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劳动价值论的框架范围内,可以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说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不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参与价值分配的合理性在于由于它们节约了大量的交易费用,因而使得创造价值的劳动可以利用节约的时间等成本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规律要求价值在创造主体与分配主体之间对称 ,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加了人们认识上的困难 ,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 ,生产劳动的发展遵循社会化分工协作规律时 ,表现出间接化、社会化、层次化、科技化的规律性。把“四化”规律引入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分析 ,完全能够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前提下 ,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会发现 ,创新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实际上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新的表现形式 ,要素价值论是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创造价值 ,按生产要素分配或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及其贡献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3.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相互关系上,国内有些学者提出了“无关论”和“统一论”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剖析了这两种观点各自的合理性与缺陷,深入探讨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相互关系。本文提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创造价值的主体无论与何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相联系,都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参与价值分配;主要源于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可以存在不统一、不完全统一和高度统一等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针对这个问题以及非劳动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参与收益的分配等,做进一步的阐述与澄清,从而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价值决定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在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赋予经济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合。从价值形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角度去探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为我们找到一种完整、准确认识劳动价值论的有效方法,它不但可以化解长期以来许多理论上的争议,也可以为我们当前所进行了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实践找到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内 ,根据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基本规定和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 ,揭示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对价值决定的影响 ,指出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冠玉 《经济经纬》2007,2(2):13-1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笔者梳理了理论界对传统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新认识,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8.
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其著名诗篇《蜀道难》中有句名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难攻易守,即使一人守关,万人也别想攻进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即“在新的形势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但要深化认识,就会碰到“物化劳动只能转换价值,不能创造价值”的关卡。然而,这个关卡是人为的,它导源于长期存在的理论扭曲。扭曲不克服,就存在逻辑性障碍,无法解释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能创造价值,并创造更多价值;。要按资本、按技术要素分配,在分配上作适当倾斜,就缺乏理论依据,从而形成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下面谈一些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同行专家给以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胡代光 《经济学动态》2006,(6):0003-F0003
丁堡骏教授的新著《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当代现实》已于2005年4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分别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等各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人的活劳动,通过凝结在物上,转变为价值实体,再经过交换实现了价值。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不一样。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依据是价值实体而不是价值。纯粹的服务劳动作为非生产性劳动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既合理也合法。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在分配层面上获得了收入,所以本来不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和保险劳动等被当作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分配的逻辑导致了生产逻辑的神秘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物化劳动(生产资料)来自其他企业的活劳动,而且是本期的活劳动,这说明社会活劳动是价值形成的唯一源泉。讲企业物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是完完全全的劳动价值论的一元论。既然是劳动价值论的一元论,一切商品和劳务都是人们的劳动成果。所以按资分配虽重要,但资本决不能制造产品,创造价值,所以“分取”的数量有一个界限,超过四化建设不称为剥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把抽象劳动看成了标量,但抽象劳动本身是矢量。抽象劳动在一定路径上的人类劳动力耗费量与这种耗费的净效果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是两上不同的量,此二量可依次规定为价值I与价值Ⅱ。价值Ⅱ只有“增值”而无“增殖”。非劳动生产要素包括物化劳动,可以增殖价值I,创造价值Ⅱ,但不能创造价值I。由于劳动与非劳动生产要素都能增殖价值I,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正当的。此外,本文还认为,还抽象劳动的矢量性本来面目,无论在理论面还是现实面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类,有形资产的价值来源于人的活劳动,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来源于人的活劳动,它们的价值都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但二者有区别。有形资产的价值来源于抽象劳动中的实劳动,无形资产主要来源于抽象劳动中的虚劳动,其价值的大小可以其节约社会必要劳动来度量。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劳动价值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新经济中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应该首先研究创造价值的劳动“微观”运行机制的新特点。对劳动的主体因素劳动力的构成要素“脑力”和“体力”的关系及其在劳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分析表明,只有“脑力”的使用和发挥,即“软劳动”,凝结为价值实体。劳动价值的这一特点只有在“新经济”中才得以充分显现。“软劳动”作为直接的抽象劳动的体现,使衡量价值的尺度“劳动时间”也失去直接的意义。这一“新论”本质上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资本论》原著中的"劳动"实际上隐含了"管理劳动"。党的十四大以来,关于管理劳动的性质及其是否创造价值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综述进行梳理:关于生产劳动涵义的揭示及当代管理劳动的性质和新变化;有关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判断标准的多角度分析;对不同类型企业、部门的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分析;关于管理劳动创造价值量的衡量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管理劳动的价值分配及不同部门的分配原则;最后总结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价值理论的逻辑延伸,一定的价值理论必然伴生相应的收入分配理论。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研究范式,经历从斯密、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价值论到萨伊的劳动、资本和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效用价值论的演变。与之相适应,收入分配的研究范式也从劳动剩余分配研究向要素分配研究转变。  相似文献   

18.
杜明义 《经济研究导刊》2007,23(7):15-16,30
马克思认为,管理、科研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已趋向于"总体工人"的"协作劳动".他还认为,价值分配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应正确看待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和收入,对他们合法的劳动和收入应从法律上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钱伯海教授提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归根到底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是本期活劳动”,并强调“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二重性就不能成立”,“谁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是一个科学体系,有如一个同心圆体系,同心圆的核心内容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物化劳动只是劳动二重性这个同心圆的外部层次。用物化劳动取代抽象劳动是不对的。劳动者本身的劳动有三处形态,即潜在劳动形态、流动劳动形态和物化劳动形态,只有当流动形态劳动结束时凝结为一个劳动结果,并表现为一种有形体的物质形式或物化劳动,这时才是价值表现,钱教授把劳动表现形式就当作劳动创造价值形式了。另外,钱教授还进一步从量上提出“物化劳动”创造多少价值,但问题是他所讲的量是统计量,是国民经济核算量,然而这种量同理论经济学上的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能够创造价值,而企业家的劳动是最高级的管理劳动,同样也创造价值,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角度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劳动价值有利于企业家队伍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