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适应性耕作行为是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文章旨在探究气候变化信息因素和信息来源对农户适应性耕作行为存在的潜在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气候刺激—信息干预—适应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阐明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邻里交流3类典型信息来源影响农户适应性耕作行为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湖北省水稻主产区920户稻农的样本数据对理论猜想展开实证检验。结果 (1)来源于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气候变化信息对农户适应性耕作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同时考虑3种信息来源的情景下,科研机构信息来源对农户的适应性耕作行为的正向影响最为强烈。(2)农户在获得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邻里交流的气候变化信息后,他们在气候变化适应性耕作行为方面差异主要取决于其气候变化认知而非主体信任因素。结论 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为代表的正式组织的气候变化信息对农户适应性耕作行为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但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所获得的信息能否提高其气候变化认知。  相似文献   

2.
农户科技学习行为是农业科技应用的关键,更是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以湖北省为例,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科技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农户科技学习行为的显著因素即行为态度、他人影响和文化程度,发现农户对学习行为的态度越高,受他人影响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采取科技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微观层面研究农户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是近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优化农户行为,可为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模式。[方法]课题组于2018年7月在重庆四面山区域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走访了90个农户家庭,收到有关化肥污染量的有效调查问卷51份,问卷记录了该地区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和化肥施用量(换算为污染量)。基于问卷数据建立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户生产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农户的基本信息、资源利用、种植选择、生产投入、技术采纳、环保意识和兼业均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政治面貌、职务、受教育水平、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方式、土地灌溉方式和处置作物秸秆方式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尤其是受教育水平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最大,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则农业面源污染越小。[结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户行为具有密切关系,建议积极推进"三农"建设,发展四面山特色绿色农业,在提高农户环保意识的同时利用先进科技促进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地理标志使用地区,农产品质量普遍较高,农户安全生产表现较好,因此有必要分析地理标志认知对农户安全生产的影响。[方法]文章采用陕西"洛川苹果"地理标志的实地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地理标志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以及行为意向,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2)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分别对地理标志认知和行为意向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最强的路径是"地理标志认知→主观规范→行为意向"。[结论]农户地理标志认知一方面直接影响安全生产行为意向,另一方面通过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最后从政府、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及农户3个层面提出提升农户地理标志认知与加强农户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农业人口的福利与生计产生多重压力,尤其是保护区周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贫困人口,因此更好地理解保护区周边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机制对于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非常重要。文章利用广东省4个保护区周边社区抽样调查的234份有效农户问卷,运用Heckman Probit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及其适应行为决策的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农田面积以及是否拥有电脑影响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但是,影响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的因素与影响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参与保护区培训、受教育程度越高、农田面积越大、居住地到市场距离越近的农户,越容易采取适应性措施。收入多样性指数越高、农户人均年收入越高的家庭应对气候变化的概率越小。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植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玉米种植农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农户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预期收益等影响着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其中种植习惯和态度影响程度比较小。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当前农业形势的需要,能有效提高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户对技术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由于政府主管的自上而下治理模式难以充分适应农业分户经营的需求,农户参与管护成为实现小农水有效供给的关键路径。本文运用内蒙古与宁夏两个省份共607份微观农户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业收入水平差异下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主观规范、行为态度、行为控制认知以及过去参与管护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意愿,农户的主观规范与行为控制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其行为态度。多群组分析表明,农业收入水平对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意愿有显著调节作用。其中,高农业收入农户的行为控制认知和过去参与管护行为对农户管护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中低农业收入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农户管护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适应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山东德州进行的对296位农民的问卷调查资料,本文发现,大部分农民能认识到气候变化的现象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养殖业收入对农民有关气候变化的认知结果影响显著。