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综合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与A股上市公司所处行业信息构造企业间的生产网络,从生产关联关系的视角解释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并探究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存在显著的生产网络同群效应,并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生产网络同群效应存在一定的方向性,主要表现为上游行业企业向下游行业企业的学习模仿;信息传递能力在同群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中介中心性正向调节金融化的生产网络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我国2015—2017年417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企业异质性对ESG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和非污染行业的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明确ESG表现的经济影响,为上市公司重视和提高ESG表现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谢瑞平  赵璐 《会计研究》2023,(8):134-145
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研究了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同群效应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存在行业同群效应与地区同群效应;(2)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行业同群效应和地区同群效应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对行业同群效应的抑制作用更强;政治关联的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削弱政府补贴的正向激励机制实现的;(3)大规模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行业同群效应更为明显,而小规模民营企业受政治关联的抑制作用则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企业研发的同群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研究结论对于民营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研发战略,构建“亲”“清”新型的政商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的背景下,企业绿色转型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作为低碳领域的重要融资渠道,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有利于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进而实现绿色转型。本文立足同群效应视角,研究行业间发行绿色债券的相互影响。文章以2016—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绿色债券发行是否存在同群效应,并考察行业竞争对这种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债券发行具有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且行业竞争越激烈,同群效应越强;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国有企业、领头企业、非重污染行业的同群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邢洋 《武汉金融》2023,(4):65-74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市场对完善高质量会计信息、构建高效信息体系以及创造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对上市企业ESG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会显著提升企业ESG绩效水平;第二,提高媒体关注程度会显著提升企业ESG绩效水平;第三,媒体监督在内部控制较弱的环境中发挥了替代效应,这种替代效应在不同产权、不同行业属性、不同行业竞争程度情况下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内部控制通过增强机构持股水平提升了企业的ESG实践能力,进而显著增加了企业的ESG绩效。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为提升企业ESG表现、明确企业提升ESG绩效的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的传递机制,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决策中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并且同群效应只通过行业路径传递,不存在区域传递路径。(2)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概率和程度均会受到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显著影响:行业内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越多,上市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概率越大;行业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均程度越高,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程度越高。(3)区域因素发挥了环境变量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处于同一区域会强化行业同群效应;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程度普遍较高的区域,同群效应也更显著。(4)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小企业的管理者模仿大企业进行决策优化;二是企业管理者迫于竞争压力而采取模仿行为。(5)同群效应能够提高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对于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的优秀企业,同群效应会削弱它们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7.
张洁 《现代金融》2023,(12):11-19
本研究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其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表现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探讨了技术创新和融资约束水平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ESG表现。进一步分析得出,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个渠道提高企业ESG表现。此外,从企业产权性质和行业属性的异质性来看,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ESG表现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提高企业的ESG表现和推动中国ESG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力推动“双碳”目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ESG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2009年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ESG评级对股票投资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与股票超额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这种正向影响能通过在企业内部提升经营绩效、在外部市场吸引投资者关注的途径实现,ESG评级能有效发挥内部价值创造作用、外部信号传递作用、外部声誉价值创造作用,且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低碳行业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更为明显。最后,本文结论通过了两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综上,本文丰富了国内关于ESG评级对股票投资价值的相关研究,并为未来我国推动ESG相关体系的建立完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于分析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显著提升分析师关注度和预测质量。机制检验表明,盈余波动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是ESG表现影响分析师行为的重要中介机制,内部控制质量是ESG表现影响分析师行为的重要调节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明星分析师和国有产权性质均削弱了ESG表现对分析师预测质量的积极效应。分项检验表明,不同于环境与社会责任表现对分析师行为的有限影响,公司治理维度的表现对分析师行为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简称ESG)机构投资者既是ESG发展的推动者,也是企业重要的所有者和监督者,探究当前中国的ESG机构投资者是否对企业的ESG表现产生影响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企业的ESG表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15-2020年A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季度面板数据,建立OLS和面板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ESG机构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并运用逐步回归法和Bootstrap检验分析了中介效应。研究表明:ESG机构投资者显著促进企业的ESG表现;ESG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约束大股东侵占行为(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因此,本文建议大力培育ESG机构投资者,同时完善ESG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治理的通道和法规。  相似文献   

11.
