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必读     
《商界》2011,(1):148-149
1.【美】吉姆·柯林斯:《再造卓越》,中信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定价:39.00元。 它说:十多年前,吉姆·柯林斯写出了两本世界级的畅销书,按照先后,一本是《基业长青》,一本是《从优秀到卓越》。十多年后,吉姆.柯林斯再次发力。当他看到《财富》500强中的贝尔斯登从神坛掉下;雷曼兄弟公司历经158年辉煌之后,陷入了破产的绝境;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缠身,最后只得被政府接管;美林公司荣耀不再,最后也难逃被收购的厄运……吉姆·柯林斯决定去寻找答案,如他所言,强者为什么不能恒强?一些昔日的行业帝国为何基业难以长青?人们从中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后人又该汲取什么样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2.
吉姆·柯林斯和波勒斯在《基业长青》中认为,那些基业长青的公司般都能够既“保存核心”又想尽一切办法“刺激进步”,也就是在保存其核心理念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并实现10年甚至30年“胆大包天目标”的企业。招行具备这些条件了吗?无论是在业务战略上的调整,还是矩阵式组织的实施,仍然只是战略和方法层面的,而如果不能有一套高瞻远瞩的核心理念和一个更加“胆大”但同样“高瞻远瞩”的目标作为方向,调整就只能是一时的,没有方向,其面对未来的应变能力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实战应用     
“一个未经历市场风雨考验的企业,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企业,只有经历风雨之后依旧保持不败的企业,才算得上真正成功的企业。”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基业长青》作者吉姆·柯林斯曾如是判断。  相似文献   

4.
吉姆.柯林斯在研究基业长青型公司时,慨叹常有报时人,难觅造钟者。他用"报时"和"造钟"来描绘一时风光和基业长青两种类型公司的特点。在他看来,抓住一两次某类产品生命周期曲线获得商业成功仅是报对时间,如若你想永远掐准时机,那倒不如制造一个犹如瑞士手表般耦合精密的公司组织,让这一组织变成滴答作响的时钟,昭示商业世界日夜更替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敏锐感知变化,根据变化不断创新”,彼得.圣吉认为企业经过“修炼”才能获得这种能力。其中的过程就如吉姆‘柯林斯说的:“每一步部不能决定最后一定成功,每一步又部决定着最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业》2013,(4):58-61
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很少有人能过上美满的生活,基本原因是过上好生活很容易。绝大多数公司始终未能成为卓越的公司,全是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公司——而这正是它们的主要问题。”吉姆·柯林斯所著《从优秀到卓越》的开头这样说。这段话已经随着这本书在中国的流行而广为人知,但是仍然只有少数人能够体会到“优秀是卓越的大敌”的真正含义,也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从“优秀”的自满状态中摆脱出来,努力向“卓越”进发。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18日,是现代管理学创始人彼得.德鲁克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德鲁克的著作的奇妙之处在于其常读常新。尽管组织外部环境和竞争态势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德鲁克对于组织和竞争的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总是显示出其惊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我们选登德鲁克《我们的使命是什么?》一文以及吉姆.柯林斯的回应文章,意在让企业领导人对自已的企业做一次最基本的检测。一个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的企业,必定是一个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企业,而在当今竞争环境迅速变化的时候,“那些只知道跟随潮流的人一定会随着潮流的衰落一起衰落”。明确的使命既能让企业知道什么是不变的,以及在环境发生改变时为了实现不变的使命如何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正如吉姆.柯林斯所说的,组织的使命就是“一套指导性的哲学思想,一座能够在动荡的暗夜中为他们指明方向的山巅灯塔”。  相似文献   

