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2021年是我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汇的特殊时期,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来提高社会经济条件、实现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借助CNKI数据库资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17-2020年间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现状、关键词共现、演进历程,深入探讨我国未来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中的学术脉络与研究重点。研究表明:(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逐渐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2)2018年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成果迅速增多,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学科领域较为单一,交叉性不强;(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就业扶贫、基层党组织、农发行、相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大热点领域,研究主题逐渐向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转变。研究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探索保障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搭建该领域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乡村振兴对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对乡村振兴已有研究回顾梳理,从文献特征、演进路径、主题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方法 文章将2007—2022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中文数据库发表的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3 532篇论文作为样本,借助科学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中国乡村振兴研究主题脉络和研究热点进行全面剖析。结果 (1)乡村振兴文献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历程可以分为起始发展期和蓬勃发展期2个阶段,核心研究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交流,但学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不大,尚未形成联系紧密的学术共同体和高产作者集群。(2)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治理体系的转型与创新、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联动发展机制等方面。(3)关键词聚类呈现出4个核心主题,包括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发展模式、成效测度和发展对策。结论 完善乡村振兴理论体系构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改革创新、精准测度乡村振兴成效、共助乡村振兴持续高速发展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乡村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系统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对比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时空演化、学科融合等的差异与热点,为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借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方法]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以2000—2021年Web of Science (WOS)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乡村旅游文献为研究样本,对国际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时空特征、学术共同体和热点演进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和比较归纳。[结果](1)从时间维度来看,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文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可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和成长期3个阶段。(2)从空间维度来看,美国、英国和西班牙等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乡村旅游研究的引领者,中国近年也位居前列。(3)从学科交叉融合来看,国际乡村旅游主要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背景下展开研究,并呈现与计算机科学、动物医学等跨学科研究态势。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主要基于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背景,多数机构呈个体点状研究状态。(4)从研究热点来看,国际上偏重市场运营导向的创新可持续发展研究。国内偏重战略政策引导下的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对其耦合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对山西省的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度在03~07,处于中等耦合阶段,两者的发展水平进步较快; 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2年为低度耦合协调水平, 2013—2015年为中度耦合协调水平,在2016年达到高度耦合协调水平。[结论](1)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值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D在2016年均处于近7年最高点,但耦合度增长迟缓,今后应注重两者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价值,以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全面协同发展;(2)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度增长态势明显,耦合效应明显,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山西省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3)山西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发展可分为起始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耦合度从2012年起长期处于稳定的中度耦合状态,但耦合协调度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发展现状,从两者的耦合发展角度对其耦合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协调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以乡村旅游发展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体现的价值与精准扶贫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社会发展和乡村生活环境改善上的成果组成耦合系统,通过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耦合度在03~07之间,处于中等耦合阶段,其中2010—2011年为低度耦合协调水平, 2012—2014年为中度耦合协调水平, 2015—2016年为高度耦合协调水平,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使其与精准扶贫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全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旅游扶贫最佳效果,达到高度耦合阶段的关键; 河南省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发展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但两者均未达到成熟阶段,应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开发等影响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耦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历来都是旅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选取中国知网近十年相关文献,运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热点以经济增长、入境旅游、旅游发展、旅游业和协整检验为主;研究热点演变路径可分为以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为主的热点爆发期(2011~2013年)、以旅游发展中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为主的低碳发展期(2014~2016年)和以乡村旅游及区域经济为主的新发展阶段(2017~2021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演进过程及其特征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以1999-2018年核心期刊上刊发的1697篇相关文献为样本,应用高频关键词分析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热点和演进特征等进行阶段性分析;对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1999-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领域的研究可划分为“探索总结”“多维研究”“主题深化”和“内涵提升”4个阶段。⑵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总体特征包括5个方面:农户主体是最持续的研究对象;农户收入是最重要的衡量尺度;生态效益是最明显的评价目标;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愈发受到关注;GIS应用是最重要的技术支持。⑶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退耕还林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工程成本效益综合评价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是未来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席卷全国,并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特色小镇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选择。借助计量可视化工具,从定量的角度梳理与分析研究进展,识别特色小镇研究的知识聚类与研究网络,整体把握其研究动态与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方法]文章以2010—2019年CNKI收录的488篇特色小镇研究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特色小镇的基本特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我国特色小镇研究大致分为探索(2010—2015年)和深入(2016—2019年)两个阶段,研究力量分散独立较少合作,出现少量代表性作者、研究机构及学术期刊。研究热点多元扩散,围绕体育小镇、发展策略、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等主题形成交织研究网络。研究演进脉络政策导向性明显。[结论]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应积极合作构建特色小镇协同研究网络,面向未来拓展特色小镇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业与乡村人文、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已有研究表明乡村旅游业与乡村人文振兴能有机契合,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中尚存在传统文化破坏、基础设施落后等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业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就乡村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在经济发展方面,从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农村扶贫和乡村旅游产业链的经济价值三个角度展开分析。