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睿  王春梅 《经济纵横》2005,(10):74-75
“我讨厌公司里的HR,他是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他把自己的工资定得挺高,遇到其他员工要求加薪时,说话的口气却比老板还老板。”一位销售经理如此评价他所在公司的HR。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渴望跨国合作的理想主义精神,那么你和跨国新兴市场的老板就有的聊了。当然也许不是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的老板,因为该公司就像俄罗斯政府的臂膀。但可以试一下联想集团的董事长杨元庆,他为了加深对美国文化的理解而举家迁往北卡罗来纳州,此举也帮助他整合了中美员工。  相似文献   

3.
程海涛 《经济纵横》2006,(12):70-72
作为老板,可能他不屑于员工所谓的解释或理由,但他肯定会对事件的利害关系感兴趣,所以对上司说“不”时,不能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上,而要更关心公司的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上海一位通讯器材公司的员工近日到老板家做客以后,对老板家里的朴素倍感吃惊。“一张吃饭桌才够4个人勉强用。”在他的设想中,老板家里即使不富丽堂皇,也要比一般人家派头一些。虽然在此之前,老板在员工面前一再说明,自己为了维持公司的持续生存,已经想尽了办法,把个人财产都投进去了,但大部分的普通员工还是不信。  相似文献   

5.
记得我入职本公司没多久,在一次与老总的工作探讨中,就改善工作氛围一事,我以“水泡青蛙”的事例试以说服他。在公司的老员工中,大都比较“温顺”,好象已经习惯了这种慢节奏,根本就没什么忧患意识。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不能被卷入这个恶性循环的“漩涡”,我要去改变一些东西,要有所改变先从老板改起。  相似文献   

6.
EAP中国探路     
王珩 《经济纵横》2005,(7):56-57
“Janice,我有个员工不好好工作,他天天和同事吵架,我该怎么办?”“Janice,我们必须让约翰离开公司。但我们该怎么跟他说呢?”  相似文献   

7.
程海涛 《经济纵横》2006,(10):32-36
上海一位通讯器材公司的员工近日到老板家做客以后,对老板家里的朴素倍感吃惊。“一张吃饭桌才够4个人勉强用。”在他的设想中,老板家里即使不富丽堂皇,也要比一般人家派头一些。虽然在此之前,老板在员工面前一再说明,自己为了维持公司的持续生存,已经想尽了办法,把个人财产都投进去了,但大部分的普通员工还是不信。 而当这名员工向其他同事描述老板家里的寒酸相时,还有一些员工依然将信将疑。 普通员工不信任高管,这在很多企业都存在。根据华信惠悦咨询机构(Watson Wyatt Worldwide)近期的一份研究发现,有72%的员工信任他们的直接上级在业务活动中的行为是正直和诚实的,但只有56%的人相信高层经验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员工对公司经理层,特别是高级经理的信任度强烈地影响着员工的流动率、组织生产力和利润率。上述的调查显示,如果员工能够感知到高管的正直诚实,从而对高管形成较高的信任度,则会给企业带来财务上超过资本投资成本的回报,这种回报是那些员工信任度水平较低的企业的2倍。 那么,是什么破坏了员工对高管的信任度?在打造员工对高管的信任度方面,作为与组织各个层级联系最紧密的HR部门,能发挥哪些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胡可 《经济纵横》2006,(6):66-66
人力资源经理孙霞一点都没有马上要过五一长假的开心。事情缘于总经理授意她取消五一节的公司员工出游计划。 “公司成立3年来,效益一直不错。五一和十一长假,公司都会安排员工的旅游计划。但去年底以来,由于公司销售业绩下滑,老板大幅缩减了奖金和红包,结果员工怨声载道。特别是五一节将临,由于迟迟看不到公司有所安排,消极情绪、怠工现象时有发生。”孙霞对此感到非常无奈,她既无法说服老板继续掏钱维持员工的旅游福利,又对员工的怨气束手无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摩托罗拉也有一些工作表现差的员工,对待这样的员工我们该怎么办呢?”在遭遇员工这样的提问后,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经理的回答是:我们就培训他,帮助他从后进变为先进。  相似文献   

