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有的监管体系"偿一代"已无法适应当前以及未来寿险业风险管理的要求.2016年,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偿二代"正式实施,给我国寿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深刻影响.为此,本文从负债端、资产端和公司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分析"偿二代"对寿险公司风险管理的作用路径及影响.研究发现:在"偿二代"下寿险公司在负债端的风险管理重点应在于着力优化并调整产品结构,使得长期期缴业务成为核心;在资产端的风险管理重点应在于提升权益投资和另类投资比例;在公司的风险管理上应逐步加强完善风险管理框架,不断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和资本补充工具,再保险对资本和风险决策的影响具有内生性。本文采用2009—2020年44家中国产险公司的数据,运用联立方程局部调整模型,首次实证检验了偿付能力监管下中国产险公司资本、风险与再保险的调整机制,并对偿二代实施前后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相比于偿一代,偿二代下资本与风险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且偿二代下再保险的风险管理和资本补充作用明显增强,体现为再保险对资本的替代作用增强,风险增加导致再保险运用大幅增加;偿一代监管效力较弱,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不能更广泛地增加资本、减少风险,也不能更快地完成资本、风险与再保险的调整,而偿二代监管效力则有所提升,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更大幅度地增加资本、减少风险及增加再保险运用,并更快地调整资本,但不能更快地调整风险和再保险。为此,本文建议监管者应严格限制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承保高风险业务或投资高风险资产,并通过发展中国再保险市场来降低中国保险公司再保险交易的成本,引导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通过及时减少风险承担和增加再保险运用来缓解偿付能力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主导行业的不同,将混业经营模式分为保险主导、银行主导、非银行金融主导、实业主导四类,研究不同混业模式下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银行、券商、信托、寿险、财险等金融牌照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大陆所有保险公司2007~2015年微观数据,运用SFA扩展模型,得出以下结论:保险主导模式下保险公司表现出较好的混业优势,其次是非银行金融主导下的保险公司,二者均具有不错的资源整合能力;“银行、证券、信托”牌照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均有提升作用,但“1+1>2”混业聚合效应目前并不存在,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对牌照的过度争夺,会造成效率的损失;混业经营对寿险公司的影响超过财险公司;分险种来看,银行牌照对寿险公司经营效率具有较为普遍的促进作用,寿险牌照对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也较为明显;跨界经营方面,实业主导模式下保险公司经营效率最低,同时保险公司控股实业参与经营,对效率的提升也不明显,仅对保险主导模式下公司的成本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1—2017年58家财险公司的面板数据和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指数,构建DEA-Tobit面板模型,探究保险科技对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保险科技与财险公司经营效率之间呈U形关系,即在互联网保险阶段,受资源投入不充分、新技术产出滞后性等因素影响,保险科技对财险公司经营效率产生消极影响,而在新技术赋能的保险科技阶段,科技的沉淀开始逐步释放效益,助推了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2)保险科技对中外资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3)保险科技发展在长期可通过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营销收入和资金运用收益来提高财险公司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5.
王运鹏  陆静 《保险研究》2016,(12):15-24
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下,采用2012~2014年我国所有财险公司的数据对Translog生产函数的参数进行估计,分析我国财险市场中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模型以各险种的保费收入或保险赔付作为公司的产出,以租金和工资作为要素投入,以手续费与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等作为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模型结果显示,以保费收入度量财险公司的产出时,资产规模在30亿元以上的大中型财险公司规模不经济,而小型财险公司规模经济;以保险赔付度量财险公司的产出时,除2013年的大中型财险公司的结果以外,各财险公司的样本数据均出现了规模经济。本文结果还显示,同时开展多项业务一般具有范围效应。  相似文献   

6.
以风险为导向、以资本金为约束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不同资产类型对资本金的要求存在显著的差异。偿二代体系下,如何平衡资产配置的收益、风险及资本占用值得认真思考。本文考察了资金占用为约束下的资产配置优化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得出了不同风险态度对应的帕累托最优解。为了对资产配置策略的效率进行评估,论文从收益、风险、流动性和资本占用情况四个方面将偿一代体系、偿二代体系与传统的Markowitz模型下的资产配置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施加了偿付能力约束后,可行域是Markowitz模型下的一个子集;偿二代下有效边界优于偿一代下的有效边界,偿二代下资本的使用效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正尝试建立起一套全面反映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的偿付能力资本要求标准。其中对于产险业,"偿二代"设置了准备金风险的资本要求,其核心是应对准备金提取不足的风险。本文运用一家典型中资产险公司的数据,对比了数据类型、数据周期、险种分类等数据基础以及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性方法对准备金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并测算了不同置信水平下的准备金风险资本要求。通过将测算结果与"偿二代"的资本标准进行比较,发现除船货特险和意健险外,"偿二代"下资本要求与95%置信水平下的资本要求结果比较接近,反映监管机构在制定监管标准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到了我国财险行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险资纷纷利用杠杆的方式“举牌”上市公司,与此同时,“偿二代”监管体系于2016年正式发布并开始实施,以监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风险。在此背景下研究资本市场的波动特别是极端风险对保险公司执行“偿二代”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ANP方法构建了衡量“偿二代”执行效果的指标体系,以此对12家代表性保险公司“偿二代”执行效果进行了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LSDV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崩盘风险对保险机构执行“偿二代”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偿二代”的监管体系下,整体上保险机构偿付能力的调整是有效率的,能够增加保险机构的安全性,但对于不同类型保险公司而言,财险公司在极端风险情况下的调整却不如寿险公司有效;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Cummins et al(2002)的反应函数模型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2009~2013年的巨灾风险赔付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影响保险公司应对巨灾风险能力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尽管我国财险市场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对巨灾风险的覆盖能力依然较弱,尤其是对极端情况下的巨灾损失覆盖效率较低。应对巨灾能力差异的因素包括保险公司的实际赔付率、承保风险、权益资本、再保险的利用率、公司规模等。我们还发现“偿二代”一方面能促进风险管理水平高的公司释放更多资本金,另一方面能促使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的公司调整业务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增加全行业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C-ROSS规则的新视角出发,分析财产保险公司历史经验数据,测算符合要求的45家财险公司在偿二代体系下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以八个主要指标为自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结论,中资财险公司应更重视承保业务管理;中资民营财险公司着重控制投资风险;外资公司应特别关注再保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以更好地管理偿付风险。  相似文献   

11.
