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中国FDI的行业空间分布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颖  周峰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1,21(2):169-173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分布日渐广泛,由于进入各地的FDI行业不同,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进入中国FDI的行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分析FDI的行业投资的空间分布特征,首先用区位商分析FDI的行业相对空间分布,即各行业FDI投资项目在各省市的集中程度;然后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一定时段内各省市FDI投资项目的行业变化进行计算,得出各省市FDI投资项目产业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效果指数,通过分析认为:直接外资重点分布的东部沿海虽然在吸引FDI方面具较强竞争力,但这一地区FDI的结构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东部沿海FDI项目结构亟街改变,投资于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制造工业已近饱和,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进入的FDI额少,项目少,因而FDI投资结构对目前其吸引FDI的能力并无太大影响。并简单谈到具有空间差异的FDI行业分布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通过分析FDI区域差异情况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显示出FDI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中西部数量相对较少,而省际迁移人口也主要迁往沿海一带省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迁出人口多,而迁入人口极少。通过这些FDI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为国家人口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合理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对外贸易和FDI对不同主体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影响的机理,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和FDI均提高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其中东部地区的正相关关系显著,中西部地区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且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和FDI对政府、企业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的系数均大于中西部地区。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结论,笔者利用泰尔系数分别计算出区域间对外贸易、FDI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区域间对外贸易和FDI差异拉大了政府、企业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郭力 《经济经纬》2012,(3):40-44
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回流背景下,我国各省就业有β收敛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对中西部的就业贡献大于东部。中西部的FDI占GDP比重上升较快,对外开放度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就业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的正相关关系仅在东部表现明显;说明东部第三产业较发达且能高效拉动就业,而中西部仍主要靠制造业扩大就业。与中西部的政府驱动特征相比,东部更加依赖私人投资拉动就业。  相似文献   

5.
制度是有效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2004-2008年288个地级城市的新进FDI,我们检验了企业所得税税法改革对FDI在我国各城市区位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税率下降城市相比,税率提高地区税改后流入的FDI增量有显著减少;通过比较东、中、西部区域内部各城市发现,中部地区上述所得税政策效果显著,而东部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所得税优惠减少程度越大的城市,FDI增量减少程度越大;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得税优惠程度的减少引起FDI增量减少显著,而东部不显著。结论支持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税收信号传递理论,所得税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影响着FDI投资地点的选择,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缩小了中西部区域内各城市间FDI投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周申  张亮  漆鑫 《财经科学》2011,(12):17-27
随着我国FDI流入量的逐年上升,现行金融体系能否适应外资的大量流入,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我国1998-2007年间28个省区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扭曲差异对FDI流入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地区金融扭曲差异会影响FDI的流入,但金融扭曲差异对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其对外商直接投资流量的影响。分地区研究发现:我国东部金融扭曲差异对FDI流入没有显著作用;而中西部金融扭曲差异显著地抑制了FDI流入,且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存量的抑制程度要明显的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FDI区域分布因素变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用计量模型分别分析了决定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FDI地点分布的因素及其在1991年前后的变迁。认为中国FDI地点选择因素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存在很大差异。当前,沿海地区吸引的FDI仍以出口加工型为主,中西部地区的FDI和当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交替关系。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将使我国正在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更大作用的境外企业投资仍将集中于东部地区 ,而且这种集中程度还会更高 ;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 ,将使要素继续流向收益高的东部地区 ;国际市场的扩大 ,延缓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进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部企业进入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兼并。因此 ,在短期内中西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杨晓明  田澎  高园 《财经研究》2005,31(11):98-107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和聚集效应,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个城市组群的FDI区位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人均GDP、土地成本、聚集效应、交通状况和教育水平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的FDI区位选择模式各有不同,突出表现在:聚集效应在环渤海地区不显著;工资成本已经开始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资分布产生影响,但在其他地区仍不显著;教育水平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影响显著,但在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利用FDI地区差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区利用外资的政策和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的严重不均衡现象。通过地区差异的理论研究结果以及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来探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区位差异的主要因素。中国可以通过调整吸引外资政策,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措施,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以促使FDI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部、中西部及周边国家FDI区位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沿海地区与中部、西部、周边国家越南、印度的投资环境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FDI区位优势,提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更好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FDI转移,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化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31个大中城市及国家高新区2001—2016年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显著促进高新区发展,对高新区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果,并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溢出效应增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城市高新区的溢出效应强于中西部城市;外商投资强度越大对高新区溢出效果越好;高新区的人才数量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的溢出;继续扩大开放,促进投资自由化,吸引更多外商投向中西部地区,增加人才投入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东道国旅游服务的出口。旅游服务条件的改善、FDI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入境游客对旅游信息的传播等都有利促进旅游服务的出口。运用中国1987~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东部旅游服务出口具有显著的创造效应,而中西部旅游服务出口的创造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检验结果也证实,我国FDI空间分布的差异与旅游服务出口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王少芬 《经济研究导刊》2009,(23):113-114,155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FDI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但FDI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布极不均衡。通过采用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对全国各省份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建立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四个模型,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力图为制定科学地利用外资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地区经济差距问题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亦然如此。文章重点研究外资区域分布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利用三大区域面板数据对地区经济差距与FDI规模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DI确实是引起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加大的原因之一,FDI在各区域的分布不平衡又加剧了中西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在各区域内部,FDI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也使得各省间经济难以实现协调发展。回归结果说明,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时不可忽视FDI因素,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要与引资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FDI最具吸引力的发展中国家,但FDI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分布极不均衡。根据经济地理理论,运用EBA(极值边界分析)模型,系统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条件因素,揭示FDI区域间的发展规律及其差异性,为政府制定利用外资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vestment,简称FDI)。截止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高达6918.97亿美元,已成为世界FDI的主要流入国之一。然而FDI在我国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二元结构,80%以上的FDI流入东部沿海地区。而近几年流入东部沿海地区的FDI也呈现出明显“北上”之势,  相似文献   

18.
宋京 《生产力研究》2007,(17):73-76
文章采用地区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中国本地工业企业产出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FDI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以及在时间趋势上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FDI对中国本地工业企业在总体上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其中中西部地区FDI的溢出效应高于剔除三大直辖市后的东部地区,而且三大直辖市除外的东部其他省区获得的溢出效应从时间趋势上看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9.
刘琳  卫梦星 《经济师》2009,(3):40-41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了2002—2007年中国各省市的FDI区位选择因素,探讨了市场规模、效率工资、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等变量对FDI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部省市,人力资本、技术水平、集聚经济效应对FDI的流入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效率工资与FDI显著负相关,而中西部地区只有市场因素和集聚经济效应在起作用。东部省市的引资实践表明外商在决定投资区位时,越来越看重软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制度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雷  韦海鸣 《财经科学》2003,(5):107-110
本对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简称FDI)和制度变迁的分析表明,二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FDI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区域制度变迁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非均衡发展则进一步加深了FDI区位分布上的非均衡。我国中西部地区应通过积极的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进而以FDI的流入推动制度变迁,实现制度变迁和FDI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