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理翔 《中外管理》2011,(11):64-64
“创二代就是要闯!”黄立波这句话讲出了所有创二代的心声。 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从小又受到父母闯荡江湖的影响,很早就树立了要干一番事业的人生梦想。一些有志气、有抱负的二代们,在大学毕业或者留学回来后,曾一度被“富二代”这三个沉重的字深深扎痛,但他们用行动向社会宣布:自己不是坐享其成、贪图享受的“富二代”,  相似文献   

2.
创业式接班能否蔚然成风?中国家族企业能不能健康、持续地走向百年?摘掉"富"帽子,戴上"创"帽子主持人:古人有训,"富不过三代","势可借而不可占,财可创而不可守"。我们大陆的企业界正在培养接班人,有的已经成为接班人,相信遇到的问题肯定不少。"创二代",  相似文献   

3.
李靖 《中外管理》2011,(5):58-59
作为国内专注研究企业传承的"一代",浙江宁波方太集团董事长、家业长青学院院长茅理翔从2010年起就发出呼吁:让富二代,成为创二代!创二代,不是一个即兴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乎两代人命运的、沉重的主题,也是《中外管理》满怀社会责任感所做的一个特殊的倡导型专题。  相似文献   

4.
一代一事业     
"富二代"通过独立创业培养了必要的企业家能力,并形成代际之间"1+1>2"的协同效应最近两年,国内出现了一个新词"创二代"。与"富二代"的种种消极现象相比,"创二代"们不满足于父辈的财富光环,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安排进入企业——老早就作为储君等待接班;也不在社会上炫富飚车,而是在一个与家族事业几乎无关、在接受最少财务支持的背景下进行创业。甚至,他们的创业领域与家族的成功事业"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5.
永康市长卢跃冬认为:要实现基业传承百年,就需要我们很理性、深层地去思考"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和问题。无论富二代也好,创二代也好,现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在关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永康市的企业交接班已呈普遍现象,一批"创二代"已经担当大任,他们基本完成了对创始人所创立产业的继承,并且正按照他们自己的愿望和设想去改造和发展企业。再造—个能征善战的“群体”去年夏天,我去浙江永康市企业搞调研,与卢跃东市长交流时,深感他对永康二代接班人成长与成功的渴望。他认为: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青年企业家群体,是永康未来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营企业正陆续进入"交接班"关键期,作为接班候选人的"富二代"不愿意接班却成为一种反潮流现象凸显出来。本文从"富二代"不愿意接班的现象出发,分析了当前社会中"富二代"不愿意接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董铭的"烦恼告白",开启了一个特殊群体发自肺腑的心门,道出了他们接班创业的辛苦,也告诉社会,当前民企接班的一代不是守业享受的一代,而是创业奋斗的一代,奋斗的道路既漫长又难题重重。这个特殊群体,我的总结就是三个字:创二代。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读者评刊《封面文章:创二代崛起》——2011年5月刊@中外管理杂志:【封面文章】创2代崛起:浙江永康家族企业创业式接班分析(文/@王缨@李靖摄影/@刘犇Rondy)社会对当前富二代的认知——开豪车、比阔气,躺在父辈的家业上混日子。但至少在浙江永康,这一纨绔子弟印象,正在被一群新生的少帅们打破。  相似文献   

10.
虽然痛点很多,但"富二代"公司涌现,也是创业环境越来越成熟的注脚这里"富二代"指的是公司而非公子。相对于草根创业,它们系出名门,有棵大树好乘凉。不过,大树提供的并非只有荫凉,也可能扔下个苹果把"二代"砸晕。大公司鼓励内部创业已成风尚,这亦是创始人不希望核心团队流失的激励方式。只是内部创业不同于内部创新,例如微信之于腾讯,是公司体系内的革命性产品,张小龙只是具有创业精神的职业经理人,而阿里巴巴不断分拆业务,以保持灵活性,也是为了激发创业活力,不同于令各板块独立去讨生活。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正在成为创业群体的中坚力量,从中央到地方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有很多,但是总体上成效甚微。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3%,而同期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创业为20%-30%。搭建有效平台,让政策发挥应有效益,是打通大学生创业"最后一公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从“飙车炫富”到“接班创业”,“富二代”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子承父业是天经地义,“富二代”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继承”的烙印。并且他们接班之后每年至少要保证创造20万亿元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江文 《人力资源》2014,(2):72-7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富人群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涌现.201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105万名千万富豪和6.45万名亿万富豪.与“富人崛起”现象相伴而生的是“富二代”阶层的出现.不同于普通青年,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以其张扬的个性、高端的消费能力及超群的人生经历,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当今“富二代”群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已经并不局限于家族企业的小圈子里,而开始逐渐向政府、企事业单位渗透.面对这个被贴上“桀骜不逊”、 “眼高手低”等标签的特殊群体,管理者们开始疑惑:如何调整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富二代”员工的激励、约束、考核等相关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潮商》2012,(1):36-37
日前,记者采访深圳市潮汕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了解到:既是“富二代”,更是“创二代”,深圳新一代潮商开始登台亮相,深圳“潮二代”正在陆续完成与父辈“接班”。  相似文献   

15.
王缨 《中外管理》2011,(11):62-63
“富二代,只是个名词,它不能代表什么。”浙江五谷实业公司总经理黄立波在与《中外管理》交流时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说自己周围的伙伴更愿意提“创二代”、“闯二代”,因为:“父辈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基础,给了比别人稍微好一点儿的平台,让我们去闯。至于闯得好、闯得坏,那就看你自己的水平和作为了.”  相似文献   

16.
景素奇 《中外管理》2012,(4):116-118
面对"是否打算创业"的话题,职场人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尤其面对老板时。于是心里开始犯嘀咕,甚至前后矛盾冲突。其实这就是一道面试题。创业,是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都曾经有过的念头。当然,有的人仅停留在念头,有的人付诸于行动,还有人铩羽而归。而作为企业面试官,对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创业冲动当然不会视而不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价值取向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改革的进度和社会的进步。作者就当前“富二代”青年发展的变化情况出发,在充分把握和关注“富二代”青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有利于“富二代”青年成长创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作者主张立人为本、倡导社会包容、坚持分类指导和引导观念更新等观点,为促进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营造创业氛围,从而实现青少年自身价值的增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历史残酷,每一代都常常认为下一代是垮掉的一代。社会对当前的"富二代",似乎尤其如此——开豪车、比阔气,躺在父辈半生辛劳所创下的家业上混日子,或者干脆躲在国外不肯回来,除此之外,“富二代”还会做什么?  相似文献   

19.
创业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晴雨表,青年是创业群体的中坚力量。了解创业青年的群体特征、心理与组织状况和创业发展状况,不仅有助于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好地扶持,还可以为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真实的素材。本文以"创业之都"北京的创业青年群体作为调查样本,概括出北京创业青年的群体特征和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创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董萍 《中国就业》2011,(3):37-38
2010年10月19日,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创业富民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确定自主创新、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创业富民、统筹城乡和东向发展工业强市六大战略。创业富民是在该市全民创业基础上质的飞跃,正处于"十一五"、"十二五"交点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起跑线上,芜湖市大力推进创业富民战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创业富民工作在该市掀起了新一轮创业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