1月24日,在“2015人民财经年会”上,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介绍,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将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期间,“偿一代”和“偿二代”将有一段同时运行的过渡期,目前保监会暂定为期一年,计划于2016年1月份完成“偿一代”和“偿二代”的切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Campagne(1961)模型,利用中国非寿险行业2009~2012年公开披露信息数据,对中国"偿一代"中所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标准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偿一代"中关于最低资本要求的比率落在本文的估计区间内并偏最小值近一些。这表明现行标准是偏激进的,但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2)以自留保费为分母计算的赔付率并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赔付率与承保风险状况。以已赚保费为分母计算出来的最低资本需求比率要比以自留保费为分母计算出来的结果平均高3.5个百分点。(3)正态分布条件下估计出来最低资本需求比率要比Beta分布条件下的结果高,平均要高出近3个百分点。本文的研究是中国保监会公布"偿二代"改革方案以来,对"偿一代"中最低资本要求的最完整的测试和总结,这无疑对"偿二代"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资本管理是保险公司内部进行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以某财险公司2005—2020年的五条业务线的赔付率作为保险风险的风险因子,用核密度方法刻画边缘分布,分别计量了业务线独立情景、多元Copula和Vine Copula模型下的VaR和TVaR,进而得到防范业务线非预期风险所需要持有的经济资本和相关的分散化收益,并从理论上对比了经济资本与"偿二代"最低资本的测算方法.结果表明:多维变量的建模中,Vine Copula很好地展示了Copula的风险聚合和收益分散效应,大大降低了财险公司为应对保险风险所需持有的财务资源,为财险公司在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最低资本的测算方法从风险度量模型、风险因子选择、相依结构确定和相关系数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偿一代”与“偿二代”是我国两种重要的保险监管制度,两者在框架体系、监管内容和监管要求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均体现了保险业特定历史时期的监管要求。“偿二代”是我国保险监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从试运营到正式实施以来运行状态良好,能够有效反映我国保险市场的风险变化。然而,近年来保险市场频繁发生多起重大风险事件,考验着“偿二代”的监管功能和效率,也暴露出“偿二代”存在的部分问题和不足。保险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将资本使用效率纳入过程管控体系。监管机构应加强现场检查和稽核,加强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监测,加快推进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监管制度建设,启动“偿二代”二期工程,进一步完善“偿二代”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月,中国保监会颁布了《关于正式实施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10号),标志着“偿二代”的正式实施。“偿二代”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设计、资产负债管理、资产大类配置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等。“偿二代”的全面风险导向体系计量公司各种经营活动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财险公司操作风险探析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金融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从国际经验数据来看,财险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或者破产的主要原因是操作风险导致的,因此操作风险的管理是财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重点。本文借鉴银行业的操作风险的管理经验,对操作风险的范畴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操作风险的特点,分析了我国财险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保监会于2015年发布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监管规则,对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流程、管理架构、现金流管理等提出了新要求.保险公司应参照监管要求,切实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8.
《银行家》2014,(7)
正当前,如何建立与国际监管趋势接轨、并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是保险业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正在全行业掀起广泛的研究讨论热潮,在此本文初步探讨,希望对学界和业界有所借鉴。"偿二代"的国际比较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金融监管改革加速,行业间、国家间趋同的步伐明显加快。在银行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强化了风险管理和资本要求。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偿付能力二代为基准,基于内控视角分析财产保险公司历史经验数据,并进行数据清理和测算,对符合要求的42家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和影响因素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从实证研究结果中得到结论,中资财险公司应重视资金运用管理,外资公司应更偏重再保信用风险管理。具体到中资国企,其风险控制要点还应关注承保业务质量和成本管理,中资民营财险和外资公司需要特别关注风险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以便更好地管理自身的偿付能力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向中国财险业投资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动机的合理性,本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分位数模型,以2007~2011年间在中国经营的33家财险公司为研究样本,测度了财险公司的融资能力与融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投资于财险业的资金整体上是"逐利"的,不存在"融资效率悖论"。这一特征尤其在融资能力较低的财险公司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而且,投资者在制定有关财险公司的投资决策时,基本仅仅关注目标公司当期的融资效率,而不考虑历史业绩。进一步对不同的融资渠道分析,财险公司通过内部融资渠道所获取的资金是显著"逐利"的,不存在"融资效率悖论";而以债务和权益形式投向财险公司的资金则存在明显的"融资效率悖论"。这说明财险公司的外部投资者没有正确选择优秀的投资对象。根据资本属性来分析,投资于财险业的外资具有更强的"逐利性",能更为准确地选择值得投资的财险公司;而中资由于受制于信息不对称、抢占金融资源优势及"羊群效应"等原因,存在着明显的"融资效率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