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选娟  林宏妹 《金融研究》2021,490(4):92-110
作为我国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住房公积金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鲜有研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检验住房公积金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住房公积金能显著提高有房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可能性和投资比重,但是对无房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则无显著影响。研究其影响机制发现,住房公积金会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户主风险偏好,从而促进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本文研究结论对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引导居民家庭合理投资风险金融资产和实现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为缴存家庭提供优惠贷款和免税储蓄的同时,也使缴存家庭消费受到利息损失、流动性约束、贷款额度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住房公积金对不同类型缴存家庭消费的处理效应,评估制度对缴存家庭福利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IV-2SLS回归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对无房无贷和有房有贷缴存家庭的消费并无显著影响,仅能提高有房无贷缴存家庭的消费水平。有必要提高制度对缴存家庭住房融资的支持效率,降低制度对缴存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以增进缴存家庭的消费与福利。  相似文献   

3.
依据2013-2017年CHFS三期面板数据,利用面板Probit、倾向得分匹配等模型,考量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缴存公积金对居民幸福感正向影响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存在住房产权与住房贷款、收入水平以及工作单位属性的差异,对有房有贷和无房群体、中等收入以及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群体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提高居民自有产权住房拥有率和未来购房可能性影响幸福感。鉴于此,应扩大公积金覆盖范围,降低制度对于首套住房的贷款利率,切实保障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CHFS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住房预期收益对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建立两期模型考察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较高的住房预期收益提高家庭的房产比重,进而对风险资产配置产生挤出效果。较高的房产比重和风险偏好会放大高住房预期收益对风险资产配置的挤出效果,而较高的金融可得性则缓解这种挤出效应。住房预期收益对无房家庭、一套房家庭和无房贷家庭风险资产参与的挤出效应超过有房家庭、多套房家庭和有房贷家庭。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房价持续增长的现实背景,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家庭住房数量为核心检验住房投资对城镇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无房家庭,自有住房家庭的创业概率并未显著提高;当家庭有多套住房时,才能显著提高创业概率。同时,对仅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住房价值对家庭创业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有多套住房家庭而言,住房价值能显著提高创业概率。本文发现住房投资尽管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加风险偏好等机制促进创业,但也会对创业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只有在政府坚持住房去金融化和"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下,住房投资对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才能逐步占据主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问题显露,房地产业风险上升,家庭面临的金融风险也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使用概率统计方法测度家庭金融脆弱性,研究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家庭规模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家庭房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老年抚养比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而少儿抚养比和家庭规模的上升则会提高家庭金融脆弱性,这种影响在不同收入家庭和城乡家庭间存在异质性。第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能够减少家庭房产负债,提高家庭房产价值,而少儿抚养比和家庭规模的提高会增加房产负债和房产价值。第三,房产负债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房产价值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应当从维持房价稳定、降低养育成本、完善养老金融体系等几个方面减轻家庭债务负担,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  相似文献   

7.
康书隆  王晓婷  余海跃 《金融研究》2022,501(3):115-134
研究制约住房公积金制度效率的因素及作用机制,对保障国民安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阐述了流动性压力下,公积金对缴存家庭贷款决策与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借贷约束会显著降低缴存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的概率;流动性压力是公积金管理机构提高贷款门槛,从而降低借贷受约束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概率的重要原因;未获得公积金贷款支持的缴存家庭因购房成本的增加,家庭的非耐用品消费受到显著抑制。本文进一步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处理内生性问题,识别结果显示上述结论稳健可靠。本文研究表明:改善运营资金流动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效率,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还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提振内需,并为企业减费降负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8.
实施了12年、已帮助3000万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于其存在的合理性、功效及今后发展方向等产生了诸多争议。纵观世界住房及住房金融的发展历程与规律,结合当前我国转轨时期及从社会长远和谐发展来看,住房公积金制度必须有,但必须是一个功能定位明确、治理结构清晰、融资方式自愿、配贷机制公平、专为中低收入阶层服务、且从长期来看定位于政策性住房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9.
