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志乐 《英才》2007,(1):88-88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2006年,社会责任的概念一下子火了起来。媒体的各种评选活动,部把社会责任列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社会责任概念是突然间出现的吗?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如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指出,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的确,目前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不容乐观。难道不是吗?那些“苏丹红”、“冠生园月饼”、“大头娃娃奶粉”,多处发生的矿难、劣质工程等,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真实记录。事实在警示我们: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不容回避,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2004年,在世界很多角落,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博。2005年,世界经济走向会发生什么变化?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4点28分,发生在汶川——一个不知名的四川小城的一场大地震,让全中国的民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发生在中国的震级,当量和破坏力最大的一次地震。里氏7.8级。重灾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上万生命消失。汶川,一瞬间成为全体中国人持续关注、关怀、援助的“中心”。当一个平静的商业社会被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扰乱的时候,当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可以平静地在大街上呼吸,行走的时候,你是否记挂着废墟下等待拯救的生命?一场大地震和一个商业社会有什么关系?答案是,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相似文献   

5.
到2015年,中国的消费者将拿下全球奢侈品市场20%以上的份额。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奢侈品商家又该如何明察秋毫,投其所好,顺势而为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进步很大,但是差距也很大 问:周总,这两年大家都在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您认为为什么这个问题近年来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曾经为中国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有利人口结构即将发生转变。尽管业界关于“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有多种说法,但对于这一趋势的出现已形成共识。那么,一旦“人口红利”消失,是否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未雨绸缪,寻找新的增长模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恐惧“人口红利”的消失吗?劳动力比较优势真的就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惟一的可依赖优势吗?本期专题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视角观察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首富黄光裕宣称,到2008年,国美要达到1200亿的规模。实际上,不光是国美,联想、海尔、美的、长虹等企业,都将1000亿作为未来10年的目标,而要缔造1000亿企业帝国,中国企业的最大弱点在哪里?最大的突破将表现在哪些领域?中国企业整体将发生何种改变?未来的1000亿企业帝国,将具备何种普遍性特征?刚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市场上竞争的一些中国大企业,如果要想实现从100亿向1000亿的跨越,则要在战略思维上做出更大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回顾今年春季以来在中华大地及至全球范围发生的SARS危机,它对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中国迅速控制疫情的成效也赢得了国际上的称誉。在这个过程之中,政府扮演了强有力的角色,充分显示了其统一行动和社会动员的力量;与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和主导相比,民间自发的力量动员似乎显得黯淡,至少并未如人们期望地那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公民社会在危机应对中的表现特点及其进程?公民社会在这次危机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在中国强有力的政府管理模式下,公民社会的治理机制是否具有发展的必要?这是中国转型时期治理结构变革中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改革20年到今天,中国社会的财富分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贫富差别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当今社会财富的分布情况到底如何?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国有资产还有一定的数目:经营性资产大约6万亿元,非经营性资产大约有2万亿元。那么私人资产能有多少?既然国家统计部门没做统计,那就让我们来做一估算,首先是个人存款,到去年底已达6.4万亿元,加上手头现金、债券、股票、保险、私人手中的金融资产至少8.4万亿元。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境外一些机构与媒体对中国经济发起新一轮“唱衰论”,妄图影响国际社会看好中国发展的主流预期。究竟是哪些人对“唱衰论”乐此不疲?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大势怎样看?  相似文献   

12.
这确实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也许若干年之后,后人们会用胶片、磁带、图书等各种可能记录历史的介质记录在2003年春天发生在中国的这段历史,恐惧、无序、死亡将刺激着人们阅读时的神经。我们会留下什么?我们的情绪和行动理性吗?我们会带给他们榜样的力量吗?  相似文献   

13.
葛鑫 《英才》2008,(4):45-47
从2005年败落于“盛大盒子”,到2007年觊觎“最赚钱的中国网游公司”,盛大这两年发生了什么?在行业爆发期,这家公司又会有怎样的作为?  相似文献   

14.
朱雪尘  松子 《英才》2007,(1):89-89
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在2006年一下子火了起来。企业纷纷出笼社会责任白皮书。同时,莱外国媒体对于世界500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排名中,中国两个垄断型企业“遥遥落后”。那么中国经理人是怎样看待社会责任的呢?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20年里,这个阶层的形象怎样被人们提起?再过20年.这个阶层又会以怎样的形象被人记住?“中国企业家》梳理了20年来这个阶层的变化,这里记录的是他们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的变化。我们观察到,中国企业家阶层在20年里从社会的底层迅速崛起.成为改变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生活内涵由简单变得复杂.生活品味由粗糙变得精细.他们由“农民企业家”变成了活跃于国际商场的大商人。他们成为社会新思潮的引领者.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群。  相似文献   

16.
刘学东 《经济界》2000,(3):21-2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和心,对这个关乎中国人民命运、社会前途的重大问题,必须反复作出正确判断。妥善解决。亚太金融风潮、科索沃危机、印巴冲突、车臣战事、李登辉两国论等一系列事件发生,中国政府面临新一轮冲击波。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中写道:“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含意是什么?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是要求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7.
总有一些事情让人记忆深刻;总有一些事情影响深远;2007年,中国地政有多少大事件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历史在这一年里能记住我们国土人多少辛勤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徐爽 《数据》2012,(3):56-56
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2011年的欧债危机,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近20年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中国早已深深地融入到其中。在当前经济、社会全方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的统计工作怎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我们的统计部门又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统计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中国的新车销售量超过日本、真追美国的时候,我们发现已经身处在一个不断扩大的汽车社会。未来的汽车社会是什么样的?面对能源耗费、环境污染、车辆安全、交通堵塞这些方面的挑战,我们如何塑造起我们想要的汽车社会?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0年”成为中国社会中的热点词汇之一。一个时间节点何以如此触动国人心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