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近年全球一体化浪潮,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并购,迅速做大做强,同时亦有不少企业未能同并购企业建立协同效应。本文将以中国化工并购著名意大利品牌"倍耐力"为例,探究本次收购双方的出发点、背后诉求,同时关注并购完成后两家公司做出的内部资源整合。本文将重点分析此次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得出此次并购使得双方在产品研发、销售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资并购及其动因分析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的统称。兼并指一公司企业将其他公司企业并入本公司企业,使后者失去法人资格,即各国公司法所称的吸收合并;收购指一公司企业通过购买其他公司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以实现对该公司企业的实际控制。鉴于兼并和收购的目的和动机都是通过公司企业产权转让以达到对其他公司企业的控制,所以  相似文献   

3.
朱妍 《会计师》2023,(16):53-55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今时代,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手段。企业并购是为了实现协同效应,提高效益。概括来讲,协同效应的目的是实现“1+1> 2”,具体分为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经营协同效应三类。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对赛腾股份并购菱欧科技的协同效应进行研究,并提出增强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邓正红 《理财》2006,(12):50-52
2004年,美国收购与兼并达到7770亿美元,比2003年上升了15%,欧洲收购兼并达到6620亿美元,同比增长7%。今年以来,这个收购兼并的上升趋势还在保持。对于公司并购,经济学家用协同效应理论来解释。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公司兼并后,其产出比兼并前两个公司产出之和还要大,这一效应常被称为“2 2=5”的命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研究企业并购的理论当中,有一种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真正原因是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就是1+1〉2的效应,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效应包括管理的协同效应,生产经营的协同效应,财务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的并购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购的动因也趋于多样化,大多数并购有着多种动因,以最主要的并购动因来确定并购方式才能符合公司的利益,以及为满足最主要的并购动因而寻找目标公司才能适合公司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企业并购动因在财务方面的表现,重点从财务协同效应的角度分析了了企业并购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对国内外协同效应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 ,指出并购协同研究的发展思路 ,即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作机理 ,应用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量化并购中的协同效应 ,结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情况 ,实证检验若干影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包含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两种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一、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1.经营协同效应通过并购,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从而获得廉价劳动力和生产力,降低成本,吸取对方优质软硬资源,实现1+1>2的经营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9.
何斌 《现代会计》2005,(2):49-50
成长性是许多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企业并购是公司外部扩张的主要渠道。鉴于兼并和收购在实质上的相似性(均强调事实上的控制权),往往将两者合称为“并购”。尽管在实施反托拉斯管制的国家中,并购交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如韩国管制者对财阀的投资限制。但是,为了追求协同效应的企业家们一直在进行不同形式的并购交易活动,如HP和Compaq的换股合并动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出发,以优酷并购土豆为例,分别从经营、管理和财务三个方面对横向并购协同效应进行研究,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对并购后的企业运行进行深入探讨。为并购目标企业是否产生协同效应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更好地为公司并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为企业并购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赵西梅 《会计师》2009,(6):74-75
<正>一、企业并购的动机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统称。企业并购迅猛发展根本动因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企业并购是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直接动因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主要有四种原因: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购买市场价值被低估的企业;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追求财务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会计师》2014,(12)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并购案例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并购行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实现协同效应将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本文从并购协同效应的含义出发,对协同效应进行分类识别,在此基础上试图从财务角度探讨协同效应的评价方法,构建了检测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框架,并对如何提升我国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4.
邹璐 《会计师》2014,(6X):31-33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并购案例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并购行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实现协同效应将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本文从并购协同效应的含义出发,对协同效应进行分类识别,在此基础上试图从财务角度探讨协同效应的评价方法,构建了检测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框架,并对如何提升我国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并购案—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为例,通过对资本市场中并购参与双方、水平竞争对手和上游公司的财富效应的分析探讨横向并购的动因理论。本文研究发现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支持了"效率理论"而非"市场势力理论"。市场预期可口可乐和汇源果汁的并购会产生协同效应,而非共谋行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会引发下游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汇源果汁希望通过出售股权实现业务重心上移,也会加剧上游市场的竞争。效率理论实现路径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出可口可乐与汇源果汁存在着管理、经营和财务等多种形式的协同效应,预期的协同效应是可口可乐高价收购汇源果汁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6.
皮海洲 《金融博览》2014,(24):87-87
近年来,在政策面的支持下,上市公司并购浪潮汹涌。而在诸多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中,有一个现象尤其引人关注,那就是对收购资产的业绩承诺,承诺在未来的三年里,收购资产的业绩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一目标,则由被收购一方用现金予以补偿。这一模式几乎成了很多上市公司资产收购的一种套路。其实,就上市公司资产并购来说,仅仅只有业绩承诺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笔者不妨以梅花生物资产收购预案来说明问题之所在。由于梅花生物拟收购的资产伊品生物2013年度与2014年1-7月处于经营亏损状态,而且亏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崔刚  王鑫 《辽宁财税》2002,(10):21-22
并购是现代企业资本运作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则是资本运作这一外向型交易发展战略的显体现,并极大地展示着资本运作的技巧和魅力,而越来越务“虚”(即证券化)的市场经济也成为财务协同效应的助推剂。财务协同效应对并购重组的显而又微妙的推动,使之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其积极性和片面性都值得我们作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在企业并购实践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并购方的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并购的全过程:在并购前加强对目标公司的审计,协助并购企业更充分的了解目标公司,及时揭示并购中的风险,核实目标公司评估价值,协助企业定价以降低收购成本;并购实施中,要对并购方案和并购协议进行审计,以确保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购后,内审人员要对企业合并后的整合情况进行审计,避免由于资源整合不利造成并购后的公司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5年至2010年我国沪深交易所成功进行跨国并购的10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支付方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并购双方的文化异质对收购公司的并购绩效影响显著正相关;收购公司的政府关联度与其并购后的短期绩效正相关,与其长期绩效显著负相关;收购公司的公司规模与其并购后的短期绩效显著负相关,与其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指出政府应加大对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扶持力度,应当谨慎选择跨国并购的时机和目标公司,强化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效应,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陈钟祥  邹智 《新金融》2004,(1):36-37
承债式收购是指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资产负债相等(即零资产)的情况下,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或部分债务为条件,取得被并购方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