李睿  刘永文  田维双 《武汉金融》2023,(2):72-80+88
家庭经济脆弱性反映风险冲击对家庭消费和福利的影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当下,中国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VEP法构建家庭经济脆弱性指标,实证研究了在面临风险冲击时居民风险偏好和创业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风险偏好显著降低了家庭经济脆弱性,金融素养对家庭经济脆弱性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从净效应来看,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居民风险偏好,进而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偏好和金融素养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脆弱性较高家庭陷入经济困境的可能性。此外,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是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的有效途径,城乡二元差异以及家庭是否参与保险对居民风险偏好和金融素养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产生了显著影响。鉴于此,本文研究结论为家庭遭受风险冲击时的风险选择以及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公积金约束正成为分化不同类型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和消费偏好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1995年和2002年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检验公积金约束对不同类型家庭住宅特征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住宅特征需求方面,公积金约束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收入差异、单位类型差异、职业类型差异、职称差异和行业收入差异。其中,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在提高住宅结构特征需求方面获得了更多的公积金支持;而在住宅邻里特征需求方面,公积金制度对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的贡献度较高。在引入工具变量、检验公积金变量的内生性偏误时发现,城镇家庭在改善型住房需求方面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较强的依赖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定位应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并根据家庭类型实行有差别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并且这一结果在更换模型估计方法与核心指标度量方法之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北方地区家庭、低人力资本家庭以及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亲缘关系、父辈禀赋、外部身份与社会地位等维度下,劳动力流动对低社会网络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针对农户相对贫困问题亟需重视的现实,论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IV)实证检验了金融素养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素养能够显著缓解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且促进农户商业购买是金融素养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素养对东中部地区家庭、非政府扶贫户家庭、高物质资本家庭和高教育水平家庭的影响更大。上述结论在倾向得分匹配法、替换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推进农村地区金融基础建设、开展金融教育活动和引导农户合理参保,是提升农户脱贫内生动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金融素养是实现长效持续脱贫的内生动力,提升金融素养对于稳步降低家庭相对贫困有关键作用。本文采用2013-2019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中的纵向数据,利用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金融素养对家庭相对贫困变化轨迹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素养水平对相对贫困情况有积极影响,且能够显著促进脱贫速率,金融脆弱性在金融素养和相对贫困中发挥中介作用,多重保险发挥调节作用。个体金融素养越高,家庭金融脆弱性初始值越低,改善速率越快,从而降低家庭相对贫困初始值,同时对脱贫速率产生积极影响;在调节效应方面,多重保险能够强化金融素养和金融脆弱性初始值对相对贫困初始值的影响,且在金融脆弱性和脱贫速率关系中起到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积累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其再分配机制对住房财富水平有显著影响。为此,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和不平等回归分解法,对其影响路径进行系统性研究发现: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对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群体的住房财富积累具有稳定的正向再分配效应,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贡献较高。按照公积金的代际支付转移及分配差异的负反馈循环机制,这种不平等远未达到其最大影响。未来通过政策调整和结构优化,在公积金制度公平性和财富分配方面还蕴含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以及家庭财务脆弱性的非线性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呈U型特征,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返贫风险先下降后上升。第二,数字金融防返贫非线性效应的中介机制是通过家庭财务脆弱性实现的,数字金融的适度运用有利于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防止家庭陷入贫困,但滥用会加剧家庭财务脆弱性,增加返贫风险。第三,金融素养较低、收入较低以及处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家庭更容易遭受数字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广应用数字金融的同时,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坚守数字金融的普惠本质,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正向效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和2019年数据,通过构建家庭经济韧性指标,运用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于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如下: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家庭经济韧性,增强家庭面对冲击的抵御、适应和恢复能力,从而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高家庭就业水平并促使家庭持有金融理财产品来实现对家庭经济韧性的增强效应,这一效应对于乡村地区、男性户主家庭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住房金融制度建设是发展住宅产业、保障大多数居民居者有其屋的必要条件。本文阐述了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作为数据来源,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数字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将家庭创业决策分为创业行为决策和创业意向决策,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二者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的促进作用在男性、年轻以及城市样本中更加明显;进一步,本文对数字金融促进家庭创业决策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发现该促进作用是通过缓解家庭资金约束、提高家庭信任水平和增强家庭风险偏好这三个机制来实现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从微观角度理解数字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的积极作用,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和提高家庭创业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住房金融制度建设是发展住宅产业、保障大多数居民居者有其屋的必要条件.本文阐述了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结合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有序概率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居民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具体影响及其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降低我国居民家庭经济的脆弱性,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表明研究结果稳健。从收入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降低居民家庭经济的脆弱性。相较于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更显著;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家庭经济的脆弱性,但对乡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