慢扩大趋势;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空间相关性显著,高值区在赣北及赣中集聚,低值区在赣南集聚,集聚呈两极分化现象;收入水平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差异有不断增大的迹象;重大自然灾害、交通区位、与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区域发展政策及矿产资源等都是影响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宋彭 《经济与管理》2005,19(8):91-92,112
通过对1990-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数据进行检验,否定了在此样本区间内消费主体的理性预期消费假设;并利用样本数据建立了满足统计检验要求的且与实际拟合较好的消费模型,得出结论:消费习惯和可支配收入的变动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休闲消费蕴含休闲时间消费和休闲消费支出。本文以北京市为例,探讨居民休闲消费不平等问题。研究发现,休闲时间消费和休闲消费支出不平等现象日趋显著。本文通过K means均值聚类刻画了休闲时间消费差异。构建回归模型发现,休闲时间和收入是影响休闲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随着年份的推移,休闲时间逐渐成为影响“有钱无闲”群体休闲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收入的拉动作用逐渐弱化。对于“有闲无钱”群体,虽然增加该群体收入能有效提高其休闲消费水平,但收入与年份交叉项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政府实现宏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调控手段,具有显著的收入分配效应。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理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和内生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本结构负相关,在即期会强化农村居民在就业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在长期,城乡居民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重塑就业预期,通过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职业转换,第5年以后将出现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的格局,形成乡城收入赶超效应,产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In an earlier paper, we presented estimates of capital gains for a number of categories of assets owned by Belgian household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see how the distribution of disposable income between socio-economic groups is modified when one adopts a "broadened" definition of income which includes capital gains corrected for losses of purchasing power.
The main result of the study is that at current prices, the adoption of a broadened definition of income strongly increases disparities between socio-economic groups. However, when one takes into account losses in purchasing power, conclusions differ according to the period analyzed. For the years 1953–68, it appear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broadened disposable income is more unequal than the distribution of disposable income. For the years 1969–77 when inflation was high, the adoption of a broadened definition of income has reduced disparities, with the important exception of old age pensioners.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0--2010年湖南居民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湖南城乡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980--2010年,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收入两极分化在震荡中加大,其速度快于全国水平。基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