10.
高娃  张豫 《经济纵横》2006,(9):24-26
“萧总你刚来,还不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最近你就看看公司的一些项目材料,熟悉熟悉,等你慢慢熟悉公司的情况之后再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老板在公司管理层会议上对新到的总经理萧峰说。那一瞬间,萧峰觉得自己像个实习生,至少在会议桌上,面对已经成为自己下属的那些管理层,自己是旁听者,老板的第一次介绍就把萧峰的地位摔到了地下。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中国学生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他在公司里不苟言笑,很有威严,底下的人都对他毕恭毕敬。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有要事相商。他吞吞吐吐地说,发现公司的员工很怕他,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没有人敢接近他,就连原来创业时的老搭档也开始出现类似征兆。他想改变这种状态,但又不知该怎么办,所以来问我。  相似文献   

12.
《经济纵横》2007,(3):70-70
大多数老板会多次在员工会议上强调:“大家做得好是应该的,因为我们员工都是优秀的,所以我一般不在公众场合表扬人。我一般只会批评人。”与其持有类似观念的管理者应该不在少数,特点是不认可时下流行的考核工具,觉得太繁琐。正因为老板的这些思想,有些公司就没有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只有一套员工行为考核规范、干部民主评议制度。  相似文献   

13.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英明论断以来发展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全民族的共识。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更是乐此不疲。而事实也证明。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能够快速、稳定发展,有相当部分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推动的。 不过,最近有一位中科院院士的意见,很值得大家的重视.他说。经常有一些办企业的“老板”去找他。问有没有高科技项目,特别是那些“短平快”的项目。这位院士指出,“老板们”热心高科技是好现象但事实上他们却更关心的是“短平快”,把高科技与短平快划了等号,这种认识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老板可以成为员工的朋友、教练、盟友,他们可以改变和推动员工的职业生涯。但是倘若遇到笑里藏刀、喜怒无常、言而无信、吝啬小气的糟糕老板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5.
冯体纲 《经济纵横》2006,(10):80-80
对于HR经理来说,最期望的事莫过于成为高层“战略合作伙伴”了,而最尴尬的事莫过于所有实施的项目、制度、措施都得不到高层、其他部门经理和员工的支持了。本来项目实施前抱着为公司着想、为员工考虑的想法,但到最后似乎总落个“人力资源部就爱走形式,纯粹在浪费我们的时间”甚至“人力资源部纯粹是废物,不创造一点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次老板问他,你在公司的理想是什么?他打量着自己的老板,指了指老板的坐椅说,“你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卢俊卿 《经济月刊》2012,(8):170-171
晒年会、晒年假、晒年终奖……每年春节期间很多公司员工在网络上掀起了新一轮的“晒幸福”:一汽大众年终奖为27个月的基本工资,网易公司每个员工一台苹果电脑,甚至还有老板宣称公司里拿得最少的年终奖也达到了6位数,引来网友一片“羡慕嫉妒恨”,  相似文献   

18.
放飞员工:中小企业与员工共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彦 《时代经贸》2006,(5):72-74
有这样一个企业,公司规模不大,主要承接一些培训和诊断咨询项目。公司在发展之初接了很多培训的业务,但收益并不理想;最近接连接到了好几项诊断咨询项目,让公司老总乐得合不拢嘴。但还没乐够,老板的眉头却又紧锁起来:公司没有足够的优秀员工储备,这么多的项目到哪里找人做呢?如若招聘新员工,今后又如何安置他们?是在项目完成后解散?还是留在公司里等待新项目的出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陈希琳 《经济月刊》2014,(10):24-28
四川一家传媒公司的老板魏先生仍在为企业进入新三板而焦虑,他担心,还没走完准备、挂牌、融资这3个阶段,公司就会因种种压力而出局。“担心到最后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成都市蜀都公证处受理了一起特殊的公证:一保洁公司老板为了挽留因担心领不翻工资要求辞釉部门经理,而签订“在任何情况下绝不拖欠工资”的协议,成为全国第一位与员工进行公证的企业老总。 通过这件事,促发了我们的强考:在我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得翻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享受翻了市场经济中的主人翁地位。但是,在企业地位得翻保障后,企业又应该对其员工.对社会有什么样的承诺呢?一起“四川工资”公证事件实际上呈现了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追求的迫切和渴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