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制订工作自1993年启动,历经立法机关八次审议,已由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物权法》的制订与颁行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一部法律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一般就会付诸表决。但是,物权法草案却在反复修改后进入五年来的第八次审议。这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八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有人说,《物权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财产支配领域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健全,广大人民群众将是《物权法》的最大受益者。法学专家王轶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大到一间房子,小到一针一线,都是《物权法》调整的对象。"王轶谈到,《物权法》通俗地说,就是财产法,财产权的法。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同样受到《物权法》保护。  相似文献   

3.
酝酿13年之久、8次会议审议、创造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以高票获得通过,并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可以说,《物权法》既是近两年争议最多的一部立法,也是与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大、最直接的一部法律。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刚刚通过的《物权法》是今年“两会”万众瞩目的焦点之一,从1993年起草,到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以来,《物权法》修改之细、争议之多、酝酿之充分,被很多专家称为“刷新了中国立法史的多项纪录”。经反复雕琢,充分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共识,《物权法》在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瓜熟蒂落”,高票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5.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与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物权”问题是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并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中提出来的。《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保护物权首先表现为法律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坚持平等保护物权”,这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际结合所作的新的实践和重要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夏燕 《江南论坛》2006,(1):38-4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新《草案》的修改之一为删除了让与担保权的相关规定。对于该项制度在物权法中的去留。曾有过不同意见。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1)让与担保以移转标的物的所有权来担保债务之履行,属于流质契约,不仅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担保物权的概念,在为债权实现提供高强度保护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权制度的重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诸多之最:审议次数最多--8次,时间最长--长达14年.物权法立法过程中将草案公开由全民进行讨论,受到的关注也几乎为新中国立法史上前所未有,其间的讨论甚至涉及到改革的方向问题.许多人可能认为多次的审议会令法律的产生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诸多之最:审议次数最多——8次,时间最长——长达14年。物权法立法过程中将草案公开由全民进行讨论,受到的关注也几乎为新中国立法史上前所未有,其间的讨论甚至涉及到改革的方向问题。许多人可能认为多次的审议会令法律的产生复杂化。而实际上  相似文献   

9.
《经济》2007,(4):10-10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立法过程接近14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8次的物权法,终于在世界瞩目、国人期待之中诞生了!  相似文献   

10.
李科 《经济研究导刊》2008,(12):117-118
《物权法》的出台和实施,将对我国公司治理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物权法》在《公司法》和《证券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界定了法人财产权,并明令禁止侵害法人财产权的种种行为,这将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规范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下称《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是继《合同法》、《物权法》之后,我国民事领域的又一部重要立法。  相似文献   

12.
邹群 《经济导刊》2010,(3):38-39
历经13年的酝酿与修改,2007年3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顺利通过,并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是我国立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为不同主体的财产利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0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欧洲议会提交了题为《研究与技术开发国际合作展望》的公报。同年11月欧洲议会指定其研究、技术开发与能源委员会对该报告进行深入审议,并要求对外关系、安全与防务政策、发展与合作、经济货币与工业政策、对外经济关系等其它委员会提出各自意见。研究、技术开发和能源委员会于1996年5月7日通过决议——关于欧盟委员会《研究与技术开发国际合作展望》的审议报告,以此提出了欧洲议会关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的意见。现将审议报告的要点作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一、欧盟制订国际科技合作新战略的背景欧盟制订国际…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它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理解,《物权法》是指一切以人对物的支配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法律,狭义上的《物权法》,指物权法典,是民法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我国物权制度的诞生,为民法典奠定了重要基础,标志着中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与施行对中国会计体系的健全与发展起到重大现实意义,有效提高了各行业对新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并带动行业会计准则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由面到点的方式,逐步深入阐述《物权法》是如何促进会计领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物权法关于车位的权属规定较笼统。本文剖析了我国《物权法》对车位权属的规定,并对车住所有权的取得,房屋与车位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民法中以抵押权的追及效力来处理抵押物转让的问题是基本模式,但也有赋予转让抵押物所得价款以物上代位性的解决方法。在抵押物转让制度上,我国立法从《民法通则》到《民法通则意见》,《担保法》到《担保法解释》,再到《物权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严格限制到绝对自由又回到宽松限制的一波三折的演变过程。基于解释论的立场进行考察,在作为我国现行担保法律体系中心的《物权法》担保物权编的规定中,并没与赋予抵押权以追及效力,也没有赋予转让抵押物所得价款以物上代位性,受让人也不享有涤除权。司法实践中严格《物权法》第191条的规定进行操作即可。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由九届人大十二次会议审议并予以通过 ,已于 2 0 0 0年 7月 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会计领域的一件大事 ,认真学习、领会新《会计法》对规范会计行为 ,完善会计法律 ,指导会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会计法是 1 985年制订的 ,1 993年经八届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修订过 ,新《会计法》从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出发根据会计工作的改革、发展和变化 ,较以往的会计法规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一、强化了会计监督加强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行为及资料真实性、客观性的重要措施。以往《会计法》的会计监督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济》2013,(5):60
4月17日,省长朱小丹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2013年制订规章计划》和《广东省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为加快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广东信息化发展水平,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会议强调,要把握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的重要机遇,抢占信息化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构建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一化无线宽带通信等新技术,推动信息化和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的依法行政,特别是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确立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物权保护理念,确保其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贯彻物权法的立法精神和有关规定,有效地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物权,防止执法侵权行为的发生,是各级行政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拟抛砖引玉,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宗璋 《财经研究》2002,28(5):54-60
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文中简称《招标投标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00年1月1日正式施行。《招标投标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规范公共采购招标投标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无疑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政府采购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如何正确界定《政府采购法》的法律地位,目前存在非常激励的争论。本文试图就这两个法律之间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