低于一半的被访者表示采取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和性别因素对其是否采取适应性行为影响显著。农民采取的适应性行为,以调整农时、增加投入和灌溉等被动适应性行为为主,调整作物品种、修建基础设施、采用新技术、改善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等主动适应性行为为辅。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其是否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研究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对新疆南疆棉农生产行为的影响。[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以新疆南疆巴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3个主要产棉地州6个县(市)12个乡(镇)的248个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实施以来农户植棉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农户植棉的行为意愿与生产行为有显著正相关,农户改变植棉的行为意愿越强烈,对生产行为变化的影响程度就越大;(2)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农户感知行为控制与其行为意愿亦有显著正相关,并交互影响;(3)南疆农民对棉花目标价格制度的实施总体满意程度较高。[结论]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政策引导南疆棉农植棉行为向适度规模、提质量、重效益、合作经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究农户对国家公园试点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认知、态度、参与及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从主观意识层面提升农户对生态旅游的支持度和参与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方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提出农户对发展生态旅游的成本/收益感知、满意度、参与行为、支持行为等5个潜变量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假设并进行验证,同时探究各个观察变量对潜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果]农户对于生态旅游呈支持态度,其收益感知高于成本感知,对未来发展政策的满意程度高于现状满意度,参与方式主要是参加相关部门或旅游景区组织的管理培训和市场推广活动;农户生态旅游收益感知、满意度及参与行为与其支持行为正向相关,成本负面感知与支持行为负向相关。[结论]农户的支持和参与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提升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和支持度,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农户利益诉求,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宣传,从而激发农户对生态旅游的正面认知和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户作为农地的直接利用者和管理者,对农地生态功能的供给行为直接决定农地能否可持续利用。文章探讨影响农户生态功能供给行为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武汉市蔡甸区37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将农户对农地生态功能的认知分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运用多因素斜交模型分析3个维度间的交互作用,运用二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的生态功能认知对农户参与生态功能供给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行为规范、主观态度、知觉行为规范3个维度的认知之间相互作用显著;农户对生态功能的认知是农地生态功能供给行为产生的基础,通过正向影响农户对农地生态功能供给意愿进而促使供给行为发生。[结论]宣传农地生态功能,营造积极社会压力氛围,并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激发农户参与农地生态功能供给行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能否形成,公众参与是关键。深入分析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完善乡村自治,实现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综合运用Logistic回归、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社会资本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有效促进农户民主参与。(2)政治效能感是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中介变量,其间接影响占比为78.1%。(3)收入水平在政治效能感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农户收入水平越高,政治效能感对其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促进作用越强。[结论]社会资本、政治效能感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农户社会资本的培育和提升,努力提高农户政治效能感和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面对日益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及耕地质量下降问题,乡村旅游地的地域生态优势对于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农户采用亲环境行为已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方法]文章基于江西省婺源县317份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亲环境行为的意愿作为研究主体,并分析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1)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采纳意愿较高。(2)农户个体特征中农户年龄;家庭禀赋中家庭总人口变量;认知特征中推行必要性、风险认知、技术认知变量;社会网络中种植大户、乡村精英及合作社变量;外部环境因素中政府技术支持、市场价格及游客交流均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采纳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应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农户进行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年轻一代农户对提高农户亲环境行为采纳意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农业活动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者。研究旨在探讨棉农农业低碳生产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农户层面上寻找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在新疆棉花种植区的调研数据,以化肥施用为例,采用Binary Logisitic模型,对新疆棉农低碳生产行为进行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户年龄、种植规模、受教育程度、生产中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及污染治理对农业生产重要等均对棉农化肥施用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年龄与受教育程度是负向影响。[结论]基于研究,提出政府要加强绿色种植及低碳生产理念的宣传以提高棉农低碳种植知识及技术认知,分年龄段对棉农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激励策略以引导其理性选择低碳生产行为,以及构建技术创新农户示范平台以加强棉农之间的交流、推进农业低碳技术指导与推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式,是构成我国生态旅游的主体。