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威 《海南金融》2023,(4):44-51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多国参与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已经成为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石,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工具。本文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机制入手,概括其主要特点及成效,同时针对我国碳市场发育程度不足、非市场化严重等问题,结合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经验,得出我国应完善碳交易机制、丰富碳市场交易主体、创新碳金融产品、加强与国际碳市场接轨步伐等启示。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交易于中国而言是方向明确的必然之选,接下来要做的是制度的全盘设计基于科斯产权理论的排放权交易制度,是理论上解决外部性问题最具经济效率的政策工具,亦是当前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流政策选择。比较典型的实践包括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美国的区域碳交易体系(RGGI、WCI、MGGA和加州CAT)及自愿减排碳交易(VER)体系。  相似文献   

3.
欧央行气候变化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极端天气增多、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此,有必要加速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在减排方面,欧盟一直走在全球前列。欧盟最先引入碳交易机制和提出减排目标。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还公布了《欧盟气候法》并获欧洲议会通过,将实现减排目标纳入法律范畴。但随着气候变化现象频繁发生和欧盟减排力度的加大,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开始关注相关风险和减排的大量资金需求并探索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归纳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配给机制的特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配给机制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实现了减排,第二阶段不存在过度配给,故减排能力将有所提高,但对节能减排技术投资的引致效应有限。碳配额带来的经济租金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小,但意外收益的存在导致了收入分配的扭曲。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本文认为我国应加快完善碳市场的顶层设计,制定排放交易体系的纲领性指引,在国家五年规划中明确减排目标,将交通、农业等排放量较大且边际减排成本较低的行业融入到管控对象之中,由各个省份制定本省的分配细则,以基准排放作为分配原则,采用100%拍卖的形式,建立健全配给机制的配套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5.
欧盟是全球最早启动碳市场并开展碳交易监管的区域,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自2005年启动欧盟碳市场以来,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市场体量及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欧盟从监管制度、监管部门、监管事项等方面持续优化和完善碳交易监管体系,在提升市场主体信心、形成安全高效的交易环境、保障市场健康运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阶段,也已启动上线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监管体系。文章在分析总结欧盟碳交易监管体系相关经验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碳市场交易监管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强制减排体系,二是自愿减排体系,前者以官方机构发放的碳配额为主要交易标的,后者则是购买者出于自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而形成的碳汇量交易市场。我国的自愿减排市场包含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和碳普惠产品交易市场,同时CCER可在一定额度内作为碳配额交易的抵消量。我国的蓝碳项目在上述两个市场模块中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一些共性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如产权制度不明确、核算机制不健全、自愿减排交易制度不完善等,此类问题揭示出我国蓝碳市场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蓝碳市场制度建设存在较大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不断加强蓝碳自愿市场交易的立法,完善蓝碳项目开发方法学以及构建完善的蓝碳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从而实现我国蓝碳市场交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肉牛养殖作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其排放的温室气体占畜牧业总排放量比重达65%,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其温室气体排放也逐年增加。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各行各业加强减排措施,肉牛养殖业也需要积极响应并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支持肉牛养殖减碳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在肉牛养殖减碳,特别是在金融支持方面尚处在萌芽和起步阶段。本文梳理总结了美国、欧洲、日本、巴西、新西兰等经济体在肉牛养殖减碳和金融支持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我国金融支持肉牛养殖减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加深,并推动全球经济衰退。本文分析了该危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造成的影响,随后对基于排放交易体系和碳市场对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我国的思考,主要是:正确认识金融危机的短期性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性;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迅速抓住机遇,有步骤推进我国低碳经济转型;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促进型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
秦丽云 《中国外资》2014,(2):153-153
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造成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将促使全球变暖并且严重危害到公共健康和福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产业结构矛盾尖锐,能源消耗主要是煤炭资源,而且需求仍在增加,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扔面临较大困难。此文通过分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并借鉴欧盟经验,从而得出一些有益启示,完善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实现低碳发展的一条新路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导致的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和应对的全球性挑战。去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  相似文献   

11.
郭乾 《河北金融》2023,(6):41-44
欧盟碳市场是欧洲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重要抓手,由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和碳边境调节机制(C BAM)构成。本文梳理归纳了EU ETS最新的改革方案要点及C BAM的最新内容,研判分析了对我国出口的潜在影响,并借鉴欧盟碳市场的发展经验,就我国碳市场建设提出强化法律基础、细分核算体系、提升市场流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欧盟排放交易机制规则并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过去六年来碳交易价格和成交量及过去二十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及单位GDP中包含的温室气体后认为,欧盟采取的总量控制交易取得了阶段性成功,顺利兑现减排8%的承诺。在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本文指出欧盟碳减排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价格波动、分配机制和碳泄漏等问题。最后提示了中国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场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浩  高瑞 《海南金融》2023,(9):21-31
《巴黎协定》的合作减排机制将成为各国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NDC)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联合碳信用机制(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JCM)作为日本政府力推的国际碳减排双边合作机制,通过推动低碳技术应用,履行日本自身减排目标,探索JCM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开展ITMO跨国转移的先行先试,是当前日本政府衔接《巴黎协定》的重要工具。本文着重梳理了JCM的体系框架、运行机制以及实施效果,对其特点进行提炼分析,在借鉴JCM成熟的框架体系与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研究基于《巴黎协定》第6条第2款的自愿减排市场国际合作路径,为充分发挥我国低碳产业技术优势与碳市场建设经验,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利益、争夺国际碳市场规则制定话语权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气候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保证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满足人们改善生存环境的需求,全球各经济体逐步实施建立碳排放交易所的计划。本文探讨了全球碳交易市场格局并选取全球最大交易体系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为例,使用小波分析、VAR模型研究了其市场运行机制、价格波动规律以及市场有效性。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价格受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投资者对碳交易市场发展预期的影响较大,欧洲碳交易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化造林是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初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品交易形式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排放权及其交易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却给现有的会计体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正>1."碳中和"目标推动金融体系重大变革2021年4月22日,全球领导人气候首脑峰会正式召开。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分别在会议中进行了减排承诺。在此次气候峰会召开前,欧盟也达成了气候变化初步协议,希望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欧盟各成员国也同意制定各自的碳排放目标。截至2021年4月,已有包括欧盟27国在内的72个国家或经济体提交了各自的减碳目标自主贡献计划。11月1日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仍围绕如何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地球变暖的总目标展开,主要目标是让各国锁定切实具体的减排计划,以便在本世纪中叶于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8.
能源紧张及气候变化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我国已确立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并将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全球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作为耗能大户之一的交通运输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此契机,通过信贷资金合理投向,引导企业投资活动和经营行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和环保战略。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环境下,管理减排在减排体系中具有较为特殊的作用。企业通过管理会计发展出企业碳预算,以系统规划企业的碳排放、碳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等活动,可凸显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的减排作用。而如何设计和编制企业碳预算,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以高排放行业的发电企业为例,设计并编制了一套完整的企业碳预算体系,其包括碳排放子预算、碳减排量及成本子预算、碳减排收益子预算和碳排放权交易子预算等四个子预算,预期可有效发挥管理减排的功能。文章建议,应在我国高排放行业和企业推行企业碳预算制度,以达到高效减排和低碳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成立于2005年,是为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在2010年以前达到比1990年的水平减排5.2%而设立的官方机构。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体系,其市场价值以及成交量,都显著超过包括基于清洁发展机制在内的基于项目的碳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