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座落在凤庆县城东山脚下、迎春河畔的凤庆县职业高级中学,从1983年创办至今,先后培养了2552名乡土实用人才,他们遍布凤庆以及临近5个地州的18个县、市,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茶产业是福建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率先出台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大力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福建茶叶实现了"五项全国第一"。全省茶叶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达96%,平均亩产118.3公斤,毛茶产量45.2万吨,毛茶产值235亿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937亿元。目前全省涉茶人员超300万人,茶业已成为福建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崔明理)为展示我国茶产业发展成就,落实农业部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计划,搭建优质茶叶产销衔接平台,促进茶叶品牌培育与建设,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4中国茶叶博览会将于2014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济南高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4.
正走进"世界滇红"之乡云南省凤庆县,扑面而来的是漫山青翠的茶树,随风而来的是沁人心脾的茶香。凤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5乡8镇,187个村民委员会,9万多农户,39万多农业人口,其中有8万多农户种茶,涉茶人口达到37.8万多人。茶园面积30万亩,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大县。茶叶收入,特别春茶收入是农民增收致富、开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凤庆县涉农面最广、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以及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为支持产业化企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农发行凤庆县支行从业务拓展初期就确立了"支持特色农业、培植优势龙头、打造绿色品牌"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但国内关于茶叶消费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为了加强茶叶消费与营销研究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拟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会议期间同时召开茶叶消费与营销专题论坛。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各相关专家学者: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但国内关于茶叶消费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为了加强茶叶消费与营销研究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拟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会议期间同时召开茶叶消费与营销专题论坛。研讨会的主题是"以营销拓市  相似文献   

7.
茶产业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在对山东省茶产业发展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具体分析了山东省茶产业的3种生产组织模式,即"企业+茶园+农户""专业种植大户+茶叶专业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型组织形式的特点与优劣势。并对新常态下山东省茶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出经营策略,延伸茶叶衍生品链条、推进茶旅一体化经营、形成完整的品牌体系、拓宽茶叶流通渠道、实践"互联网+"的运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不以恶小而为之——小议核桃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庆县是山区农业县,境内山高坡陡,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山区、半山区,山区群众一直沿袭着种植核桃的传统。特别是凤庆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味香的优良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1976年凤庆县被定为全省发展泡核桃一基地县。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目前,凤庆县泡核桃挂果面积10万亩,产量5300吨,产值突破1亿元。泡核桃覆盖全县13个乡镇,174个村,6.9万户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1%,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已达13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4%。全县核桃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接近1000户,单户农户核桃年收入最高达7万多元。核桃产业已逐步成为凤庆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小康目标的产业载体。  相似文献   

9.
安徽是茶叶生产大省,产茶历史悠久,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传统名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安徽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的重点产业来抓。日前,记者就该省如何做大做强茶产业、促进茶农持续增收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和创新举措,采访了安徽省政府副省长梁卫国。  相似文献   

10.
各相关专家学者: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但国内关于茶叶消费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为了加强茶叶消费与营销研究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拟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会议期间同时召开茶叶消费与营销专题论坛。研讨会的主题是"以营销拓市场、以消费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为发展茶产业而专门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依据《条例》,福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服务平台。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茶叶生产记录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茶产业大国,文章首先对21世纪以来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变化趋势、品种结构等特征进行了梳理,对茶产业供给侧存在的茶园面积增长过快等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面积、调整结构以及产业融合等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昭通市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昭通市茶叶生产具有较好的传统,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在全面分析昭通市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昭通市茶产业的发展应以小叶茶和苦丁茶为重点。分析了茶产品的市场情况并结合昭通地区实际情况对茶产业基地建设进行了合理布局,指出未来实现昭通市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工艺水平;加大投资力度,增加茶叶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加强市场开发,打造昭通小叶茶特色和有机苦丁茶品牌;实施绿色生产战略,提高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金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六安瓜片"的核心原产地,经过多年发展,茶叶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茶产业,推进科学发展,对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带动相关茶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县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茶叶专家陈辉。记者:茶产业是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绿色产业,是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15.
<正>"‘滇红’以它特有的香高味浓而著称于世,以它独特的形美色艳驰名中外……"中国著名红茶专家、机制茶之父、"滇红"创始人冯绍裘(1900-1987)在《滇红史略》中这样描述。云南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之一。滇红茶是凤庆的传统产业,生产历史悠久。1938年,茶叶技师冯绍裘以当地大叶茶为原料制成红茶样品在香港获得"红茶之上品"的高度评价,被伦敦市场茶师誉为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斯红茶之色泽,视为茶中珍品,凤庆滇红由此诞生,蜚声中外。1986年,云南省曾将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市场运行组织模式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经济社会中专业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市场主体十分清晰,且具规模,因此茶业可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进行研究。茶叶曾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目前对我国南方一些山区而言,茶叶生产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历史上来看,我国茶叶出口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优势,今后茶产业的竞争力必然落实在产业组织载体上。产业组织制度或产业运行的组织模式影响着产业运行绩效,进而影响其竞争能力。本文将对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市场组织运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般性结构,并试图针对我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现状,提出组织模式优化的途径,旨在提高我国茶产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瞩目之中,万众期待之下,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西子湖畔隆重开幕。与第一届茶博会相比,本届茶博会规模内容更为扩展,国际化、专业化特色更为显著。茶博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产业发展指示精神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茶消费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更是培育和塑造中国茶品牌的重要平台。其成功举办,必将对新时代我国茶产业转型升级、世界茶贸易发展和文化融合带来诸多利好,更进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北省382份茶叶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一步估计”法分析贫困山区农户茶叶生产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户茶叶种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样本户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剩余;茶园的海拔、树龄、茶农是否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户主是否受过种茶培训等因素对农户茶叶生产技术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出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推动贫困山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茶产业“三项补贴”,改善茶园基础设施条件;优化茶叶种植布局,提高合作社服务水平;成立茶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培育职业茶农,以提高贫困山区农户茶叶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9.
永春县是生产天然茶叶饮品的最适宜区,是全国最大的闽南水仙生产出口基地,被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概述了永春县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永春水仙茶产业发展措施与成效。根据永春水仙茶产业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茶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一,也是重要的茶叶出口国之一。近几年来,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下降。本文从制茶业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我国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作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