8.
经典的反叛     
吉姆·科林斯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在中国商界所引发的关注已毋庸赘言,那几乎是中国企业家群体最早接触到的管理经典。而今,当他们已对两本书中的理念烂熟于耳时,柯林斯开始转而剖析“从卓越到衰败”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0):111-111
2006年11月,是现代管理学奠基人彼得·德鲁克先生离开我们一周年的日子。这位曾经影响了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吉姆·柯林斯、张瑞敏等诸多知名管理大师与成功企业家的思想领袖,以其管理理论的原创性、前瞻性与实践性,而被管理学界、工商界公认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是“有史以来对管理理论贡献最多的大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子商务》2006,(5):108-109
"持久卓越的公司在恪守它门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的同时,不断转换商业策略和运营方式以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这就是发扬核心和促进发展的奇妙结合。" --吉姆·柯林斯  相似文献   

11.
杰弗里·摩尔的经典著作《跨越鸿沟》,曾和汤姆·彼得斯《追求卓越》、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并列,入选《福布斯》推出的"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书籍"。但杰弗里·摩尔本人却不为中国人熟知。这位硅谷策略大师咨询费用据说是彼得·德鲁克"身价"的两倍,高达15000美元/天,但他的成名作《跨越鸿沟》及其后的《龙卷风暴》、《猩猩游戏》等,一直未有简体中文版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这几年开始热衷于谈战略,但是,很多公司却没有明确的战略重点,面临着没有明确战略的危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依赖的“资源 机会”的模式已日渐式微,新的市场环境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唯有那些有战略重点、又管理有效的组织才能“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13.
吉姆·柯林斯在研究基业长青型公司时,慨叹常有报时人,难觅造钟者。他用“报时”和“造钟”来描绘一时风光和基业长青两种类型公司的特点。在他看来,抓住一两次某类产品生命周期曲线获得商业成功仅是报对时间,如若你想永远掐准时机,那倒不如制造一个犹如瑞士手表般耦合精密的公司组织,让这一组织变成滴答作响的时钟,昭示商业世界日夜更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组织的使命     
2009年11月18日,是现代管理学创始人彼得.德鲁克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德鲁克的著作的奇妙之处在于其常读常新。尽管组织外部环境和竞争态势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德鲁克对于组织和竞争的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总是显示出其惊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我们选登德鲁克《我们的使命是什么?》一文以及吉姆.柯林斯的回应文章,意在让企业领导人对自己的企业做一次最基本的检测。一个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的企业,必定是一个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企业,而在当今竞争环境迅速变化的时候,那些只知道跟随潮流的人一定会随着潮流的衰落一起衰落。明确的使命既能让企业知道什么是不变的,以及在环境发生改变时为了实现不变的使命如何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正如吉姆.柯林斯所说的,组织的使命就是一套指导性的哲学思想,一座能够在动荡的暗夜中为他们指明方向的山巅灯塔。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的中国,如果仅仅从社会上招收所谓的大学毕业生,来办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那是不可能的。公司要想长寿和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和再教育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11,(10):135-135
O:哪一年获得第一桶金? A:1985年,从事养蛇生意获得第一桶金。 Q:公司管理的核心理念? A:“至诚共赢,博厚悠远”。意在用“诚”创造大群体的共赢,建立博实深厚的长久基业。  相似文献   

17.
林子冈 《市场周刊》2007,(11):55-55
所有企业都可以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从平庸到优秀甚至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但只有那些能将持续改进的理念一以贯之付诸实施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基业长青的梦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董事长书架     
《华商》2012,(11):92-92
如何在一个不可预测的、动荡不安的、瞬息万变的时代打造一家真正卓越的企业?作者在全美国2万多家公司中进行了11层筛选,找出7家安然度过产业逆境与动荡的企业。基于超过20人的研究团队,柯林斯和汉森对那些在充满巨大力量和急剧变革环境中取得卓越成就的公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颇具争议性,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基业长青”是属于家族企业的精神气质和追求,而非现代企业的。现代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就必须建立家族企业那种对于“业”的忠诚感,就必须具备这种将意义寄托于代际传承的“业主”精神。  相似文献   

20.
热锅上的CEO     
天山 《三联竞争力》2006,49(3):44-45
几年前,《基业长青》非常流行.而20世纪的历史证明.确实有很多知名企业有资格成为佐证,甚至足以列为案例.比如可口可乐.柯达.西尔斯,通用汽车,福特等.它们曾被公认已经形成“能持续增长”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