森林旅游在发挥林业资源优势的同时,也成为林区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最终效果取决于农户的适应意愿。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适应森林旅游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适应森林旅游发展遵循"个人认知→个人行为"路径,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认知对适应意愿的影响显著,主观规范的影响不显著;(2)农户适应意愿的选择取决于森林旅游带来的收益;(3)农户的自身资源禀赋状况对其适应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受访农户普遍认为自己拥有充足的精力、时间、能力等资源有助于其适应森林旅游的相关活动;(4)森林旅游活动开展后,农户近距离接触外部事务机会增多,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其决策行为不易受外部环境的直接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增强农户适应意愿的建议。首先,政府和行业管理者应根据农户的选择特性,通过开展基层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户适应森林旅游的认知和技能水平;其次,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农户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最后,为了提高适应性,农户应该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以更好地应对适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对耕地、耕地保护、耕地保护补偿的认知差异,并通过回归方程探究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对实行耕地保护政策必要性认知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激发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优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绩效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农户调查问卷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农户认为实行耕地保护政策是否必要为因变量,以反映农户特征、耕作情况、耕地认知情况、耕地保护态度的13个变量为自变量,对农户认为是否有必要实行耕地保护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农户类型在1%的水平上显著,纯农户认为实行耕地保护政策的必要性低于两类兼业农户;性别因素在5%的水平上显著,女性农户更认为实行耕地保护政策是必要的;家庭农业年收入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正向影响;耕地质量和耕地保护行为认知程度这两个多分类变量均只有个别哑变量显著。[结论]加大农户层面耕地保护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国家级耕地保护补偿统一化,各省、市可实行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尽可能满足农户的真实诉求,给农户选择耕地保护方式的自由;鼓励耕地流转和托管,创新和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不同类型农户的行为目标不同,农地流转对其农地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2)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市场化程度越高,农地流转对其农地投入的影响就越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就越明显;(3)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和农户农地流转的市场参与程度,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都有影响。研究结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引导不同类型农户进行农地的合理投入、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耕地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保障。2013年湖南"镉大米风波"敲响了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警钟。农户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是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保护的真正主体,调动农户积极性是提高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的效率与效果的关键。[方法]文章基于湖南省长株潭3市5县的181户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对耕地重金属污染的认知及其对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1)受访农户对耕地重金属污染的认知水平较低,但对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2)农户对耕地重金属污染的主观认知会影响其治理满意度评价,且农户对耕地重金属污染的认知越高,对治理的满意度评价越高;(3)农户的年龄和种植规模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到位的指导也是显著影响农户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因素。[结论]政府制定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时应进一步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加强对农户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专业技术指导到位率。  相似文献   

19.
优化土地种植结构,进而整合农业生产资源,逐渐成为各地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江西省2018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种植结构、区位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会显著促进农户家庭收入及农业收入的提高,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越大,其对农户家庭收入及农业收入的贡献越大;(2)不利的地形对农户的农业收入具有显著负效应,即丘陵山地会显著抑制农业收入的增加;(3)家庭实际经营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家庭收入及农业收入越高,但其工资性收入会明显降低;(4)家庭总人口数对农户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户主年龄会显著抑制农户家庭收入、农业收入及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调控农村耕地资源,促进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发挥区位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引导生产经营;增强农户人力资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构建了种植业技术密集环节外包的个体响应机理,分析外包认知、外包意愿与外包行为的影响关系,以及小麦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的播种、植保和追肥等三个环节外包行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以河南和山西两省631户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Mv-probit模型和Poisson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在技术密集环节外包过程中,播种环节、植保环节和追肥环节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二,农户的外包认知直接影响外包行为,外包意愿也直接影响外包行为,同时,外包认知通过外包意愿间接影响外包行为。具体来看,农户对技术密集环节外包易用性认知越高,选择技术密集环节外包的概率越大;农户对技术密集环节外包有效性认知越高,选择技术密集环节外包的概率越大;农户外包意愿越高,选择植保环节和追肥环节外包的可能性也越大。第三,外出务工工资、小麦种植规模、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小麦种植年限、技术培训是影响农户技术密集环节外包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