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薏米为原料,加以沙棘汁进行发酵制得一种新型薏米沙棘醋口服液。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对发酵时间、初始酒精度、发酵温度和醋酸菌种子液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醋酸发酵工艺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薏米沙棘醋最佳醋酸发酵工艺为:起始酒精度8%vol、醋酸菌接种量9%,32℃恒温发酵6 d。  相似文献   

2.
武艺 《现代食品》2020,(7):95-96,100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对醋酸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液进行后处理以去除絮状物。结果表明,当转速180 r·min^-1、初始酸度0.2%、初始酒精浓度6%时,酸度可达到56.21 g·L^-1,续茬发酵后可使最终酸度达到60~70 g·L^-1;在发酵液的后处理中,使用海藻酸钠处理发酵液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成熟龙葵果、蜂蜜、白砂糖作为原料,用果酒酵母和活性干酵母,通过优化工艺、确定单因素条件、设计正交试验,酿制龙葵果酒。实验确定的优化发酵条件为:含糖量17%;发酵温度26℃;果酒酵母和活性干酵母比例为3:1,加量1.3%;发酵时间5d;酿制的龙葵果酒色泽浅黄,酒味芳香,口感醇厚;总糖含量8%~10%;酒精含量8.5%;pH为4.1~4.4。  相似文献   

4.
马自强  李应彪  王陈强 《现代食品》2020,3(5):100-105,115
本文以加工番茄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工艺制备番茄汁,添加从酸奶中分离鉴定所得菌种,驯化制成复合发酵剂,研究优化发酵番茄汁的加工工艺.发酵菌种鉴定结果为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法优化获得了制备发酵番茄汁的最佳工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时间14 h、发酵剂添加量1‰、发酵温度37%,发酵终点PH值3.96.  相似文献   

5.
玉米醋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去胚玉米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酿造玉米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玉米醋的生产工艺条件。试验表明,玉米醋酒精发酵工艺条件为:玉米液含糖12%、酿酒高活性干酵母添加量0.1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d;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添加量0.7%、发酵温度32℃、发酵时1.77d。所酿玉米醋具有天然玉米色泽、酸味柔和且有浓郁醋香味.  相似文献   

6.
以红薯粉为原料优化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得出红薯粉生料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的较佳条件是:料液比1∶3,初始pH4.0,添加淀粉酶量为30 U/g、糖化酶为220 U/mL、活性干酵母为0.1%,搅拌均匀,于30℃左右进行发酵。144 h后终止发酵,测定残总糖量为20.7%,酒度8.0%(V/V),出酒率39.6%,淀粉利用率达到69.8%。考察了红薯、木薯和薯蓣等3种薯粉之间生料发酵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木薯粉发酵效果较好,144 h发酵终止后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残总糖量19.8%,酒度10.4%(V/V),出酒率40.6%,淀粉利用率达到71.8%,各项指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确立芡实发酵制备酒精的最优工艺参数,以乙醇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设计,利用熟料YC5-5根霉酒曲进行芡实发酵制备酒精研究。芡实发酵生产酒精的最佳工艺参数:芡实粒度8~16目、泡料温度70℃、蒸料时间25 min、加曲量0.4%和加水量1∶2.0。该优化参数下芡实发酵制备酒精的得率较高,达49.36%,将为芡实发酵生产酒精的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食醋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调味品。通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酿造醋更具有独特的营养和风味,经常适量食用酿造醋有益健康,已为国人共识。而国外,也有重醋轻盐的倾向:日本一直将"少盐多醋"放在"长寿之训"之二的重要位置上。苹果醋和葡萄醋则是欧美人喜好的醋产品,因为苹果醋中含有醋酸、延胡索酸、乳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葡萄醋的总酸含量为5-6%,并且其中含有较高的不挥发酸。果醋生产过程中,果汁中的营养成分通过酿造发酵,大部分均能保持下来,经地醋酸发酵,除生成醋酸以外,还会产生二乙氧基乙烷、高级脂肪酸等。酸类与乙醇作用生成酯类,使风味芳香浓郁,所以经过陈酿后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沙棘粕为原料,加入适量纤维素酶经酶解反应后得沙棘低聚糖,以低聚糖提取率为测定指标,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对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pH为6,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4.5h,纤维素酶添加量条件为0.4%,在此条件下测得沙棘低聚糖的提取率为42.81%,沙棘低聚糖的含量为84%。通过试验,对沙棘提取低聚糖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出确定最佳条件,为进一步开放沙棘低聚糖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米曲霉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以水解度为指标,考察发酵液初始pH、培养基中豆粕质量浓度、发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水解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高水解度大豆肽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6.6,培养基中豆粕质量浓度2%,发酵培养温度32℃,时间46h,该发酵条件下大豆肽水解度为48.12%。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产壳聚糖酶含量相对较高的曲霉作为发酵菌种,并对影响曲霉产酶的碳源、麸皮浓度、氮源、KH2PO4浓度、温度以及pH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碳氮配比是影响产酶的最主要因素。曲霉发酵产生壳聚糖酶的最佳条件是发酵温度30℃,pH为5.5~6.0,以1.5%的壳聚糖作为底物,2.0%麸皮、0.2%(NH4)2SO4和KH2PO4。获得酶活力约为0.507 U/mL的壳聚糖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较高产量的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发酵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法对植物乳植杆菌BXM2产GABA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菌株BXM2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产GABA最优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3.7%、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2.2 h,在该发酵条件下,菌株BXM2产GABA含量高达479.23μg·g-1。耐酸、耐胆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和含有不同浓度胆盐的MRS培养基中培养2 h,其活菌数均超过1×105 CFU·mL-1。菌株BXM2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耐酸能力,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可高产GABA,对开发GABA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柿果→挑选→清洗→去皮→去核→脱涩处理(1)→切块→压榨→柿汁→灭菌(2)→酒精发酵(3)→醋酸发酵(4)→灭菌(2)→陈酿(5)→淋醋→过滤→成品。脱涩(小量情况下)温水脱涩:用容器装入涩果,达容器的70%,加40℃~50℃的温水将柿果浸没,容器保温,隔绝空气,容器外也要保温,经15~24小时便脱涩。冷水脱涩:将装满柿果筐浸于池塘中5~7天便可脱涩。(在南方多用此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豆腐柴叶为原料,酵母菌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体系pH值和接种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发酵液中酵母菌数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酵母菌对豆腐柴叶发酵的优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豆腐柴叶酵母菌发酵的优化工艺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6 h,体系pH值3.5,酵母菌接种量0.15%.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新鲜的宁陵金顶谢花酥梨为原料,通过自然发酵、酵母菌发酵、乳酸菌发酵制作梨酵素,对比切丁处理和打浆处理对梨酵素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切丁处理后,酵母菌发酵优于自然发酵和乳酸菌发酵,梨酵素的还原力为2.40,多酚含量为35.57 mg·mL-1,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0.35%,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1.31%,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2.17%。打浆处理后,自然发酵比菌种发酵效果好,酵素液的还原力为2.36,多酚含量为34.81 mg·mL-1,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8.89%,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0.17%,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1.74%。  相似文献   