最后,在梳理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乡村旅游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运用景气指数测度2007-2015年沈阳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建立沈阳市旅游产业监测预警系统,解析运行状态,并预测2016-2018年沈阳市旅游业发展态势。研究表明:①2007-2015年间沈阳市旅游产业整体处于景气态势,其中2008-2011年间呈现不景气态势;②沈阳市旅游业景气指数与沈阳市GDP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③沈阳市旅游产业预警指数发展呈现出正常(2011-2014年)-偏热(2015-2016年)-过热(2017-2018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演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本研究在对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演进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新疆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演进的困境,并找出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演进具有坚实的理论、发展和实践逻辑基础。新疆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演进过程中面临着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发展限制、政府和市场发展方式转换困难、经营水平和产业价值提升困难等困境。应通过优化乡村产业营商环境、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提升产业经营发展能力等推动新疆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顺利演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富裕农民、提升农业、美化农村的朝阳产业。文章通过梳理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判产业发展前景。[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揭示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最终对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如下的特点:(1)领导高度关注,政策密集出台;(2)市场需求旺盛,社会投资活跃;(3)发展主体多元,发展势头迅猛;(4)内涵日益丰富,类型模式多样;(5)中介服务逐步兴起,组织体系不断健全。[结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仍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呈现出产业形态更加高级、产业贡献日益凸显、产业水平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如保持15.5%以上增速,有望于2020年进入万亿元俱乐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梳理我国旅游创新领域的研究文献,对于学科发展和现实决策意义重大。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的1631篇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和Ucinet可视化工具,对旅游创新领域1998~2018年间的文献特征、研究力量、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前沿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1)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略有波动;发文期刊种类和载文分布趋于多元化和分散化;发文质量经历了"精深发展-粗放发展-回归精深"的U型发展过程;文献被引情况表明,虽已形成核心文献群但多数文献影响力较弱。(2)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及机构合作密度小,其分布呈空间扩散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相对较少。(3)关键词反映的研究主题有逐阶扩散及更迭特点,关键词网络密度逐阶降低,上阶段暂处网络边缘的关键词极有可能成为下阶段的研究重点;研究热点包括乡村休闲旅游创新、文体旅游创新、旅游科技创新、旅游规划及资源开发创新、旅游教育培训创新以及创新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的路径分析等方面。(4)民族地区旅游形式及产品创新、旅游与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乡村旅游创新、茶文化旅游创新、旅游纪念品创新等主题将成为旅游创新领域的研究趋势和重点。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国内旅游创新研究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加强新型创新技术与文旅等产业的交叉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铜仁市辖8县2区,总人口430万人,10个区县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纳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扶贫规划》)。笔者根据国务院《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扶贫纲要》)、《扶贫规划》等政策,结合铜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农发行信贷扶贫政策,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发行找准信贷扶贫着力点,推动农发行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探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新疆的现实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新疆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实地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对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沙湾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上述两个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沙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处于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通过两者相比较可以发现沙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价值。[结论] 在干旱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依赖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新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整体仍处于低级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贫困山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研究贫困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对掌握当地乡村旅游空间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技术、网络拓扑分析法和点—轴系统理论,分析了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和优化路径。[结果](1)区域尺度上,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总体分布不均,开发不充分,呈现中部—南部—北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休闲观光类处于主导类型,资源类型开发不充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县域尺度上,6区县间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明显,酉阳领先于其他区县;(3)空间关联方面,β指数为1. 01,γ指数为0. 34,Ai指数的平均值为76. 21km,平均径路长平均值为9. 28,表明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交通网络的连接度、通达度整体偏低,路网密度低;(4)结构优化方面,构建了渝东南"三级节点、两级轴线、两大板块"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系统。[结论]渝东南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开发不平衡、不充分,应尽快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充分挖掘整合特色资源,培育打造"点""轴""面"相结合的旅游空间体系,实现区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助推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正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仍处在尚未成熟的阶段,乡村旅游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破坏环境的现象,甚至对有些乡村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以保护环境、亲近环境及维持生态平衡为前提的绿色乡村旅游产业成为乡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热点。由田磊撰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11月出版的《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化评价与升级研究》一书,系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向读者介绍了旅游产业绿色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大数据与计量可视化工具相结合,有助于从定量的角度把握文献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方法]文章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作为研究文献的数据平台,检索2013—2018年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研究文献,运用中国知网(CNKI)计量可视化功能分析相关文献的基本现状;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功能分析研究文献的热点和趋势。[结果](1)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相关研究发文量由急剧上升到平稳增长;(2)绝大部分作者是独立研究,同一机构内部作者合作较多,有影响的科研团队较少;(3)个别杂志具有较强的影响力;(4)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分析,展示了热点关键词的频次和分布情况,揭示了热点关键词之间的知识结构;(5)通过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分析,揭示了热点关键词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结论]扶贫研究具有典型的时效性、政策性、专业性和持续性,目前的研究状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在2020年后研究内容将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精准扶贫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蓄势待发,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文章立足于国内相关理论研究,选定柘城县为切入点,深入农村了解返贫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通过走访调查、文献研究等方式了解柘城县脱贫成效的基本情况,总结柘城县脱贫成效举措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柘城县实际情况提出抑制农村返贫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帮助柘城县农村地区实现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也对其他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森林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森林资源是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客观准确地对森林资源游憩价值进行评估,对景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利用334份实地调研数据,基于改进的旅行费用法(TCIA)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该研究为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推进周边社区居民的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