李敏 《现代金融》2023,(4):49-57
ESG作为衡量企业环境治理、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表现的综合指标,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造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显著提升企业价值。从ESG的影响机制来看,ESG表现可以通过增加分析师关注和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提升企业价值。本文在双碳背景下研究ESG表现的价值效应,为ESG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利用华证ESG评分刻画企业ESG表现,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ESG表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这种促进效应呈现出异质性效果,对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环境规制强度低的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第二,ESG表现通过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价值两个作用机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第三,ESG表现有助于促进企业开展实质性创新,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比较显著。上述结论的启示:一是引导企业增强ESG信息披露意识,将ESG理念有效运用于公司治理全流程,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实效性;二是引导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处于环境规制强度高地区的企业,在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企业ESG实践,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三是建立健全强制性ESG信息披露体系,强化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同时致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支持国内企业开展ESG实践和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李志生  苏诚  李好  孔东民 《金融研究》2018,459(9):74-90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企业过度负债的地区同群效应及其产生机制、作用因素和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数据表明,2009-2016年我国不同地区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排除个体、地区因素以及分选效应的替代性解释后,本文发现:企业的过度负债存在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企业是否过度负债及其过度负债的程度分别与企业所在省区的过度负债企业占比和过度负债指数正相关;过度负债地区同群效应产生的潜在机制在于非领头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和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低的企业的模仿行为;地区市场化进程、金融发展程度以及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对过度负债的地区同群效应具有显著影响。过度负债的地区同群效应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表现为:同群效应越强,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越高、偿债能力越弱、过度投资越严重、盈利能力越低。  相似文献   

14.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2010-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通过匹配中国省级层面绿色金融指数与企业层面微观数据,考察绿色金融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有助于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在绿色金融提升企业ESG表现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加快绿色金融发展速度,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二是强化ESG理念,加大ESG投资,鼓励企业ESG实践;三是鼓励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四是强化环境规制对企业ESG的支撑作用,充分释放环境政策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影响下,ESG表现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成为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21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二者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ESG表现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内部控制质量可加强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的产权性质、市场化程度和行业性质中,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差异,对非国有企业、处于高市场化程度以及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而言,其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探明ESG表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ESG)表现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够发挥监督效应和声誉效应,即通过提高企业的外部监督和声誉水平,进而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信息环境越差,ESG表现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越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时,ESG表现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抑制作用越为明显。研究基于企业ESG表现这一非财务指标,扩展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肯定了良好的ESG表现在微观的企业层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ESG信息披露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显示:ESG信息披露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机制检验表明,ESG信息披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资源效应、成本效应和市场关注效应来实现;将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和企业绿色创新引入实证分析中发现,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和企业绿色创新均能够强化ESG信息披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ESG信息披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非重污染、大规模以及两职分离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如何有效利用ESG信息披露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注入动力,引导地方政府更加积极地推进碳减排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9—2022年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双碳背景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双碳背景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会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且影响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重污染企业的ESG表现更易受到试点政策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双碳背景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政府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企业ESG表现。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评估双碳背景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效果,引导企业更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环保绩效,促进低碳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ESG不仅与“双碳”目标及绿色发展理念高度一致,更是攸关家族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进入代际传承期的家族上市公司2018-2022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二代涉入对家族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二代涉入可以提升企业ESG表现,环境规制和冗余资源会影响二代涉入的ESG提升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企业政商关系“既亲且清”、行业竞争度高、二代具有海外经历背景、二代涉入时企业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和成熟期时,二代涉入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环境(E)维度,二代涉入对社会责任(S)维度、公司治理(G)维度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E、S、G各子维度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研究为赋能家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对策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有关短期ESG效应的研究较少,进行ESG短期投入的讨论可能为ESG研究领域作出边际贡献。运用万得ESG评分和华证ESG评分对短期上市公司估值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以市净率为因变量,以两类评分为自变量的回归结果存在差异,万得ESG评分对市净率无影响,华证ESG评分对市净率存在显著负向作用,不同评级机构的ESG评分对上市公司估值有不同影响。将因变量市净率替换为市盈率进行稳健性回归后发现,两类评分对市盈率均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短期ESG评价对上市公司估值存在复杂作用机制,其对上市公司估值的有效性需要谨慎对待。上市公司决策者不仅要聚焦ESG长期价值观,而且要继续大力推动ESG评价深化发展,放心地为推动ESG而付费,作好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