16.
以小米为原料,小米经糖化后与苦荞茶汤混合,用植物乳杆菌和活性干酵母双菌发酵,以感官评价得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发酵菌接种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饮料的发酵条件;再以柠檬酸、蔗糖、海藻酸钠为添加剂进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得分为指标,优化复合饮料配比组合条件.结果表明,小米苦荞茶复合发...  相似文献   

17.
喝浓茶、喝醋解酒 醉后习惯浓茶解酒,其实茶叶的茶碱与酒精结合对人体会产生不良反应,不但不解酒,反而加重醉者的痛苦,甚至诱发某些疾病。醉酒的人还习惯用食醋来解酒,食醋的醋酸只含3%至5%,要解2两60度酒中的酒精,至少需3斤食醋中的醋酸。  相似文献   

18.
以山羊奶为原料,探讨了燕麦蜂蜜复合山羊酸奶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燕麦蜂蜜山羊酸奶工艺配方及稳定剂的复配方案.结果表明:燕麦蜂蜜复合山羊酸奶最适工艺配料为白砂糖7.0%、蜂蜜1.5%、酶解燕麦粉2.0%、发酵温度25.0℃.燕麦蜂蜜复合山羊酸奶最佳稳定剂为酪朊酸钠0.4%、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3%、果胶0.075%、琼脂0.15%。  相似文献   

19.
<正>鬼伞类杂菌防治措施:①尽量选用新鲜培养料,使用前曝晒2天,或用石灰水浸泡原料。②控制培养料的含氮量,发酵料或发酵栽培时,麦麸或米糠添加量不要超过5%,禽畜粪以3%为宜。无论用何种材料栽培,最好二次发酵,这样可大大减少鬼伞的污染。③发酵时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70%以内,以保证高温发酵获得高质量的堆料。同时,培养料拌料时,调节培养料的pH值至10左右。  相似文献   

20.
灵菇菌主要菌群为乳酸菌、酵母菌和醋酸菌,主要用其发酵酸奶,从而使酸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等,并能够起到改善肠道功能、降脂、保肝等作用.本文对灵菇菌的菌群组成、发酵机理、在饮品中的应用及其保健功能等进行了综述,为综合开发利用灵菇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